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上 (42)

回本書目錄

傷寒纘論卷上 (42)

1. 傷寒纘論卷上

可見太陽膀胱與少陰腎,一藏一府,同居北方寒水之位,府邪為陽邪,

藉用麻黃為青龍,藏邪為陰邪,藉用附子為真武,得此二湯以滌痰導水,消陰攝陽,

其神功妙濟,真有不可思議者也。按真武湯方,本治少陰病水飲內結,

所以首推朮附,兼茯苓生薑之運脾滲水為務,此人所易明也,至用芍藥之微旨,

非聖人不能,蓋此證雖曰少陰本病,而實緣水飲內結,所以腹痛自利,四肢疼重,

而小便反不利也,若極虛極寒,則小便必清白無禁矣,安有反不利之理哉,

則知其人不但真陽不足,真陰亦已素虧,或陰中伏有陽邪所致,

若不用芍藥固護其陰,豈能勝附子之雄烈乎,即如附子湯,桂枝加附子湯,

芍藥甘草附子湯,皆芍藥與附子並用,其溫經護營之法,與保陰回陽不殊,

後世用藥,能獲仲景心法者幾人哉。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

加乾薑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觔。

嘔加生薑宜矣,乃水寒上逆為嘔,正當用附子者,何以反去之耶,

蓋真武湯中除去附子外,更無熱藥,乃為肺胃素有積熱留飲,慣嘔而去之,

又法外之法耳,觀後通脈四逆湯,嘔者但加生薑,不去附子,豈不甚明,

所以暴病之嘔,即用真武,尚不相當也。

少陰病,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

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

下利裏寒,種種危殆,其外反熱,其面反赤,其身反不惡寒,而手足厥逆,

脈微欲絕,明係群陰格陽於外,不能內反也,故於四逆湯中倍加乾薑,

大溫其裏以勝外邪,更傚白通之法,加葱白以入陰迎陽而復其脈也,前條云:

脈暴出者死,此條云脈即出者愈,其辨最細蓋暴出則病已離根,即出則脈已返舍,

由是外反發熱,而不惡寒,真陽尚在軀殼,然必通其脈而脈即出,始為休徵,

設脈出難遲,其陽已隨熱勢外散,又主死矣。

面色赤者加葱九莖,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薑二兩,

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面色赤者,陽格於上,加葱以通陽氣,故名通脈也,腹中痛,真陰不足也,

去葱,惡其順陽,加芍藥以收陰也,咽痛陰氣上結也,去芍藥惡其斂陰,

加桔梗以利咽也,利止脈不出,陽氣未復,兼陰血未充,故加人參以補其氣血,

去桔梗者,惡其上載而不四通也。

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此少陰兼厥陰之候也,吐利厥冷而至於煩躁欲死,腎肝之陰氣上逆,將成危候,

故用吳茱萸以下其逆氣,人參薑棗以厚其脾土,乃溫經而兼溫中,

白話文:

傷寒纘論卷上白話文翻譯:

可以看出太陽膀胱經與少陰腎經,一個是腑一個是臟,都位於北方的寒水之位。腑受邪氣是陽邪,利用麻黃(像青龍一樣);臟受邪氣是陰邪,利用附子(像真武大帝一樣)。用這兩種湯劑來清除痰飲、引導水液、消除陰邪、收斂陽氣,其神奇的療效,真是不可思議。

真武湯的組方,原本是治療少陰病水飲內結的,因此首先用白朮、附子,輔以茯苓、生薑來運脾化濕,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芍藥的妙用,就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了。因為這種病雖然說是少陰病,但實際上是因為水飲內結,所以才會腹痛、腹瀉、四肢沉重,而小便反而不利。如果極度虛弱且極寒,那小便必定清澈無力,怎麼會有小便不利的情況呢?這就說明患者不只是真陽不足,真陰也已經虧損,或者陰中潛伏著陽邪。如果不使用芍藥來保護陰氣,怎麼能抵擋附子的強大溫熱之性呢?就像附子湯、桂枝加附子湯、芍藥甘草附子湯一樣,都是芍藥和附子一起使用,其溫經護陰的功效,與保護陰氣回補陽氣是一樣的。後世用藥,能真正領會張仲景用藥精髓的人又有幾個呢?

如果咳嗽,就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如果小便不利,就去掉茯苓;如果下痢,就去掉芍藥,加乾薑二兩;如果嘔吐,就去掉附子,增加生薑至半斤。

嘔吐加生薑是對的,因為水寒上逆而導致嘔吐,應該用附子,為什麼反而去掉呢?因為真武湯除了附子之外,沒有其他的溫熱藥物,這是因為肺胃原本就有積熱留飲,慣常嘔吐,所以去掉附子。這是額外的方法。看看後面的通脈四逆湯,嘔吐只加生薑,不去掉附子,豈不是更清楚了嗎?所以,暴病引起的嘔吐,用真武湯,也不一定恰當。

少陰病,下痢清穀,內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體反而不惡寒,面色發赤,或者腹痛,或者乾嘔,或者咽痛,或者大便停止,脈象摸不到的,用通脈四逆湯治療,脈象能摸到的就會痊癒。

下痢,內寒,各種危急的情況,外在反而發熱,面色反而發赤,身體反而不惡寒,而手足厥逆,脈微欲絕,這說明陰邪聚集,阻塞陽氣於外,不能內返。所以在四逆湯中加倍乾薑,大大溫暖內部以克服外邪,並且效仿白通湯的方法,加入蔥白以引導陰氣迎來陽氣,使脈象恢復。前面說脈象突然出現就死,這裡說脈象能摸到就痊癒,其辨證非常細微。因為突然出現脈象,則病情已脫離根本;脈象能摸到,則脈象已經恢復正常。所以外在反而發熱,而不惡寒,真陽還在體內,但是必須通暢脈象,脈象能摸到才是好轉的徵兆。如果脈象恢復很慢,陽氣已經隨著熱勢外散,就凶多吉少了。

面色發赤的,加蔥九莖;腹部疼痛的,去掉蔥,加芍藥二兩;嘔吐的,加生薑二兩;咽喉疼痛的,去掉芍藥,加桔梗一兩;大便停止,脈象摸不到的,去掉桔梗,加人參二兩。

面色發赤,陽氣鬱結在上,加蔥來疏通陽氣,所以叫做通脈湯;腹部疼痛,是真陰不足,去掉蔥,因為蔥的功效是順陽氣,加芍藥來收斂陰氣;咽喉疼痛,是陰氣鬱結在上,去掉芍藥,因為芍藥的功效是斂陰,加桔梗來通利咽喉;大便停止,脈象摸不到,是陽氣未復,且陰血未充,所以加人參來補益氣血,去掉桔梗,是因為桔梗會上浮而不四通。

少陰病,嘔吐腹瀉,手足厥冷,煩躁欲死的,用吳茱萸湯治療。

這是少陰兼厥陰的證候。嘔吐腹瀉,厥冷,以至於煩躁欲死,是腎肝的陰氣上逆,將要成為危急的病候,所以用吳茱萸來下逆氣,用人參、生薑、大棗來滋補脾土,這是溫經又溫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