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下 (13)
傷寒纘論卷下 (13)
1. 傷寒纘論卷下
必變風溫灼熱自汗等證矣,此以大汗傷津,故加人參以救津液也。
按桂枝治自外而入傷之風邪,石膏治自內而發外之熱邪,
故白虎湯為熱邪中暍之的方,雖為陽明解利藥,實解內蒸之熱,非治在經之熱也,
昔人以石膏辛涼,能解利陽明風熱,此說似是而實非,即如大青龍湯,越婢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升麻湯等方,並與表藥同用,殊不知邪熱傷胃,
所以必需,若在經之邪,縱使大熱煩渴,自有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等治法,
並無藉於石膏也,所以傷寒誤用白虎黃芩,溫熱誤用桂枝麻黃,輕者必重,
重者必死耳。已上三陽發溫熱例。
師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內,欲有伏氣,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
若脈微弱者,當喉中痛以傷,非喉痹也,病人曰:實咽中痛,雖爾,今復欲下利。
冬月感寒,伏藏於經,至春當發,故曰以意候之,今月之內,言春分候也,
若脈微弱者,其人真元素虧,必不發於陽而發於陰,以少陰之脈循喉嚨,伏邪始發,
熱必上升,故先喉中痛似傷,腎司開闊,陰經之熱邪不能外發,勢必內攻,
其後必下利也。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
邪熱客於少陰之經,故咽痛,用甘草湯者,和緩其勢也,用桔梗湯者,開提其邪也,
此在二三日間,熱邪發於經中,他證未具,故可用之,若五六日,
則少陰之下利嘔逆,諸證蜂起,此法又不可用矣。陰邪為病,其發必暴,
所以伏氣發於少陰必咽痛,仲景遂以緩法治之,甘草味甘,其性最緩,
因取以治少陰,伏氣發溫之最急者,蓋甘先入脾,脾緩則陰火之勢亦緩,
且生用力能瀉火,故不兼別味,獨用以取專功也,設不差,必是伏邪所發勢盛,
緩不足以濟急,更加桔梗,升載其邪,使發於陽分之陰邪,盡從陽分而散,
不致仍復下陷,入於陰分也,倘治稍失宜,陰津為熱邪所耗,即用祛熱救陰藥,
恐無及也。按咽痛多是陰邪搏陽之候,以陰邪為患,無有不挾龍火之勢者,
所以屬少陰者多,惟陽明經病,有但頭眩不惡寒,能食而欬,其人必咽痛一條,
乃風熱挾飲上攻之證,又不當與陰邪比例而觀也,至於溫病風溫,多有此證,
以陰中伏有陽邪也,即直中少陰之咽痛,雖陰邪結於清陽之位,仍是少陰之經,
故仲景特設通脈四逆湯,以通陰中鬱沒之微陽,更加桔梗以清咽利膈也。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下利咽痛,胸滿心煩,少陰之伏邪,雖發陰經,實為熱證,邪熱充斥,上下中間,
無所不致,寒下之藥不可用矣,又立豬膚湯,以潤少陰之燥,與用黑驢皮之意頗同,
陽微者用附子溫經,陰竭者用豬膚潤燥,同具散邪之義,比而觀之,思過半矣。
白話文:
傷寒纘論卷下白話翻譯:
必定會轉變成風溫、灼熱、自汗等症狀,這是因為大量出汗損傷了津液,所以加入人參來救助津液。
按:桂枝治療的是從外侵入的風邪,石膏治療的是從內發散到外的熱邪。
所以白虎湯是治療熱邪中暑的特效藥方,雖然是陽明經的解利藥,實際上是解除了內在蒸騰的熱邪,並不是治療經絡上的熱邪。
古人認為石膏辛涼,可以解利陽明經的風熱,這種說法看似正確,其實不然。就像大青龍湯、越婢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升麻湯等方劑,都與表證藥物一起使用,卻不知道邪熱傷了胃,所以必須要這樣用。如果只是經絡上的邪氣,即使是大熱煩渴,也有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等治療方法,根本不需要用到石膏。所以傷寒誤用白虎湯、黃芩湯,溫熱病誤用桂枝、麻黃,輕者病情加重,重者必死。以上是三陽經發熱的例子。
老師說:伏氣的病症,要用心去推測。這個月之內,將會有伏氣,如果以前就有伏氣,就要觀察脈象。如果脈象微弱,就會喉嚨痛,像是受傷一樣,並不是喉痹(喉嚨腫痛)。病人說:確實咽喉疼痛,然而現在又想要腹瀉。
冬天感受寒邪,伏藏在經絡之中,到春天就會發作,所以說要用心推測,這個月之內,指的是春分時節。如果脈象微弱,說明這個人的元氣虧損,病邪不會從陽經發作,而會從陰經發作。少陰經的脈絡循行於喉嚨,伏藏的邪氣開始發作,熱邪必定上升,所以首先出現喉嚨痛,像是受傷一樣。腎臟主管開闔,陰經的熱邪不能向外發散,勢必向內攻伐,所以之後必定會腹瀉。
少陰病,兩三天咽喉疼痛的,可以用甘草湯,如果沒有好轉就用桔梗湯。
邪熱侵犯少陰經,所以咽喉疼痛,用甘草湯是緩和病情,用桔梗湯是疏通引導邪氣。這是指在兩三天內,熱邪發於經絡之中,其他症狀還沒有明顯出現,所以可以用這些藥。如果到了五六天,少陰經的腹瀉、嘔逆等症狀一起出現,這種方法就不能用了。陰邪為病,發作必定迅速,所以伏氣發於少陰經必定咽喉疼痛,仲景因此用緩和的方法治療。甘草味甘,其性最緩和,因此用來治療少陰經,伏氣發作最急的病症。因為甘草先入脾經,脾緩和了,陰火之勢也會緩和,而且甘草能瀉火,所以不加別的藥物,單獨使用以取得專門的療效。如果沒有好轉,一定是伏邪發作勢頭很盛,緩和的方法不能應付急症,就再加桔梗,升提邪氣,讓陰邪從陽分散發,不致於再次下陷,進入陰分。如果治療稍有不當,陰津被熱邪消耗殆盡,即使使用祛熱救陰的藥物,恐怕也來不及了。按:咽喉疼痛大多是陰邪搏於陽氣的表現,以陰邪為患,沒有不夾雜陽熱之勢的。所以屬於少陰經的比較多。只有陽明經的病症,有單純頭暈,不惡寒,能吃東西,咳嗽,而且咽喉疼痛,這是風熱挾痰上攻的症狀,不能與陰邪的病症相比。至於溫病風溫,很多都有這種症狀,因為陰經中伏藏著陽邪。即使是直接侵犯少陰經的咽喉疼痛,雖然陰邪結聚在清陽部位,仍然是少陰經的病症,所以仲景特別制定了通脈四逆湯,以通達陰經中鬱滯的微弱陽氣,再加桔梗以清咽利膈。
少陰病,腹瀉咽喉疼痛,胸悶心煩的,用豬膚湯主治。
腹瀉咽喉疼痛,胸悶心煩,少陰經的伏邪,雖然發於陰經,實際上是熱證,邪熱充斥上下左右,無處不到,寒涼瀉下的藥物不能使用。又制定豬膚湯,來滋潤少陰經的乾燥,與用黑驢皮的意思很相近。陽氣虛弱的用附子溫經,陰液枯竭的用豬膚滋潤,都具有散邪的意義,比較一下,就理解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