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作者
張璐,清朝醫學家。字子容,號南山,浙江仁和人。生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
基本介紹
《傷寒纘論》是張璐所著的傷寒學專著。全書分為緒論、辨證、方論、附方四部分。緒論部分主要論述傷寒的病因、病機、證候、治法等。辨證部分論述傷寒的各個證候的辨證要點。方論部分論述傷寒的各個證候的治療方法。附方部分收錄了張璐治療傷寒的經驗方。
內容
緒論部分,張璐首先論述了傷寒的病因。他認為,傷寒是由感受外邪引起的。外邪有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其中,風寒為傷寒的主要病因。風寒之邪侵襲人體,可引起表證、里證、虛證等。
張璐接著論述了傷寒的病機。他認為,傷寒的病機主要表現為陰陽失調、氣血逆亂。陰陽失調,可引起表裡不和、寒熱錯雜等症狀。氣血逆亂,可引起氣滯、血瘀、痰濁等症狀。
張璐最後論述了傷寒的證候。他認為,傷寒的證候主要表現為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口渴、舌苔白等。根據不同的證候,可分為表證、里證、虛證等。
辨證部分,張璐論述了傷寒的各個證候的辨證要點。他認為,辨證要以脈象為主,兼顧其他症狀。根據不同的證候,可分為表證、里證、虛證等。
方論部分,張璐論述了傷寒的各個證候的治療方法。他認為,治療傷寒,要根據不同的證候,選擇不同的方藥。對於表證,可用麻黃湯、桂枝湯等。對於里證,可用白虎湯、大青龍湯等。對於虛證,可用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等。
附方部分,張璐收錄了張璐治療傷寒的經驗方。這些方藥包括麻黃湯、桂枝湯、白虎湯、大青龍湯、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等。
影響
《傷寒纘論》是張璐傷寒學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該書對後世傷寒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評價
《傷寒纘論》是一部重要的傷寒學專著。該書內容豐富,論述精闢,對後世傷寒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
- 《傷寒纘論》
- 《中國醫學史》
- 《中國醫學大辭典》
傷寒纘緒二論自序
傷寒纘論目錄
傷寒纘論卷上 (1)
傷寒纘論卷上 (2)
傷寒纘論卷上 (3)
傷寒纘論卷上 (4)
傷寒纘論卷上 (5)
傷寒纘論卷上 (6)
傷寒纘論卷上 (7)
傷寒纘論卷上 (8)
傷寒纘論卷上 (9)
傷寒纘論卷上 (10)
傷寒纘論卷上 (11)
傷寒纘論卷上 (12)
傷寒纘論卷上 (13)
傷寒纘論卷上 (14)
傷寒纘論卷上 (15)
傷寒纘論卷上 (16)
傷寒纘論卷上 (17)
傷寒纘論卷上 (18)
傷寒纘論卷上 (19)
傷寒纘論卷上 (20)
傷寒纘論卷上 (21)
傷寒纘論卷上 (22)
傷寒纘論卷上 (23)
傷寒纘論卷上 (24)
傷寒纘論卷上 (25)
傷寒纘論卷上 (26)
傷寒纘論卷上 (27)
傷寒纘論卷上 (28)
傷寒纘論卷上 (29)
傷寒纘論卷上 (30)
傷寒纘論卷上 (31)
傷寒纘論卷上 (32)
傷寒纘論卷上 (33)
傷寒纘論卷上 (34)
傷寒纘論卷上 (35)
傷寒纘論卷上 (36)
傷寒纘論卷上 (37)
傷寒纘論卷上 (38)
傷寒纘論卷上 (39)
傷寒纘論卷上 (40)
傷寒纘論卷上 (41)
傷寒纘論卷上 (42)
傷寒纘論卷上 (43)
傷寒纘論卷上 (44)
傷寒纘論卷上 (45)
傷寒纘論卷上 (46)
傷寒纘論卷上 (47)
傷寒纘論卷上 (48)
傷寒纘論卷上 (49)
傷寒纘論卷上 (50)
傷寒纘論卷上 (51)
傷寒纘論卷上 (52)
傷寒纘論卷上 (53)
傷寒纘論卷上 (54)
傷寒纘論卷上 (55)
傷寒纘論卷下 (1)
傷寒纘論卷下 (2)
傷寒纘論卷下 (3)
傷寒纘論卷下 (4)
傷寒纘論卷下 (5)
傷寒纘論卷下 (6)
傷寒纘論卷下 (7)
傷寒纘論卷下 (8)
傷寒纘論卷下 (9)
傷寒纘論卷下 (10)
傷寒纘論卷下 (11)
傷寒纘論卷下 (12)
傷寒纘論卷下 (13)
傷寒纘論卷下 (14)
傷寒纘論卷下 (15)
傷寒纘論卷下 (16)
傷寒纘論卷下 (17)
傷寒纘論卷下 (18)
傷寒纘論卷下 (19)
傷寒纘論卷下 (20)
傷寒纘論卷下 (21)
傷寒纘論卷下 (22)
傷寒纘論卷下 (23)
傷寒纘論卷下 (24)
傷寒纘論卷下 (25)
傷寒纘論卷下 (26)
傷寒纘論卷下 (27)
傷寒纘論卷下 (28)
傷寒纘論卷下 (29)
傷寒纘論卷下 (30)
傷寒纘論卷下 (31)
傷寒纘論卷下 (32)
傷寒纘論卷下 (33)
傷寒纘論卷下 (34)
傷寒纘論卷下 (35)
傷寒纘論卷下 (36)
傷寒纘論卷下 (37)
傷寒纘論卷下 (38)
傷寒纘論卷下 (39)
傷寒纘論卷下 (40)
傷寒纘論卷下 (41)
傷寒纘論卷下 (42)
傷寒纘論卷下 (43)
傷寒纘論卷下 (44)
傷寒纘論卷下 (45)
傷寒纘論卷下 (46)
傷寒纘論卷下 (47)
傷寒纘論卷下 (48)
傷寒纘論卷下 (49)
傷寒纘論卷下 (50)
傷寒纘論卷下 (51)
傷寒緒論序
傷寒緒論目錄 (1)
傷寒緒論目錄 (2)
傷寒緒論卷上 (1)
傷寒緒論卷上 (2)
傷寒緒論卷上 (3)
傷寒緒論卷上 (4)
傷寒緒論卷上 (5)
傷寒緒論卷上 (6)
傷寒緒論卷上 (7)
傷寒緒論卷上 (8)
傷寒緒論卷上 (9)
傷寒緒論卷上 (10)
傷寒緒論卷上 (11)
傷寒緒論卷上 (12)
傷寒緒論卷上 (13)
傷寒緒論卷上 (14)
傷寒緒論卷上 (15)
傷寒緒論卷上 (16)
傷寒緒論卷上 (17)
傷寒緒論卷上 (18)
傷寒緒論卷上 (19)
傷寒緒論卷上 (20)
傷寒緒論卷上 (21)
傷寒緒論卷上 (22)
傷寒緒論卷上 (23)
傷寒緒論卷上 (24)
傷寒緒論卷上 (25)
傷寒緒論卷上 (26)
傷寒緒論卷上 (27)
傷寒緒論卷上 (28)
傷寒緒論卷上 (29)
傷寒緒論卷上 (30)
傷寒緒論卷上 (31)
傷寒緒論卷上 (32)
傷寒緒論卷上 (33)
傷寒緒論卷上 (34)
傷寒緒論卷上 (35)
傷寒緒論卷上 (36)
傷寒緒論卷上 (37)
傷寒緒論卷上 (38)
傷寒緒論卷上 (39)
傷寒緒論卷上 (40)
傷寒緒論卷上 (41)
傷寒緒論卷上 (42)
傷寒緒論卷上 (43)
傷寒緒論卷上 (44)
傷寒緒論卷上 (45)
傷寒緒論卷上 (46)
傷寒緒論卷上 (47)
傷寒緒論卷上 (48)
傷寒緒論卷上 (49)
傷寒緒論卷上 (50)
傷寒緒論卷上 (51)
傷寒緒論卷上 (52)
傷寒緒論卷上 (53)
傷寒緒論卷上 (54)
傷寒緒論卷上 (55)
傷寒緒論卷上 (56)
傷寒緒論卷上 (57)
傷寒緒論卷上 (58)
傷寒緒論卷上 (59)
傷寒緒論卷上 (60)
傷寒緒論卷上 (61)
傷寒緒論卷下 (1)
傷寒緒論卷下 (2)
傷寒緒論卷下 (3)
傷寒緒論卷下 (4)
傷寒緒論卷下 (5)
傷寒緒論卷下 (6)
傷寒緒論卷下 (7)
傷寒緒論卷下 (8)
傷寒緒論卷下 (9)
傷寒緒論卷下 (10)
傷寒緒論卷下 (11)
傷寒緒論卷下 (12)
傷寒緒論卷下 (13)
傷寒緒論卷下 (14)
傷寒緒論卷下 (15)
傷寒緒論卷下 (16)
傷寒緒論卷下 (17)
傷寒緒論卷下 (18)
傷寒緒論卷下 (19)
傷寒緒論卷下 (20)
傷寒緒論卷下 (21)
傷寒緒論卷下 (22)
傷寒緒論卷下 (23)
傷寒緒論卷下 (24)
傷寒緒論卷下 (25)
傷寒緒論卷下 (26)
傷寒緒論卷下 (27)
傷寒緒論卷下 (28)
傷寒緒論卷下 (29)
傷寒緒論卷下 (30)
傷寒緒論卷下 (31)
傷寒緒論卷下 (32)
傷寒緒論卷下 (33)
傷寒緒論卷下 (34)
傷寒緒論卷下 (35)
傷寒緒論卷下 (36)
傷寒緒論卷下 (37)
傷寒緒論卷下 (38)
傷寒緒論卷下 (39)
傷寒緒論卷下 (40)
傷寒緒論卷下 (41)
傷寒緒論卷下 (42)
傷寒緒論卷下 (43)
傷寒緒論卷下 (44)
傷寒緒論卷下 (45)
傷寒緒論卷下 (46)
傷寒緒論卷下 (47)
傷寒緒論卷下 (48)
傷寒緒論卷下 (49)
傷寒緒論卷下 (50)
傷寒緒論卷下 (51)
傷寒緒論卷下 (52)
傷寒緒論卷下 (53)
傷寒緒論卷下 (54)
傷寒緒論卷下 (55)
傷寒緒論卷下 (56)
傷寒緒論卷下 (57)
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