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56)

回本書目錄

傷寒緒論卷下 (56)

1. 傷寒緒論卷下

用乾百合滑石為散飲方服寸匙日三服,一月不解變成渴者,以百合一升,

水一斗潰之一宿,熱已洗身洗已,食煮餅勿以鹽豉洗後渴不差者,

以枯蔞根牡蠣等分為末飲服方寸匙日三服。

逍遙湯

治陰陽易

人參(二錢)、知母(一錢五分)、黃連(五分)、甘草(一錢生)、

滑石(六錢)、生地(一錢五分)、柴胡(一錢)、犀角(一錢)、

竹茹(五分陽縮入腹倍用)、韭根(一把)、生薑(三片)、大棗(三枚劈)

右水煎,去滓臨服,入燒裩襠末一錢五分,調服有粘汗出為效,

不汗再服小水利陰頭腫即愈。按陰陽易雖少,陰受病乃暴受邪熱所致,

故宜苦寒之劑以瀉之,以非腎氣素虛,合用溫補之謂。

金液丹

治陰寒厥逆不省及陰結二便不通。

硫黃(五兩)

右研細水飛和水入煬成罐內,鐵盞蓋定鐵線纏口,鐵釘旋緊赤石脂末封口,

再用鹽泥固濟陰乾入地坑,又以盞一個盛水放罐上,亦用固濟慢火燒養七日夜,

再加頂炭候冷,取出為末蒸餅湯浸和丸桐子仁大,每服三十丸,

溫白湯下陰極冷甚者,可加至百丸。

黑錫丹

治陽虛陰逆,嘔吐痰喘,一切陰盛格陽證。

沉香、葫蘆巴(酒浸炒)、陽起石(煅研細水飛)、附子(炮各一兩)、

肉桂(五錢)、補骨脂、舶上茴香、肉荳𦸅(煨)、金鈴子(酒蒸去皮核)、

木香(各一兩)、硫黃、黑錫(鎔淨各二兩)

右用黑錫入鐵銚內,如常法結黑錫硫黃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極細餘藥,

並為細末和勻,自朝至暮,以研至黑光色為度,酒麴糊丸,如桐子大陰乾藏鉛罐內,

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淡鹽湯薑湯或棗湯,女人艾棗湯下,急證用百丸。

按此方用黑錫水之精,硫黃火之精,二味結成砂子為君,諸香燥純陽之藥為臣,

以金鈴子苦寒一味為反佐,用沉香引入至陰之分為使,凡遇陰火逆衝,真陽暴脫,

氣喘痰鳴之急證用以鎮固其陽,使坎離交於頃刻,真續命神丹也。

來復丹

治上盛下虛,裏寒外熱,及伏暑泄瀉如水。

D1硝(一兩)、

硫黃(一兩同硝為末磁器內慢火炒柳木搥攪之不可猛火以傷藥性研極細)、

大陰元精石(研水飛一兩如無真者以青鹽代之)、

五靈脂(酒飛去砂石澄定曬乾用二兩)、青皮(去穰)、陳皮(去膜各二兩)

右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湯下,此方本二氣丹而立,

以硝黃二味,大理中宮寒涎宿垢,更以元精石清鎮肺金,使氣化下行歸就膀胱,

兼二皮五靈,以破食積痰血之滯,雖大理腸胃,而不礙乎陽虛,

故為治伏暑水瀉之聖藥,但小便赤濇不利者禁用,按倉公云:中熱不溲者,

不可服五石,石藥精悍不得數溲,服之將發癰。

養正丹

治上盛下虛,心腎不交,驚惕不眠,傷寒陰盛,自汗唇青,婦人血海久冷。

白話文:

傷寒緒論卷下

百合滑石散:用乾百合和滑石研成細粉,調水服用,每次一匙,每日三次,服用一個月仍不見效,且口渴者,可用百合一升,水一斗,浸泡一夜,加熱後洗身,洗完後吃煮熟的餅(不要加鹽和醬),洗完澡後仍口渴不止者,可用等量的枯蔞根和牡蠣研成細粉,調水服用,每次一匙,每日三次。

逍遙湯:治陰陽失調。人參二錢、知母一錢五分、黃連五分、炙甘草一錢、滑石六錢、生地一錢五分、柴胡一錢、犀角一錢、竹茹五分(陽氣縮入腹部則加倍)、韭根一把、生薑三片、大棗三枚(劈開)。水煎去渣,服用時加入燒酒糟末一錢五分,調勻服用。若服藥後見汗則有效,無汗則再服用,小便不利,陰部腫脹者即能痊癒。按:陰陽失調雖症狀輕微,但陰受病是因突然受邪熱所致,故宜用苦寒之藥瀉火,而非腎氣虛弱,故需配合溫補之藥。

金液丹:治陰寒厥逆,神志不清,以及陰寒凝結,大小便不通。硫黃五兩。研細,水飛,加水調和,放入瓦罐中,用鐵盞蓋好,鐵線纏繞罐口,鐵釘旋緊,再用赤石脂末封口,再用鹽泥封固,陰乾後埋入地坑,並在罐上放一個盛水的鐵盞,同樣用鹽泥封固,小火慢燒七天七夜,再加炭火燒,待冷卻後取出研成細粉,用蒸餅湯調和成桐子仁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溫白湯送服;陰寒極冷嚴重者,可加至一百丸。

黑錫丹:治陽虛陰盛,嘔吐痰喘,一切陰盛格陽之症。沉香、葫蘆巴(酒浸炒)、陽起石(煅後研細,水飛)、附子(炮製)各一兩、肉桂五錢、補骨脂、舶上茴香、肉荳蔻(煨)、金鈴子(酒蒸去皮核)、木香各一兩、硫黃、黑錫(熔化淨化)各二兩。將黑錫放入鐵銚內,按常法煉製成黑錫硫黃砂子,取出研磨至極細,其餘藥物也研成細末,混合均勻,從早到晚不停地研磨,直到呈現黑色光澤為止,用酒麴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陰乾後貯藏於鉛罐內。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空腹時用淡鹽湯、薑湯或棗湯送服;婦女用艾棗湯送服;急症可用一百丸。按:此方用黑錫(水之精)、硫黃(火之精)二味結成砂子為主藥,諸香燥純陽之藥為輔藥,以金鈴子苦寒一味為佐藥,用沉香引藥至陰分為使藥。凡遇到陰火逆衝,真陽暴脫,氣喘痰鳴的急症,可用此藥鎮固陽氣,使陰陽交合,如同起死回生之神丹妙藥。

來復丹:治上焦盛實,下焦虛寒,外感熱邪,內有寒邪,以及伏暑引起的水瀉。硝石一兩、硫黃一兩(硝石與硫黃研成細末,放入磁器中,小火慢炒,用柳木棍攪拌,不可猛火,以免損傷藥性,研磨至極細)、大陰元精石(研磨,水飛,一兩;若無此藥,可用青鹽代替)、五靈脂(酒飛去砂石,澄清曬乾,二兩)、青皮(去瓤)、陳皮(去白膜)各二兩。研成細末,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此方本於二氣丹,以硝石、硫黃二味,清理中焦寒痰宿垢,再用元精石清熱鎮肺金,使氣化下行歸於膀胱,並用青皮、陳皮、五靈脂破除食積、痰血瘀滯,雖能大理腸胃,但不會傷及陽氣,故為治療伏暑水瀉的良藥,但小便赤澀不利者禁用。按:倉公云:中焦有熱邪,小便不通者,不可服用五石藥物,石藥藥性峻烈,服用後若不能多次小便,將會導致癰疽發生。

養正丹:治上焦盛實,下焦虛寒,心腎不交,驚悸失眠,傷寒陰盛,自汗、唇色青紫,婦女血虛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