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40)
傷寒緒論卷下 (40)
1. 傷寒緒論卷下
名參蘇飲。按此為治非時感冒之首劑,非正傷寒藥也,方中芎蘇柴葛四味,
為通治三陽經外感藥,而獨推芎蘇二味名方者,其重在於邪傷血分也,
更合之以二陳,治內傷飲食,加枳桔寬膈利痰,誠為總司外內之良方,
而無引賊破家之虞,宜乎世所共推也,其參蘇飲方,即此湯去川芎柴胡,
而易人參前胡木香之製,其主在於氣分也,昔人有用芎蘇散不解,
用參蘇飲即解之說,意在人參有兼補之功,殊不知其為氣血兩途也。
神朮湯
治內傷冷食,外感寒邪。
羗活、蒼朮(泔浸炒各三錢)、藁本、川芎、
白芷(各一錢五分)、細辛(五分)、甘草(一錢炙)、葱白(二莖連鬚)、
生薑(三斤)
右水煎熱服,覆取微汗。
十神湯
治時疫感冒,頭痛如破。
紫蘇、葛根(各一錢五分)、麻黃(去根節泡)、升麻、川芎、
白芷(各八分)、陳皮、甘草、白芍(世本作赤芍誤)、香附(薑汁拌碎各六分)、
生薑(五片)、葱白(三莖連鬚)
右水煎,熱服無時,溫覆取微汗。此方出香蘇散,專主解利陽明非時不正之氣,
其太陽經傷寒發熱禁用,以中有升麻葛根,恐引邪入犯陽明也,今世用治寒疫,
但六經證不顯者,總以此湯疎表利氣,而元氣虛人,蒙害亦不鮮矣。
升麻湯(即升麻葛根湯)
解利陽明經,發熱斑𤺋。
升麻、葛根(生)、白芍(酒洗)、甘草(炙各一錢五分)
右水煎,溫服無時。發斑加犀角,熱甚更加黃連黑參,虛加人參。
葛根葱白湯
治溫熱頭痛如破。
川芎(二錢)、葛根、芍藥、知母(各一錢五分)、葱白(四根連鬚)、
生薑(二片)
右水煎溫服,痛未止再服。本方去知母加甘草大棗,名增損葛根葱白湯,
治感冒頭痛。
連須葱白香豉湯
治感冒頭痛如破。
連鬚葱白(七莖)、香豉(一合勿炒)、生薑(一兩切)
右水煎,溫日三服,覆取微似汗,不汗加蘇葉。
選奇湯
治風火相煽,眉稜骨痛。
羗活(一錢五分)、防風(一錢)、甘草(一錢五分夏生冬炙)、
黃芩(酒炒一錢熱甚加用)
右水煎,食後稍熱服。
藿香正氣散
治四時不正之氣,挾食,及瘴濕霍亂。
廣藿香葉(一錢五分)、白朮(霍亂轉筋換木瓜)、厚朴(薑製)、
白芷(痰食氣滯換木香)、陳皮(各八分)、半夏(一錢五分口渴去之)、茯苓、
桔梗(各一錢)、大腹皮(薑湯泡腹脹湯用之)、蘇葉(各一錢自發汗去之)、
甘草(炙五分嘔吐去之)
右用生料作一劑,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去滓,熱服無時。熱多加黃連,
寒多加乾薑,寒甚加附子少許。此本不換金正氣散而立,方中腹皮乃傳寫之誤,
當遵古方用蒼朮為是,專治一切不正之氣,非正傷寒藥也,太陽病,惡寒發熱,
頭疼骨節痛用之,先虛正氣,雖汗出亦不解,故元氣虛人,并夾陰傷寒,
白話文:
傷寒緒論卷下
參蘇飲:此方為治療非時感冒的初始方劑,並非治療正傷寒的藥物。方中川芎、蘇葉、柴胡、葛根四味藥,是治療三陽經外感的通治藥物,但獨以川芎、蘇葉二味命名,是因為此方著重治療邪氣侵犯血分的症狀。更加入二陳湯(陳皮、半夏)治療內傷飲食,再加枳實、桔梗寬胸利痰,真正是兼顧外感內傷的良方,且沒有傷及正氣的風險,因此世人皆推崇。參蘇飲方劑,即在此方基礎上,去除川芎、柴胡,而改用人參、前胡、木香,其主治在於氣分。古人說用川芎蘇葉散不解時,用參蘇飲即可解,其意在於人參有兼顧補益的作用,殊不知氣分和血分是兩個不同的治療途徑。
神朮湯:治療內傷於生冷飲食,以及外感寒邪。藥物組成:蒼朮(泔水浸泡後炒)、藁本、川芎、白芷、細辛、炙甘草、蔥白、生薑。水煎服,溫覆取微汗。
十神湯:治療時疫感冒,頭痛如裂。藥物組成:紫蘇、葛根、麻黃(去根節泡)、升麻、川芎、白芷、陳皮、甘草、白芍(古方誤作赤芍)、香附(薑汁拌碎)、生薑、蔥白。水煎,隨時服用,溫覆取微汗。此方出自香蘇散,專門治療陽明經非時不正之氣,太陽經傷寒發熱忌用,因為其中含有升麻、葛根,恐引邪氣入侵陽明經。現代用於治療寒疫,但六經證候不明顯者,總可用此湯疏通表裡、宣通氣機,但元氣虛弱者,使用此方則易造成危害。
升麻湯(即升麻葛根湯):治療陽明經經絡受阻,發熱並伴有斑疹。藥物組成:升麻、生葛根、酒洗白芍、炙甘草。水煎,隨時溫服。若出現斑疹,加犀角;熱甚者,再加黃連、黑參;虛弱者,加人參。
葛根蔥白湯:治療溫熱頭痛如裂。藥物組成:川芎、葛根、芍藥、知母、蔥白、生薑。水煎溫服,疼痛未止可再次服用。此方去除知母,加入甘草、大棗,則稱為增損葛根蔥白湯,治療感冒頭痛。
連須蔥白香豉湯:治療感冒頭痛如裂。藥物組成:連鬚蔥白、香豉、生薑。水煎,每日溫服三次,溫覆取微汗,若不出汗則加蘇葉。
選奇湯:治療風火互煽,眉稜骨疼痛。藥物組成:羌活、防風、甘草(夏採冬炙)、黃芩(酒炒,熱甚者加大劑量)。水煎,飯後溫服。
藿香正氣散:治療四季不正之氣,兼夾飲食不調,以及瘴氣、濕邪、霍亂。藥物組成:廣藿香葉、白朮(霍亂轉筋者換用木瓜)、薑製厚朴、白芷(痰食氣滯者換用木香)、陳皮、半夏(口渴者去除)、茯苓、桔梗、大腹皮(薑湯泡,腹脹者使用)、蘇葉(自發汗後去除)、炙甘草(嘔吐者去除)。用生藥材製作一劑,加入生薑、大棗,水煎去渣,隨時溫服。熱盛者加黃連,寒盛者加乾薑,寒甚者加少量附子。此方並非替代金正氣散而創立,方中大腹皮為傳抄錯誤,應遵古方用蒼朮。專門治療一切不正之氣,並非治療正傷寒的藥物。太陽病,惡寒發熱,頭痛骨節痛者可用,但先虛損正氣者,即使出汗也不見效,故元氣虛弱者,以及夾雜陰寒證的傷寒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