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41)
傷寒緒論卷下 (41)
1. 傷寒緒論卷下
發熱脈沉足冷者禁服。
人參敗毒散
治時疫初起壯熱,寒疫汗後熱不止。
人參、羗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茯苓(各一錢)、
甘草(半錢,人中黃更佳。)
右用生料作一劑,加生薑二片,水煎去滓,日二服。本方加陳倉米,名陳廩湯,
治疫痢。此乃時疫初起煩熱痞悶之證,然服之,多有毒邪驟發,其勢轉甚者,
蓋驟發則毒易傳化,但不知者,以為反增其困耳,又寒疫屢發不解,亦咸用之,
以正虛不補,則邪終不化,所以昔人有云:敗毒散主治在時疫之先,
又可用於寒疫之後,誠格言也。
荊防敗毒散
治捻頸瘟咽喉腫痛,腹脹暴證。
羗活、獨活、前胡、柴胡、人參、甘草(人中黃更佳)、枳殼(生)、
桔梗、茯苓、川芎、牛蒡子(炒研)、薄荷、荊芥(各一錢)、防風(一錢五分)
右水煎,去滓緩服,臨服加真金汁一盃尤效。
本方去人參茯苓枳殼桔梗薄荷獨活,加連翹紅花升麻歸尾穿山甲,名連翹敗毒散,
治發頸。
普濟消毒飲
治天行大頭,濕蒸多汗。
柴胡(一錢二分)、黃連、黃芩(酒炒)、黑參、連翹、鼠粘子(炒研)、
升麻、白芷、甘草(生)、桔梗、馬勃(各一錢)、殭蠶(炒七分)、
板藍根(如無青黛代之)
右為末,半用水煎,去滓食後徐服,半用蜜丸,噙化就臥,以令藥性上行也。
氣虛脈弱,加人參,大便秘,少加酒大黃。
六神通解散
治時疫初起熱甚,躁不得汗。
麻黃(去節酒洗)、石膏、滑石、黃芩(各二兩)、蒼朮(去皮泔炒四兩)、
甘草(炙一兩五錢)
右為散,每服半兩,加薑三片水煎去滓,熱服取汗,
節庵加羗活川芎葱白香豉。
獨活散
治瘟疫瘴氣,腳膝疼輭,發熱頭疼體痛。
獨活、羗活、細辛、麻黃(去節泡)、防風、枳殼(生)、蔓荊子、
甘菊花、黃芩(酒洗)、人參、茯苓、甘草(炙各一兩)、石膏(二兩)
右為散,每服半兩,加薄荷五葉,生薑三片,水煎去滓,熱服無時。
達原飲
治時疫邪氣初犯募原者。
黃芩(酒洗)、白芍(酒洗)、知母(酒洗)、厚朴(薑汁炒各一錢)、
檳榔(二錢)、草果(七分)、甘草(五分炙)、生薑(一片)、大棗(二枚擘)
右水煎,日三夜二服。
生犀飲
治疫癘初起眩暈嘔血。
犀角(二錢)、蒼朮(麻油炒一錢)、川連(一錢)、黃土(半兩)、
岕茶葉(一大撮)、金汁(半盞)
右水煎,去滓,入金汁攪服,日三夜二。大便結加大黃,渴加栝蔞根,
虛加鹽水炒人參,表熱去蒼朮黃土,加桂枝黃芩,便膿血,去蒼朮倍黃土加黃檗,
便滑以人中黃代金汁。
清熱解毒湯
治瘟疫大熱。
黃連(酒洗)、黃芩(酒洗)、白芍(酒洗)、生地、人參(各三錢)、
石膏(雞子大碎)、羗活、知母(各二錢)、甘草(一錢五分)、升麻、
白話文:
傷寒緒論卷下
發燒脈象沉弱,腳冷者禁用藥方。
人參敗毒散
治療初期時疫壯熱,或寒疫退熱後仍持續發熱。
藥材: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茯苓(各一錢)、甘草(半錢,人中黃更好)。
用法:以上藥材生用,一劑,加生薑二片,水煎去渣,每日服用二次。本方加陳倉米,名為陳廩湯,治療疫痢。此方用於時疫初期煩熱、胸悶的症狀,但服用後,常有毒邪驟發,病情加重的現象,這是因為毒邪迅速傳化所致,不了解的人,反而會認為病情加重了。寒疫反覆發作,也常使用此方,但因正氣不足未得到補充,邪氣便無法化解。古人說:「敗毒散主治在時疫之先,又可用於寒疫之後」,這確實是至理名言。
荊防敗毒散
治療頸項強直、咽喉腫痛、腹脹等暴證。
藥材:羌活、獨活、前胡、柴胡、人參、甘草(人中黃更好)、枳殼(生)、桔梗、茯苓、川芎、牛蒡子(炒研)、薄荷、荊芥(各一錢)、防風(一錢五分)。
用法:水煎去渣,溫服。服用時加入一杯真金汁效果更好。
本方去人參、茯苓、枳殼、桔梗、薄荷、獨活,加入連翹、紅花、升麻、歸尾、穿山甲,名為連翹敗毒散,治療頸部腫脹。
普濟消毒飲
治療流行性大頭病,伴隨濕熱、多汗。
藥材:柴胡(一錢二分)、黃連、黃芩(酒炒)、黑參、連翹、鼠粘子(炒研)、升麻、白芷、甘草(生)、桔梗、馬勃(各一錢)、殭蠶(炒七分)、板藍根(如果沒有,可用青黛代替)。
用法:研末,一半用清水煎服,去渣,飯後徐徐服用;一半做成蜜丸,含服至睡前,使藥性上行。氣虛脈弱者,加人參;大便秘結者,少加酒大黃。
六神通解散
治療時疫初期,高燒,煩躁不安,不能出汗。
藥材:麻黃(去節,酒洗)、石膏、滑石、黃芩(各二兩)、蒼朮(去皮,淘米水炒四兩)、甘草(炙一兩五錢)。
用法:研成散劑,每次服半兩,加生薑三片,水煎去渣,熱服,以促使發汗。節庵加羌活、川芎、蔥白、香豉。
獨活散
治療瘟疫瘴氣,腳膝疼痛無力,發熱、頭痛、全身疼痛。
藥材:獨活、羌活、細辛、麻黃(去節,泡)、防風、枳殼(生)、蔓荊子、甘菊花、黃芩(酒洗)、人參、茯苓、甘草(炙,各一兩)、石膏(二兩)。
用法:研成散劑,每次服半兩,加薄荷五葉,生薑三片,水煎去渣,熱服,隨時可服。
達原飲
治療時疫邪氣初期侵犯胸腹者。
藥材:黃芩(酒洗)、白芍(酒洗)、知母(酒洗)、厚朴(薑汁炒,各一錢)、檳榔(二錢)、草果(七分)、甘草(五分,炙)、生薑(一片)、大棗(二枚,擘開)。
用法:水煎,每日三次,夜間二次。
生犀飲
治療疫癘初期,頭暈目眩,嘔血。
藥材:犀角(二錢)、蒼朮(麻油炒,一錢)、川連(一錢)、黃土(半兩)、岕茶葉(一大撮)、真金汁(半盞)。
用法:水煎去渣,加入真金汁攪勻服用,每日三次,夜間二次。大便乾燥者加大黃;口渴者加栝蔞根;虛弱者加鹽水炒人參;表熱者去蒼朮、黃土,加桂枝、黃芩;大便帶膿血者,去蒼朮,加倍黃土,再加黃柏;大便稀溏者,以人中黃代替真金汁。
清熱解毒湯
治療瘟疫導致的高燒。
藥材:黃連(酒洗)、黃芩(酒洗)、白芍(酒洗)、生地、人參(各三錢)、石膏(雞蛋大小,打碎)、羌活、知母(各二錢)、甘草(一錢五分)、升麻、…… (原文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