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上 (34)

回本書目錄

傷寒纘論卷上 (34)

1. 傷寒纘論卷上

宜於發汗者,尚不可汗,則中風之不可汗不待言矣,傷風之胸滿而煩,痰飲上逆,

似可吐下者,尚不可吐下,則傷寒之不可吐下,更不待言矣,頭痛發熱,

為太陽傷寒之候,以其脈不浮緊而弦細,故知邪入少陽之界矣。脈弦細者,

邪欲入裏,其在胃中之津液,必為熱耗,重復發汗,而驅其津液外出,

安得不讝語乎,胃和者,邪散而津回也,不和者,津枝而飲結,

所以煩而悸也,胸滿而煩,無形之風,與有質之飲,結於胸際,故非吐下所能出,

徒取煩悸而已。少陽主治,全重在陽明,故云此屬胃,胃和則愈,

乃少陽一經之要領也。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能食不嘔,與胃和則愈互義,脈不弦大,邪微欲解之先徵。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脇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身熱惡風,太陽證也,頸項強,太陽兼陽明證也,脇下滿少陽證也,

本當從三陽合併病之例而用表法,但其手足溫而加渴,外邪輻湊於少陽,

而向裏之機已著,倘更用辛甘發散之法,是重增其熱而大耗其津也,

故從小柴胡之和法,則陽邪自罷,而陰津不傷,一舉而兩得之矣。

傷寒陽脈濇,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陽脈濇,陰脈弦,渾似在裏之陰寒,所以腹中急痛,腹中急痛,則陰陽乖於中,

而脾氣不建矣,故以小建中之緩,而和其急,腹痛上而脈不弦濇矣,若不差,

則弦為少陽之本脈,而濇乃汗出不徹,腹痛乃邪傳太陰之候,則用小柴胡以和陰陽,

而升舉其陰分之邪,為的當無疑矣。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脇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

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鞕,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少陽主半表半裏之間,其邪入而併於陰則寒,出而併於陽則熱,往來寒熱,

無常期也,風寒之外邪,挾身中有形之痰,結聚於少陽之本位,

所以胸脇滿也,胸脇既滿,胃中之水穀亦不消,所以默默不欲食,

即昏昏之意,非靜默也,心煩者,邪在胸脇逼處心間也,或嘔或不嘔,

或渴或不渴,諸多見證,各隨人之氣體,不盡同也,然總以小柴胡和法為主治,

而各隨見證以加減之耳,本方以柴胡為少陽一經之嚮導,專主往來寒熱,

謂其能升提風木之氣也,黃苓苦而不沉,黃中帶青,有去風熱之專功,

謂其能解散風木之邪也,半夏力能滌飲,膽為清凈之府,病則不能行清凈之令,

致寒飲沃於內,熱邪⿰氵䍃於外,非此迅掃涎沫,則膽終不溫,表終不解也,

其用人參甘草補中者,以少陽氣血皆薄,全賴土膏資養,則木氣始得發榮,

白話文:

傷寒宜發汗者,若不宜發汗,則中風更不宜發汗,可想而知。傷風胸滿煩悶,痰飲上逆,看似可吐可瀉,但實際上不宜吐瀉,則傷寒更不宜吐瀉,道理相同。頭痛發熱是太陽傷寒的症狀,但脈象不浮緊而弦細,則可知邪氣已入侵少陽經。脈弦細表示邪氣欲深入臟腑,胃中津液必然被熱邪消耗,再次發汗會將津液排出體外,豈不傷身?胃氣和順,邪氣消散,津液回歸;胃氣不和,津液虧損,水液停滯,故而煩躁不安。胸滿煩悶是因為無形的風邪和有形的痰飲阻塞於胸部,所以不是吐瀉就能解決的,反而徒增煩躁。少陽病的治療,關鍵在於調理陽明經,也就是胃,胃氣和順則病自愈,這是少陽經治療的要訣。

傷寒三日,三陽經病邪已盡,三陰經將受邪氣侵犯,但病人卻能進食不嘔吐,表示三陰經並未受邪。傷寒三日,少陽脈微弱,則病情將要痊癒。能吃不吐,與胃氣和順則病癒的意義相同,脈象不弦大,是邪氣減弱將要痊癒的前兆。

傷寒四五天,發熱惡風,頸項僵硬,脅下脹滿,手足溫熱且口渴,宜用小柴胡湯。發熱惡風是太陽經證候,頸項僵硬是太陽、陽明經合併證候,脅下脹滿是少陽經證候。本該按照三陽經合併的病症用發汗解表的方法,但是手足溫熱且口渴,表明外邪已聚集在少陽經,並向裡發展,如果再用辛甘發散的藥物,只會加重熱邪,耗損津液。所以用小柴胡湯的和解方法,則陽邪自行消退,陰津也不受損傷,一舉兩得。

傷寒陽脈微弱,陰脈弦緊,通常會有腹部急痛,先用小建中湯,若無效,則用小柴胡湯治療。陽脈微弱,陰脈弦緊,像是裡面的陰寒之邪,所以腹部急痛,腹部急痛表示陰陽失調,脾胃功能失常,所以用小建中湯緩和急痛,腹痛減輕,脈象不再弦緊。若無效,則弦脈是少陽經的本脈,微弱是汗出不透,腹痛是邪氣傳入太陰經的徵兆,則用小柴胡湯調和陰陽,疏通陰分之邪,是最恰當的治療方法。

傷寒五六天,中風往來寒熱,胸脇部脹滿疼痛,不想吃東西,心煩想吐,或者胸中煩悶但不嘔吐,或者口渴,或者腹部疼痛,或者脅下痞塊,或者心悸,小便不利,或者不渴,身體微熱,或者咳嗽,宜用小柴胡湯治療。少陽經主治半表半裡之間,邪氣侵入與陰經相合則為寒,與陽經相合則為熱,所以出現往來寒熱,時間不定。風寒外邪與體內痰飲結聚在少陽經的部位,所以胸脇脹滿。胸脇脹滿,胃中水穀不能消化,所以不想吃東西,昏昏沉沉,並非指靜默狀態。心煩是邪氣在胸脇逼迫心臟的緣故。嘔吐與否,口渴與否,這些症狀表現各有不同,與個人的體質有關。但總的治療方法還是以小柴胡湯的和解方法為主,並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物。本方以柴胡為少陽經的嚮導藥物,專治往來寒熱,能升提肝木之氣;黃芩苦而不寒,黃中帶青,善於清熱解表,能解散風邪;半夏能化痰利水;人參、甘草補益中氣,因為少陽經氣血虛弱,需要益氣滋養,才能使肝木之氣得到生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