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43)

回本書目錄

傷寒緒論卷下 (43)

1. 傷寒緒論卷下

舌卷囊縮者,去麻黃香豉,加大黃芒硝,搥法加細荼一撮。寒能制熱,故用石膏,

若能下熱,故用芩連梔檗,佐以麻黃淡豉之發散者,以溫熱至深,表裏俱實,

降之則鬱,揚之則越,鬱則溫熱猶存,故兼之以發揚,則炎炎之勢皆燼矣,

此內外分解其勢,乃兵之分擊者也。

導赤瀉心湯

治熱傳手少陰神昏。

黃連(酒洗)、黃芩(酒洗)、山梔(薑汁拌炒黑)、滑石(碎)、

知母(鹽酒拌)、犀角、甘草(生)、人參、麥冬(去心)、茯神(各一錢)、

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擘)

右加燈心為引,水煎熱服。

射干麻黃湯

治水飲傷肺,欬而上氣,喉中水雞聲。

射干(三錢)、麻黃(四錢)、細辛(一錢五分)、紫菀、

欵冬花(各三錢)、五味子(搥)、半夏(薑製各二錢)、生薑(三片)、

大棗(二枚擘)

右以水先煮麻黃,去沫內諸藥,煎成去滓,分三服。

金沸草散

治肺感風寒,鼻塞聲重欬嗽。

旋覆花(去梗葉)、麻黃(去節泡)、前胡(各七分)、荊芥穗(一錢)、

半夏(薑製)、甘草(炙)、芍藥(各五分)、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擘)

右水煎去滓,晨昏各一服。

萎蕤湯

治風溫欬嗽及冬溫,發熱頭眩,咽乾舌強。

萎蕤(一錢五分)、石膏(二錢碎)、白微、麻黃(去節泡)、川芎、葛根、

羗活、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碎)、青木香(各一錢)

右水煎,日三服。

栝蔞根湯

治風溫無大熱而渴。

栝蔞根(一錢)、石膏(二錢碎)、葛根(一錢五分)、防風、人參、

甘草(炙各五分)

右水煎,熱服無時。

防已黃耆湯(一名漢防已湯)

治風濕關節煩疼,脈浮汗出。

防已(酒洗)、黃耆(酒拌各一兩)、白朮(七錢)、甘草(五錢炙)

右每服抄五錢匙,加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煎熱服後當如蟲行皮中,

腰以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被遶腰下,溫冷微汗差。喘加麻黃胃氣不和加芍藥,

氣上衝加桂枝,下有陳氣加細辛。此治衛中之陽太虛,而在裏之真陽無患者,

附子既不可用但用耆朮甘溫從陽以緩圖之,蓋自汗而腰以下屬陰之分無汗,

服此雖動其濕,而衛中之陽尚不足以勝之,故皮中如蟲行,

所以用暖被圍腰下接令微汗,以漸取差,亦從下受者,從下出之之法也。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治風溫身疼,日晡發熱。

麻黃(去根節泡一錢五分)、杏仁(十枚去皮尖研)、

薏苡(一兩薑湯泡勿炒)、甘草(八分炙)

右水煎溫服,有微汗避風。方中用麻黃杏仁甘草,以開發腠理而泄風邪,

即以薏苡之通利水道而去濕,大意與麻黃加朮湯不殊,但其力稍遜耳。

羗活勝濕湯

治風濕上甚,項強頭痛。

羗活、獨活(酒洗)、防風、川芎(酒洗)、藁本(酒洗)、

白話文:

舌頭捲縮,就要去掉麻黃、香豉,加大黃、芒硝,並在捶法的基礎上加入少許細茶。寒能制熱,所以用石膏;如果能瀉下熱邪,就用黃芩、黃連、梔子、黃柏,再輔以麻黃、淡豉等發散的藥物。因為表裡都實證,溫熱之邪深入,只向下瀉則鬱積不消,只向上發散則邪氣外越,鬱積則溫熱之邪仍然存在,所以需兼用發散的方法,這樣炎熱的勢頭就能完全消退。這是內外同時攻破邪氣的方法,如同兵法中的分兵擊敵。

導赤瀉心湯

主治熱邪傳入手少陰經,神志昏迷。

藥物組成:黃連(酒洗)、黃芩(酒洗)、山梔子(薑汁拌炒至黑)、滑石(研碎)、知母(鹽酒拌)、犀角、炙甘草、人參、麥冬(去心)、茯神(各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掰開)。

用法:以上藥物加燈芯草煎水服用。

射干麻黃湯

主治水飲停留在肺,咳嗽並氣喘,喉嚨有水雞叫一樣的聲音。

藥物組成:射干(三錢)、麻黃(四錢)、細辛(一錢五分)、紫菀、款冬花(各三錢)、五味子(搗碎)、半夏(薑製,二錢)、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掰開)。

用法:先用水煎煮麻黃,去沫後加入其他藥物同煎,煎好後去渣,分三次服用。

金沸草散

主治肺受風寒侵襲,鼻塞聲音嘶啞、咳嗽。

藥物組成:旋覆花(去梗葉)、麻黃(去節泡)、前胡(各七分)、荊芥穗(一錢)、半夏(薑製)、炙甘草、芍藥(各五分)、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掰開)。

用法:用水煎煮後去渣,早晚各服用一次。

萎蕤湯

主治風溫引起的咳嗽以及冬溫病,症狀有發熱、頭暈、咽喉乾燥、舌頭髮硬。

藥物組成:萎蕤(一錢五分)、石膏(二錢,研碎)、白薇、麻黃(去節泡)、川芎、葛根、羌活、炙甘草、杏仁(去皮尖,研碎)、青木香(各一錢)。

用法:用水煎煮,每日三次服用。

栝蔞根湯

主治風溫病,沒有明顯發熱但口渴。

藥物組成:栝蔞根(一錢)、石膏(二錢,研碎)、葛根(一錢五分)、防風、人參、炙甘草(各五分)。

用法:用水煎煮,熱服,不拘時辰。

防已黃耆湯(一名漢防已湯)

主治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脈浮、出汗。

藥物組成:防已(酒洗)、黃耆(酒拌,各一兩)、白朮(七錢)、炙甘草(五錢)。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四片,大棗一枚,煎水熱服。服藥後應感到像蟲子爬在皮膚裡一樣,腰以下像冰一樣冷,然後蓋上被子,再用被子圍住腰以下,微微出汗後症狀會減輕。喘息加麻黃,胃氣不和加芍藥,氣往上衝加桂枝,下焦有陳舊病邪加細辛。此方治療的是衛陽不足,而臟腑真陽沒有受損的情況。因為不能用附子,所以用黃耆、白朮、甘草等溫陽的藥物緩慢調理。由於自汗,而腰以下陰分卻不出汗,服用此方雖然能驅動濕邪,但衛陽仍然不足以克服它,所以會感覺像蟲子爬在皮膚裡一樣。因此要用溫暖的被子圍住腰以下,使微微出汗,逐步改善症狀。這是從下焦入手,從下焦排出邪氣的方法。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主治風溫病,身體疼痛,午後發熱。

藥物組成:麻黃(去根節泡,一錢五分)、杏仁(十枚,去皮尖,研碎)、薏苡仁(一兩,用薑湯泡,不要炒)、炙甘草(八分)。

用法:用水煎煮溫服,微微出汗後要避風。方中用麻黃、杏仁、甘草以疏通腠理,發散風邪;用薏苡仁以利水消腫去濕,大意與麻黃加朮湯相近,但療效稍弱。

羌活勝濕湯

主治風濕上半身症狀明顯,項強(頸項僵硬)、頭痛。

藥物組成:羌活、獨活(酒洗)、防風、川芎(酒洗)、藁本(酒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