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上 (40)

回本書目錄

傷寒緒論卷上 (40)

1. 傷寒緒論卷上

重復發熱,甚至讝語躁狂,舌短目瞪,變證而出,

況復醫者不察病之表裏先後,標本虛實,或當先解表,而反兼治其裏,或當急治本,

而反先治其標,橫行逆施,往往多致不救,可不慎歟,至於食積不化,證類傷寒,

外證亦發熱惡寒,但頭不疼痛為異,且氣口脈必不和,而惡食吞酸,噯氣腹滿,

欲吐不吐,嘔逆痞悶,見此證者,即當以調中飲治之,外感勢盛者,調中湯主之。

又夾痰積,與夾食證類相似,更宜審諦,蓋痰者津液所化,由風傷於肺,濕傷於脾,

肺氣不清,脾氣凝濁而成,無論風寒溫熱內傷等證,必增嘔逆眩暈,風寒夾痰,

則令人欬嗽氣逆,溫熱夾痰,則令人昏眩痞悶,內傷夾痰,則令人吐逆妨食,

但外感風痰,則寸口浮滑,發熱頭痛,欬嗽自汗,宜金沸草散及芎蘇散,

溫病熱病夾痰,則關脈滑盛,痞悶聲鼾,宜涼膈雙解內傷虛夾痰,則氣口脈滑而濡,

欬吐涎飲,宜二陳湯加生朮(於潛者良)虛人六君子加香砂,蓋白朮熟則補脾膩膈,

生則豁痰散血,燥濕利水,人多不知也,凡人中腕有停痰留飲,亦令憎寒發熱,

惡風自汗,喘欬胸膈滿悶,氣上衝咽喉不得息,有似傷寒,但身不疼項不強為異,

若涎多者,亦隱隱頭痛,清痰亦隱隱腹痛,然止發不以其時,目睛微定,

眼胞上下如煤炭色是也,其脈左手和平,右關濡滑,或寸口伏匿,俱宜小柴胡,

去參加茯苓橘皮,或二陳湯隨證上下加引經藥,要以分尋出路為主,

至於痰迷心竅如崇者,與傷寒陽明發狂相似,但口中時吐涎沫,胸腹按之不痛辨之,

宜加味導痰湯加減,氣上衝胸,脈滑而遲者,為痰伏膈上宜瓜蒂散,

虛人只用稀涎散探吐之,嘗見外感夾痰證,脈不甚浮,不宜大發其汗,激動其痰,

則嘔不能食,宜於理氣藥中合解散之劑,如香蘇散正氣散之類,氣順則痰化矣,

痰飲證類實繁姑就夾證數條與傷寒有關涉者辦論,餘不贅及。

夫夾食夾痰,長沙既無治法前人亦未辨論,無怪後世治之不得其當,至如夾水,

長沙方論具備何今世無一人能用之者,蓋此水即肺之液也,風寒傷人皮毛,

肺先受之肺為金,主生水,肺既受傷,不能行其水液至腎,遂停留心下,為欬為喘,

及乾嘔發熱等證,故以小青龍發散風寒,并滌肺經停留之液,必令作汗以泄之,

故方中用麻黃細辛,以開發皮腠也,始失其治,乘所不勝,則傳少陽之分,

而變心下痞鞭,引脇下痛,乾嘔短氣等證,又處十棗湯以攻逐之,若更失治,

木復傳土,則漬入胃而成協熱利也,若水在少陽部分,不傳入胃,遊溢經絡,

則藏府不受其邪,大熱得以差可,惟腰以下重,足脛浮腫,小便不利者,

重則牡蠣澤瀉散,輕則五苓散加防已主之又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

白話文:

反复发烧,甚至胡言乱语、躁狂,舌头短缩、眼睛瞪大,都是病情变化而出现的症状。

何况医生不仔细观察疾病的表里先后、标本虚实,该先解表却反倒兼治里证,该急治本却反倒先治标,这样横冲直撞、倒行逆施,往往导致难以挽救,怎能不谨慎呢?至于食物积滞不消化,类似伤寒的症状,外在症状也发热恶寒,但不同的是头不痛,而且气口脉必定不调和,并且厌食、吞酸、嗳气、腹胀,想吐却吐不出来,呕逆、痞闷,见到这些症状,就应该用调中饮治疗。外感邪气盛的,用调中汤主治。

又夹杂痰饮积滞,与夹杂食积的症状类似,更应该仔细审察。因为痰是津液变化而成,由于风邪损伤肺,湿邪损伤脾,肺气不清,脾气凝滞而形成。无论风寒温热内伤等症,都会加重呕逆眩晕。风寒夹痰,则让人咳嗽气逆;温热夹痰,则让人昏眩痞闷;内伤夹痰,则让人呕吐妨碍饮食。但外感风痰,则寸口脉浮滑,发热头痛,咳嗽自汗,宜用金沸草散及芎苏散。温病热病夹痰,则关脉滑盛,痞闷鼾声如雷,宜用凉膈双解法。内伤虚弱夹痰,则气口脉滑而濡弱,咳嗽吐出涎液,宜用二陈汤加生白术(新鲜的更好),虚弱的人用六君子汤加香砂。因为白术熟了则补脾碍胃,生则豁痰散血,燥湿利水,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凡人中腕部有痰饮停滞,也会让人憎恶寒冷发热,恶风自汗,喘咳胸膈满闷,气往上冲咽喉不得呼吸,看起来像伤寒,但不同的是身不痛、项不强。如果涎液多,也会隐约头痛;痰清则隐约腹痛,但是发作时间不定,眼睛略微呆滞,眼皮上下像煤炭色一样,这就是了。其脉象左手平和,右关脉濡滑,或者寸口脉伏匿,都应该用小柴胡汤,去掉人参,加入茯苓、橘皮,或者二陈汤根据病情增减引经药,关键是要找到病邪的出路。

至于痰迷心窍的情况,就像伤寒阳明发狂相似,但是口中不时吐出涎沫,按压胸腹不痛,应该用加味导痰汤加减。气往上冲胸,脉象滑而迟的,是痰伏在膈上,宜用瓜蒂散。虚弱的人只用稀涎散探吐。经常见到外感夹痰的症状,脉象不很浮,不宜大量发汗,刺激痰邪,否则会呕吐不能饮食,应该在理气药中加入解散痰饮的药物,例如香苏散、正气散之类的,气顺则痰自化解。

痰饮的证型很多,这里只就几条与伤寒有关联的夹杂证型进行讨论,其余不再赘述。

夫夹杂食积和痰饮,长沙的医家既没有治疗方法,前人也未曾论述,难怪后世医家治疗不得其法。至于夹杂水饮,长沙的医方论述都有记载,但是现代却没有人能够运用自如。其实这个水就是肺液。风寒伤人皮毛,肺首先受到损伤,肺属金,主生水,肺既受损伤,不能输布水液到肾,就停留在心下,出现咳嗽、喘息以及干呕发热等症状,所以用小青龙汤发散风寒,并涤除肺经停滞的液体,必须通过出汗来排出。所以方中用麻黄、细辛,来疏通皮毛。如果一开始治疗失误,乘虚而入,则传至少阳分经,而出现心下痞满、胁下痛、干呕气短等症状,这时用十枣汤攻逐之。如果再次治疗失误,木又传至土,则水饮进入胃而导致热泻。如果水饮停留在少阳分经,不传至胃,游溢于经络,则脏腑不受邪气侵犯,大热得以缓解,只是腰以下沉重,足胫浮肿,小便不利,重的用牡蛎泽泻散,轻的用五苓散加防己主治。又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