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54)
傷寒緒論卷下 (54)
1. 傷寒緒論卷下
右煉蜜丸桐子大酒下五十丸早暮二服。本方去桂枝換肉桂名崔氏八味丸。
本方去桂附名六味地黃丸。
本方去肉桂枝換桂二兩,茯苓用六兩餘各二兩,加牛膝車前各二兩,
名濟生腎氣丸。天一生水而水未生之先即有氤氳之氣,
是謂腎氣腎不藏,非但真陰竭氤氳之氣皆化而為火矣,
嘗考金匱方有男子消渴小便多,婦人轉胞不得溺,
並用腎氣丸主之詳二條病機迥異而主治則一者總由腎虛關門失守,
肝火擾亂不甯,所以開闔皆失,其宜仲景即於八味丸中除去肉桂之益肝壯火,
取用桂枝之分解陰邪,令從外泄附子收攝腎氣,使之內藏俾地黃輩得以留戀成
既濟之功,則腎氣復得主持,關隘開闔自有常度,此八味丸易桂枝之妙用也,
若夫虛勞腰痛少腹拘急陰寒精自出痠削不能行及腳氣上,
入小不腹仁等肝腎俱虛之證,又當推原益火之意,非腎氣丸桂枝所能勝任耳。
附子理中湯
治脾胃虛寒內傷冷食不化。
人參、白朮(炒焦)、甘草(炙)、乾薑(炮黑等分)、附子(炮熟減半)
右水煎溫服。本方去附子加枳實茯苓名枳實理中湯。
本方去附子加青皮陳皮名治中湯。本方去附子加黃連茯苓名連理湯。
金匱大建中湯
治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
蜀椒(二錢炒去汗)、乾薑(一兩生)、人參(六錢)、膠飴(二兩)
右水煎去滓內膠飴再煮沸分溫三服。
益元湯
治下虛戴陽躁渴悶亂不能作汗者。
熟附子、乾薑、甘草(炙)、人參、麥冬(去心各一錢)、
五味(十五粒搥)黃連、知母(各五分)、葱白(四莖)、生薑(五片)、
大棗(四枚劈)
右水煎入童便半盞頓冷日三服。此用四逆回陽生脈益氣加黃連知母,
以為假熱之使使無拒格之患,更兼葱白童便以收外越之虛陽,
究不出白通豬膽通脈四逆之成則也。
附子散
治陰毒傷寒腎青面黑。
附子(炮去皮七錢五分)、桂心、當歸、白朮(各半兩)、乾薑(炮)、
半夏(薑製各二錢五分)
右為散,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水煎去滓,不計時候溫服煖覆取汗,
如人行十里許未汗再服。
附子粳米湯
治腹中雷鳴切痛胸滿嘔逆。
附子(炮)、半夏(薑製各二錢)、甘草(一錢炙)、大棗(三枚劈)、
粳米(半合)
右水煎,去滓溫服半日不止更進一服。
羗活附子散
治腎虛肝火上逆呃,逆陰躁。
羗活、附子(炮)、茴香(微炒各半兩)、木香(一作丁香)、
乾薑(炮各一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入鹽一捻水煎微溫服。
霹靂散
治陰盛格陽,躁渴欲飲水而不能嚥。
附子(炮去皮臍為末用五錢)、真臘茶(一錢五分)
右分二服水煎去滓,入蜜少許,放冷服之須臾躁止得睡,汗出即差。
火焰散
治傷寒陰躁惡候。
硫黃、附子(去皮生用)、臘茶(各一兩)
白話文:
傷寒緒論卷下
煉蜜丸用桐子大酒送服,每次五十丸,早晚各服一次。此方去桂枝加肉桂,名崔氏八味丸。
此方去桂枝與附子,名六味地黃丸。
此方去肉桂、桂枝,改用桂枝二兩、茯苓六兩,其餘藥材各二兩,並加入牛膝、車前子各二兩,名濟生腎氣丸。水是萬物之源,在水未生成之前,便有氤氳之氣,此即腎氣。腎氣不藏,真陰耗竭,氤氳之氣皆化為火。考究《金匱要略》方劑,男子消渴、小便頻繁,婦人妊娠期間無法排尿,皆用腎氣丸治療。這兩種病機迥異,但都用同一方劑治療,皆因腎虛導致關門失守,肝火擾亂不安,因此開闔失常。仲景在此方中,去除肉桂的益肝壯火作用,而用桂枝來疏解陰邪,使其從體表排出;用附子收斂腎氣,使其內藏,讓地黃等藥物得以發揮功效。如此,腎氣恢復運作,關隘開闔便有規律,這就是八味丸易桂枝的妙用。至於虛勞腰痛、少腹拘急、陰寒、精液自流、肢體酸痛無力、腳氣等肝腎俱虛的症狀,則需要溫補腎陽,非腎氣丸中桂枝所能勝任。
理中湯
治療脾胃虛寒,內傷寒邪,飲食不消化。
人參、白朮(炒焦)、甘草(炙)、乾薑(炮黑,各等分)、附子(炮熟,減半)
水煎服,溫服。此方去附子加枳實、茯苓,名枳實理中湯。此方去附子加青皮、陳皮,名治中湯。此方去附子加黃連、茯苓,名連理湯。
大建中湯
治療心胸極度寒冷疼痛,嘔吐,不能進食。
蜀椒(二錢,炒去汗)、乾薑(一兩,生)、人參(六錢)、膠飴(二兩)
水煎去渣,再加入膠飴煮沸,分三次溫服。
益元湯
治療下元虛弱,陽氣上浮,煩躁口渴,胸悶心亂,不能出汗。
熟附子、乾薑、甘草(炙)、人參、麥冬(去心,各一錢)、五味子(十五粒,搗碎)、黃連、知母(各五分)、蔥白(四莖)、生薑(五片)、大棗(四枚,劈開)
水煎後加入半盞童便,放涼後服用,每日三次。此方用四逆湯回陽、生脈散益氣,加入黃連、知母以引火歸元,避免陽氣外泄;再加蔥白、童便以收斂外泄的陽氣,其用意與白通加豬膽、通脈四逆湯相同。
附子散
治療陰寒毒邪引起的傷寒,面色青黑。
附子(炮去皮,七錢五分)、桂心、當歸、白朮(各半兩)、乾薑(炮)、半夏(薑製,各二錢五分)
研末,每次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不拘時間,溫服,蓋被取汗,如服用後行走約十里仍未出汗,可再服用。
附子粳米湯
治療腹部雷鳴樣疼痛,胸悶,嘔逆。
附子(炮)、半夏(薑製,各二錢)、甘草(一錢,炙)、大棗(三枚,劈開)、粳米(半合)
水煎去渣,溫服。半日症狀未止,可再服用。
羗活附子散
治療腎虛肝火上逆,呃逆,煩躁。
羗活、附子(炮)、茴香(微炒,各半兩)、木香(或丁香)、乾薑(炮,各一錢)
研末,每次服二錢,加鹽少許,水煎溫服。
霹靂散
治療陰盛格陽,煩躁口渴,想喝水卻咽不下。
附子(炮去皮臍,研末,五錢)、真臘茶(一錢五分)
分兩次服用,水煎去渣,加入少許蜂蜜,放涼後服用。片刻後煩躁即止,可入睡,出汗則病癒。
火焰散
治療傷寒陰寒煩躁,惡寒等症狀。
硫黃、附子(去皮,生用)、臘茶(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