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53)
傷寒緒論卷下 (53)
1. 傷寒緒論卷下
右水煎,溫服無時,忌寒冷難化之物。本方去人參炙甘草羗活獨活,
加葱白,名火鬱湯。夫火者,生物之本,揚之則光,遏之則滅,
今為濁陰填塞不得上行,故宜辛溫風藥以升散之,清揚既出上竅,濁陰自必下降矣,
東垣聖於脾胃者,治之主以升陽俗醫知降而不知升,
是撲滅其生物之本也安望其衛生哉。
節庵升陽散火湯
治叉手冒胸,循衣撮空證。
人參(酒拌二錢多至五錢)、白朮(二錢生用)、茯神(一錢)、
甘草(一錢炙)、當歸(一錢五分)、芍藥(一錢五分桂酒拌)、
陳皮(六分多至一錢)、麥冬(去心二錢)、柴胡(七分)、黃芩(一錢酒炒)、
生薑(三片)、大棗(三枚劈)
右水煎熱服無時,取微汗。痰加半夏,便燥讝語加大黃,
泄瀉加升麻倍朮。
十全大補湯
治脾胃氣血俱虛。
人參(一錢五分)、白朮(飯上蒸一錢)、茯苓、甘草(炙各八分)、
熟地(一錢五分)、當歸、白芍(酒洗各一錢)、川芎(八分)、
黃耆(一錢五分蜜酒炙)、肉桂(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三枚劈)
右水煎,食前溫服。本方加半夏麥冬熟附子肉蓯蓉,名大建中湯。本方去川芎,
加陳皮五味遠志,名人參養榮湯。
參胡三白湯
治汗下後,虛微少氣,發熱口渴。
人參(二錢五分)、柴胡(三錢)、白朮(蒸勿炒)、白芍(酒洗)、
茯苓(各一錢五分)、生薑(三片)、大棗(三枚劈)
右水煎溫服。營衛不知,去柴胡加桂枝,
口乾心煩加麥冬五味心下痞加黃連枳實不眠眠者加竹茹。本方去柴胡名人參三白湯。
參胡芍藥湯
治餘熱未除。
人參、柴胡、黃芩(酒洗)、知母(酒炒)、枳殼(炒各一錢)、
芍藥(一錢酒洗)、麥冬(去心)、生地(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炙)、
生薑(三片)
右水煎溫服。
參胡溫膽湯
治過經不解嘔而痞悶。
人參、柴胡、茯苓、橘皮(各一錢五分)、甘草(六分炙)、半夏(薑製)、
枳實(炒各一錢)、生薑(三片)
右水煎溫服本方,去柴胡加熟地,棗仁,遠志,五味,名十味溫膽湯。
脾胃虛寒則少陽不能行生發之令致涎飲沃膽而不得眠,故用半夏之辛散,
以開發涎飲涎飲散而膽不寒矣,然又有膽寒肝熱而煩悶不甯者,
又當入竹茹芍藥等味也。
酸棗湯
治虛煩不得眠。
酸棗仁(一兩炒研)、知母(酒炒)、茯苓、川芎、甘草(炙各一錢)
右水煎臨臥溫服。腎水不上交於心,
心火無所制,故煩而不得眠,方用酸棗仁之滋肝燥為君,兼知母泄腎熱為佐,
苓草調和其間,川芎入血分而解心火之燥煩也。
金匱腎氣丸
治腎虛邪乘水藏。
熟地黃(八兩)、乾山藥(微潤炒)、山茱萸肉(各四兩)、牡丹皮、茯苓、
白澤瀉(微炒三兩)、桂枝、附子(炮各一兩)
白話文:
傷寒緒論卷下
火鬱湯
用清水煎煮,溫溫的服用,沒有時間限制,忌食寒涼、難以消化的食物。本方去掉了人參、炙甘草、羌活、獨活,加入蔥白,稱為火鬱湯。所謂「火」,是生命之源,向上則光明,受阻則熄滅。現在因為濁陰阻塞,無法上升,所以要用辛溫的發散藥物來使它升散,清陽之氣上升到頭面,濁陰自然會下降。東垣先生精通脾胃的治療,治病主要依靠升提陽氣,而庸醫只知道瀉下,卻不懂得升提,這等於是撲滅了生命之源,還能指望他讓人健康嗎?
節庵升陽散火湯
治療叉手、胸悶、循衣摸空的症狀。
組成:人參(酒拌,2-5錢)、白朮(2錢,生用)、茯神(1錢)、甘草(1錢,炙)、當歸(1.5錢)、芍藥(1.5錢,桂酒拌)、陳皮(0.6-1錢)、麥冬(去心,2錢)、柴胡(0.7錢)、黃芩(1錢,酒炒)、生薑(3片)、大棗(3枚,劈開)。
用法:用水煎煮服用,溫熱服下,無時間限制,服用至微微出汗即可。痰多加半夏,大便燥結、說話困難加 大黃,瀉瀉加升麻,白朮加倍。
十全大補湯
治療脾胃氣血皆虛的症狀。
組成:人參(1.5錢)、白朮(飯上蒸,1錢)、茯苓、甘草(炙,各0.8錢)、熟地(1.5錢)、當歸、白芍(酒洗,各1錢)、川芎(0.8錢)、黃耆(1.5錢,蜜酒炙)、肉桂(1錢)、生薑(3片)、大棗(3枚,劈開)。
用法:用水煎煮,飯前溫服。本方加半夏、麥冬、熟附子、肉蓯蓉,名為大建中湯。本方去除川芎,加入陳皮、五味子、遠志,名為人參養榮湯。
參胡三白湯
治療汗出之後,體虛氣弱,發熱口渴的症狀。
組成:人參(2.5錢)、柴胡(3錢)、白朮(蒸,勿炒)、白芍(酒洗)、茯苓(各1.5錢)、生薑(3片)、大棗(3枚,劈開)。
用法:用水煎煮溫服。若不明顯辨別營衛,則去掉柴胡,加入桂枝;口乾心煩,加入麥冬、五味子;心下痞塊,加黃連、枳實;失眠者,加竹茹。本方去掉柴胡,名為人參三白湯。
參胡芍藥湯
治療餘熱未盡的症狀。
組成:人參、柴胡、黃芩(酒洗)、知母(酒炒)、枳殼(炒,各1錢)、芍藥(1錢,酒洗)、麥冬(去心)、生地(各1.5錢)、甘草(0.5錢,炙)、生薑(3片)。
用法:用水煎煮溫服。
參胡溫膽湯
治療經期結束後,伴隨嘔吐及痞悶的症狀。
組成:人參、柴胡、茯苓、橘皮(各1.5錢)、甘草(0.6錢,炙)、半夏(薑製)、枳實(炒,各1錢)、生薑(3片)。
用法:用水煎煮溫服。本方去掉柴胡,加入熟地黃、棗仁、遠志、五味子,名為十味溫膽湯。
脾胃虛寒,則少陽不能行使生髮之令,導致涎液停積,阻礙膽氣,而導致失眠,故用半夏辛散之性,以疏通涎液,涎液通暢,膽氣就不寒了。但如果還有膽寒肝熱,煩悶不安的情況,還需要加入竹茹、芍藥等藥物。
酸棗湯
治療虛煩失眠。
組成:酸棗仁(1兩,炒研)、知母(酒炒)、茯苓、川芎、甘草(炙,各1錢)。
用法:用水煎煮,睡前溫服。腎水不能上濟於心,心火無所制約,所以煩躁不安而失眠,方中用酸棗仁滋養肝陰、斂肝燥為君藥,配合知母瀉腎熱為佐藥,茯苓、甘草調和諸藥,川芎入血分,以解除心火引起的煩躁。
金匱腎氣丸
治療腎虛導致邪氣侵犯膀胱。
組成:熟地黃(8兩)、山藥(微潤炒)、山茱萸肉(各4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微炒,3兩)、桂枝、附子(炮製,各1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