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42)
傷寒緒論卷下 (42)
1. 傷寒緒論卷下
葛根(各一錢)、生薑(二兩切)
右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二服。
人中黃丸
治瘟疫諸熱毒。
大黃(三兩尿浸)、人中黃(如無坑C0代之)、蒼朮(去皮麻油炒)桔梗、
滑石(各二兩)、人參、黃連(酒洗)、黃芩(酒洗生各一兩)、防風(五錢)、
香附(薑汁拌勿炒一兩五錢)
右為末,神麴糊丸,清熱解毒湯送下二三錢。
人中黃散
治大頭疫癘及疙瘩瘟。
辰砂、雄黃(各一錢五分)、
人中黃(一兩作人中黃法以竹筒留結去皮傍開一孔入滿甘草末杉木塞孔臘月浸大糞池
底月餘曬乾候用)
右為末,每服二錢,薄荷桔梗煎湯下,日三夜二服。
涼膈散
治膈熱便秘胃實,發斑表裏俱熱。
連翹、梔子仁、黃芩、薄荷、大黃(酒洗)、芒硝(各二錢)、
甘草(五分炙)、大棗(一枚擘)、葱白(一莖)
右水煎去滓,溫服無時。
雙解散
治溫熱病,表裏大熱。
防風、麻黃、薄荷、川芎、連翹、當歸、芍藥(生)、大黃(酒洗)、
芒硝(各半兩)、石膏、黃芩(酒洗)、桔梗(各一兩)、甘草(二兩炙)、
白朮(薑汁拌勿炒)、荊芥、山梔(各二兩五錢)、滑石(三兩)
右為散,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水煎去滓,溫服。此本涼膈合通解而易白朮,
加芎歸芍藥荊防桔梗,即通聖散合益元之製也,按通聖為中風門中專方,
而中風多是邪乘虛入,萬無表裏俱實之證,即大便燥結,亦屬血枯風祕,用此甚難,
惟溫病熱病內外邪甚者,乃為合宜,蓋防風麻黃解表藥也,風熱之在皮膚者,
得之由汗而泄,荊芥薄荷清上藥也,風熱之在巔頂者,得之由鼻而泄,
大黃芒硝通利藥也,濕熱之在腸胃者,得之由後而泄,滑石梔子水道藥也,
濕熱之在決瀆者,得之由溺而泄,熱淫於膈,肺胃受邪,
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連翹黃芩,又所以祛諸經之遊火風熱為患,肝木主之,
川芎歸芍,和肝血以息風熱而甘草白朮,又所以和胃氣以健運脾土,
能勝濕熱禦風火故也,方中倍用益元者,以伏氣所蒸之濕熱,使半從肌表而泄,
半從滲道而利也,故大便通者,硝黃自可勿用有微汗者,麻黃即可勿施,
而濕熱鬱發,未有小便不黃赤者,雙解之義,實在發汗利小便耳,
昔人但知守真長於治火不知實開溫熱病之法(門也)。
黃連解毒湯
治內外熱劇。
黃連、黃芩、黃檗(三味俱酒洗)、山梔(各二錢五分)
右水煎,溫服無時。
三黃石膏湯
治汗下後不解,熱鬱三焦,便滑溺濇。
黃連、黃芩、黃檗(三味俱酒洗各二錢)、山梔(二十枚碎)、
石膏(五錢碎)、麻黃(一錢泡)、香豉(一合)、生薑(三片)、
葱白(三莖)
右用澄清地漿水煎,服半日許,不得汗解再服。脈數便秘上氣喘急,
白話文:
傷寒緒論卷下
葛根湯
葛根一錢、生薑二兩(切)。用水一斗,煮成五升,每次服用一升,每日三次,夜間二次。
人中黃丸
治療瘟疫引起的各種熱毒。
大黃(三兩,用尿浸泡)、人中黃(若無,可用其他藥材代替)、蒼朮(去皮,用麻油炒)、桔梗、滑石(各二兩)、人參、黃連(酒洗)、黃芩(酒洗,生用,各一兩)、防風(五錢)、香附(用薑汁拌勻,不用炒,一兩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神麴糊做成丸劑,用清熱解毒湯送服,每次二三錢。
人中黃散
治療大頭瘟疫及疙瘩瘟。
辰砂、雄黃(各一錢五分)、人中黃(一兩,用人中黃的方法處理:將其裝入竹筒,紮緊,去掉外皮,側面開一個小孔,填滿甘草末,用杉木塞住小孔,臘月時放入大糞池浸泡一個多月,曬乾備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薄荷、桔梗煎湯送服,每日三次,夜間二次。
涼膈散
治療膈熱便秘、胃實,伴有發斑、表裏俱熱的症狀。
連翹、梔子仁、黃芩、薄荷、大黃(酒洗)、芒硝(各二錢)、甘草(五分,炙)、大棗(一枚,掰開)、蔥白(一根)。
用水煎煮,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雙解散
治療溫熱病,表裏俱熱的症狀。
防風、麻黃、薄荷、川芎、連翹、當歸、芍藥(生)、大黃(酒洗)、芒硝(各半兩)、石膏、黃芩(酒洗)、桔梗(各一兩)、甘草(二兩,炙)、白朮(用薑汁拌勻,不用炒)、荊芥、山梔(各二兩五錢)、滑石(三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去渣,溫服。此方是將涼膈散和通聖散合用,並加入益元藥物,通聖散是治療中風的專方,但中風多為邪氣乘虛而入,很少有表裏俱實的證狀,即使大便燥結,也屬於血枯風秘,用此方甚難,只有溫熱病內外邪氣都很嚴重時才適用。防風、麻黃是解表藥,皮膚上的風熱可藉由汗液排出;荊芥、薄荷是清上藥,頭頂的風熱可藉由鼻腔排出;大黃、芒硝是通利藥,腸胃的濕熱可藉由大便排出;滑石、梔子是利尿藥,決瀆(指小便)的濕熱可藉由小便排出;石膏、桔梗清肺胃之熱;連翹、黃芩祛除經絡遊走的風熱;川芎、當歸養肝血以熄風熱;甘草、白朮和胃氣,健運脾土,以勝濕熱禦風火。方中加倍使用益元藥物,是為了使濕熱一部分從肌表排出,一部分從小便排出,大便通暢者,芒硝、大黃可不用;略有汗者,麻黃可不用;濕熱鬱結,小便必黃赤,雙解散的意義,就在於發汗利尿。古人只知守真善於治療火熱,卻不知道溫熱病的真正治療方法。
黃連解毒湯
治療內外熱盛的症狀。
黃連、黃芩、黃檗(三味都用酒洗)、山梔(各二錢五分)。
用水煎煮,溫服,不拘時辰。
三黃石膏湯
治療汗下後症狀不解,熱鬱三焦,大便稀溏,小便不利。
黃連、黃芩、黃檗(三味都用酒洗,各二錢)、山梔(二十枚,打碎)、石膏(五錢,打碎)、麻黃(一錢,泡)、香豉(一合)、生薑(三片)、蔥白(三根)。
用澄清的地漿水煎煮,服用半日左右,若汗未解再服用。脈象數,便秘,上氣,喘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