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6)

1. 胎毒瘡瘍

生地黃(杵膏),熟地黃(自制杵膏),天門冬(去心杵膏),麥門冬(去心杵膏),玄參(各三兩),甘草,甜硝(各一兩),青黛(一兩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滾湯化下。甜硝即朴硝,以滾湯制過者便是。

按:前症服此而痰喘發搐者,皆中氣受傷,而變虛熱也,急服五味異功散。若手足並冷者,中氣虛寒也,前湯加薑、桂,多有生者。

犀角消毒丸,治積熱及痘疹後,餘毒生瘡。

生地黃,防風,當歸,犀角屑(鎊),荊芥穗(各一兩),牛蒡子(杵炒),赤芍藥,連翹,桔梗(各七錢),薄荷,黃芩,甘草(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

按:前二方善損中氣,傷陰血。若大人形病俱實,脾胃健旺者,庶可用之,恐芽兒臟腑脆嫩不能勝此。經云:氣主噓之,血主濡之。氣者胃中衝和之元氣。若胃氣一傷,不能噓濡消散,膿已成者不能腐潰;膿已潰者不能生肌收斂。因而難治,甚致不起,不可不慎也!

八味茯苓補心湯,治心氣不足,血氣不和,而患瘡症。(愚制)

茯苓(五分),酸棗仁(炒。各二錢),五味子(炒),當歸(各一錢),人參(一錢五分),白朮(炒,一錢),菖蒲(五分),遠志(去心,六分),甘草(炒,五分)

上作二三服,水煎。

柴胡梔子散(方見脅癰)

托裡散(方見熱毒)

白話文:

[胎毒瘡瘍]

將生地黃搗成膏狀,熟地黃自行搗成膏狀,天門冬去除中心後搗成膏狀,麥門冬去除中心後搗成膏狀,玄參各三兩,甘草、甜硝各一兩,青黛一兩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如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溫開水送服。甜硝就是朴硝,用滾燙的水處理過的便是。

註:如果服用此藥後出現痰喘、抽搐的症狀,都是因為中氣受損,轉為虛熱,應立即服用五味異功散。如果手腳冰冷,則是中氣虛寒,原方中加入薑、桂,多數可以痊癒。

[犀角消毒丸],治療積熱以及痘疹後,殘留毒素引起的瘡瘍。

生地黃、防風、當歸、犀角屑(鎊碎)、荊芥穗各一兩,牛蒡子搗碎炒過、赤芍藥、連翹、桔梗各七錢,薄荷、黃芩、甘草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如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

註:前面兩個方子容易損傷中氣、耗損陰血。如果大人身體強壯,脾胃功能旺盛,或許可以使用,但擔心嬰幼兒臟腑嬌嫩,承受不住藥力。醫書說:「氣負責推動,血負責滋潤。」氣是胃中平和的元氣。如果胃氣受損,不能推動滋潤,膿已形成的無法潰破,膿已潰破的無法長出新肉收斂。因此很難治療,甚至會導致死亡,不可不慎重!

[八味茯苓補心湯],治療心氣不足,血氣不和引起的瘡症。(我個人所擬定)

茯苓五分,酸棗仁(炒)各二錢,五味子(炒)、當歸各一錢,人參一錢五分,白朮(炒)一錢,菖蒲五分,遠志(去心)六分,甘草(炒)五分。

將以上藥材分成二到三份,用水煎煮後服用。

[柴胡梔子散](配方見脅癰相關記載)

[托裡散](配方見熱毒相關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