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上 (37)

回本書目錄

傷寒緒論卷上 (37)

1. 傷寒緒論卷上

尤不可用藥湯薰洗,俟病熱稍去,然後改用,滋補腎肝之藥,更參醫通腳氣門治之。

至霍亂證,仲景與傷寒並類,

觀其所言傷寒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治,則知霍亂不可輕治也,

蓋傷寒吐利與霍亂不同,傷寒吐利為邪氣所傷,雖吐利而不撩亂,霍亂吐利,

是飲食所傷必暴煩躁擾而撩亂也,又有內外不和,加之頭痛發熱吐利,

是霍亂兼傷寒也,此證雖屬脾胃,亦主腎肝有陰陽寒熱之不同,凡冬月外感寒氣,

內傷冷物鬱遏停滯不化,嘔逆泄瀉霍亂,脈沈細或伏者,屬太陰理中湯,

臍上有築築動氣者去朮加桂苓厥逆惡寒,加熟附子脈雖沈而轉筋煩躁發熱者,

當作熱治,不可以其脈沈而誤認為寒也,大抵霍亂有一毫口渴轉筋者,即係熱證,

惟四肢逆冷下利清穀,惡寒不渴者,方為寒證也,熱多而渴者,五苓散,

寒多不渴者,理中湯渴不能飲,小便不利者二湯合用,若吐逆下利,

心腹卒痛者為寒食內結,金匱大建中湯,嘔逆腹痛下利而頭痛發熱者,為風氣內薄,

小建中湯轉筋反戾,為風木行痹宜平胃散加木瓜,憎寒壯熱,頭痛眩暈為風痰夾攻,

藿香正氣散,嘔逆頭疼,發熱背惡寒煩躁面垢而齒燥者,為風暑內薄,消暑十全散,

嘔逆腹痛泄瀉,或寒熱如瘧,為暑食相兼,宜十味香薷飲加減,

或六和湯之類吐逆下利,煩渴引飲為鬱熱留滯,五苓合益元散,夏秋之間,

因伏暑而致霍亂,吐利煩躁,或腹痛自汗六脈雖沈,手足雖冷不可用熱藥,

如果脈弱陽虛,腹痛喜得溫,按泄瀉不臭穢者,來復丹,又有吐瀉後熱伏於內,

外則冰冷,六脈細欲沈絕,湯藥不下,或發呃逆,此火氣奔上而然也,醫不能察,

認作陰證,投以溫藥,愈服愈吐,當驗其口渴,以涼水與之,則不吐矣,

後用香薷飲加黃連麥冬通草等藥服之,其脈漸出者生凡冒暑之霍亂吐瀉,

以治暑利水為主,避暑之霍亂吐瀉,以和中溫胃主,不可不辨也,又如欲吐不吐,

欲利不利上下不通,腹滿痛而頭疼發熱汗者,桂枝大黃湯此,乾霍亂多死,

因邪氣壅塞,上下痞隔也,宜用法先探吐之,蓋邪在上焦則吐,下焦則利,

中焦既吐且利,邪氣得以泄去也,若乾嘔霍亂,兼大小便利,即是關格證也,

至於舌券陽縮入腹者不治,然霍亂為胃氣反逆,誤犯穀氣必死,非傷寒溫熱之比也。

傷寒邪熱不散,遊溢經絡,出入藏府熱氣所過,則為癰膿,又厥逆脈數,

其熱不罷者,此為熱氣有餘,必發癰膿,若邪熱遊於經絡,則發外毒,出入藏府,

則為內癰急當消為主,稍遲則膿成難愈矣,經曰:火尅西方金,法當癰膿,

其證欬而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凝滯,畜結癰膿,

白話文:

傷寒緒論卷上

尤其不能用藥湯薰洗,等到病情發熱稍微減退後,才能改用滋補腎肝的藥物,再參考醫書中治療腳氣的篇章來治療。

霍亂的症狀,仲景將其與傷寒歸為同類。

從他所說的傷寒四五天後,邪氣上犯陰經,必然會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若是不治則會死亡來看,就知道霍亂不可輕易治療。

因為傷寒的嘔吐腹瀉與霍亂不同,傷寒的嘔吐腹瀉是邪氣入侵所致,雖然嘔吐腹瀉,但不會感到煩躁不安;而霍亂的嘔吐腹瀉,是飲食不潔所導致,必然會出現劇烈煩躁不安的症狀。又或者內外不調,伴隨頭痛發熱、嘔吐腹瀉,這是霍亂兼雜傷寒的症狀。這種情況雖然屬於脾胃問題,但也要考慮腎肝的陰陽寒熱差異。凡是冬天外感寒邪,內傷寒涼食物,導致氣機鬱結停滯不化,出現嘔逆泄瀉霍亂症狀,脈象沉細或隱伏的,屬於太陰理中湯的治法;若腹部臍周有陣陣氣動,去掉術(蒼術)加桂枝、茯苓;若出現厥逆惡寒,要加熟附子;脈象雖然沉細,但伴有抽筋、煩躁發熱的,應當從熱證治療,不能因為脈象沉細就誤認為是寒證。總之,霍亂只要有一點口渴、抽筋,就是熱證;只有四肢冰冷、下利清穀、惡寒不渴的,才是寒證。熱證多且口渴者,用五苓散;寒證多且不渴者,用理中湯;口渴但不能飲水,小便不利者,兩種湯藥合用;如果嘔吐、腹瀉、心腹突然劇痛,這是寒邪內結,用金匱大建中湯;嘔逆、腹痛、下利並伴有頭痛發熱,是風邪內侵,用小建中湯;抽筋反覆,是風木阻滯經絡,用平胃散加木瓜;憎寒壯熱,頭痛眩暈,是風痰夾雜侵襲,用藿香正氣散;嘔逆頭痛,發熱,背部惡寒,煩躁不安,面容憔悴,牙齒乾燥,是風暑內侵,用消暑十全散;嘔逆腹痛泄瀉,或寒熱如瘧疾,是暑熱與飲食不潔共同作用,宜用十味香薷飲加減,或六和湯等;嘔吐、腹瀉、煩渴引飲,是鬱熱停滯,用五苓散合益元散;夏秋季節,因伏暑而導致霍亂,嘔吐腹瀉、煩躁,或腹痛、自汗,雖然脈象沉細,手足冰冷,但不可用溫熱藥物;如果脈象虛弱,陽氣不足,腹痛喜溫,大便稀溏,無臭穢之氣,用來復丹;又或者嘔瀉之後,熱邪伏於內,外則冰冷,六脈細弱欲絕,湯藥服下不去,或出現呃逆,這是火氣上逆所致,醫生若不能察覺,誤認為陰證,使用溫熱藥物,則服藥越多,嘔吐越厲害,應當觀察其是否口渴,用涼水給他喝,就不會嘔吐了,之後再用香薷飲加黃連、麥冬、通草等藥服用,其脈象就會逐漸恢復;凡是因暑熱引起的霍亂嘔瀉,以清暑利水為主;因避暑不當引起的霍亂嘔瀉,以和胃溫中為主,不可不辨。又比如想吐但吐不出,想瀉但瀉不出,上下不通,腹部脹滿疼痛,並伴有頭痛發熱、出汗,用桂枝大黃湯。乾霍亂多半會死,是因為邪氣壅塞,上下氣機阻滯,宜先用吐法,因為邪氣在上焦則吐,在下焦則瀉,在中焦則吐瀉,邪氣才能得以排出。如果乾嘔霍亂,兼有大小便不利,這是關格證。至於舌頭卷曲,陽氣內縮,這是危急症狀,不可治療。霍亂是胃氣逆亂,誤食不潔食物所致,必然死亡,與傷寒溫熱不同。

傷寒邪熱不散,遊走於經絡,出入臟腑,熱邪所到之處,就會形成癰腫膿瘍;又或者出現厥逆,脈象數疾,熱邪不止,這是熱邪過盛,必然會形成癰腫膿瘍;如果邪熱遊走於經絡,則會出現外毒;出入臟腑,則會形成內癰,應當以消腫為主,如果延誤時間,膿瘍形成則難以治癒。經書上說:「火克西方金」,必然會形成癰腫膿瘍。其症狀是咳嗽、氣喘、胸悶、咽喉乾燥但不渴,多唾沫,時時發冷,熱邪所到之處,血液凝滯,形成癰腫膿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