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上 (26)

回本書目錄

傷寒纘論卷上 (26)

1. 傷寒纘論卷上

柴胡湯不中與也,食穀者噦。

六七日無大熱,手足溫,邪氣將入於裏也,以脈遲浮弱,故尚留連肌表,惡風未除,

反二三下之,致太陽之邪內陷,胃氣虛寒不能食,脇下滿痛,似痞非痞,

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上下寒飲停結也,止宜五苓散解利,若認少陽,

又與柴胡寒劑,必下重嘔噦,皆亡津液胃寒之徵也。

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令陽氣微,膈內虛,脈乃數也,

數為客熱,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凡脈陽盛則數,陰盛則遲,其人陽氣既微,何得脈反數,脈既數,何得胃反冷,

此不可不求其故也,蓋脈之數,由於誤用辛溫發散,而遺其客熱,胃之冷,

由於陽氣不足,而生其內寒也,醫見其脈數,反以寒劑瀉其無過,

必致上下之陽俱損,其後脈從陰而變為弦,胃氣無餘,變為反胃也。

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

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蔯蒿湯主之。

瘀熱在裏而用茵蔯蒿湯,與太陽寒濕身黃如橘者同意,然彼因腹微滿,

此因渴飲水漿,所以用大黃佐茵蔯,驅熱利濕也。

陽明病,面含赤色,不可攻之,政之必發熱身黃,小便不利也。

下虛之人,纔感外邪,則挾虛火而面色通紅,在太陽時,即不可妄用發汗,

況在陽明可妄下乎,總由真陽素虛,無根之火,隨表藥之性上升,即咽乾煩躁足冷,

隨裏藥之性下降,則發熱身黃,小便不利也。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

外不得汗,不下得溺,而熱鬱胸中不得泄,勢必蒸身為黃也。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合四條觀之,陽明病濕停熱鬱,而煩渴有加,勢必發黃,然汗出熱從外越,

則黃可免,小便多熱下泄,則黃可免,若誤下之,其熱邪愈陷,津液愈傷,

而汗與小便,愈不可得矣,誤火之,則熱邪愈熾,津液上奔,額雖微汗,

而周身之汗,與小便愈不得矣,發黃之變,安能免乎,發黃與前穀癉,本同一證,

但彼因脈遲胃冷而得,則與固瘕及噦,同源異派。

陽明病,下血讝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濈然汗出則愈。

婦人經水適來適斷,則邪熱乘之而入於血室,男子陽明經下血而讝語者,

亦為熱入血室,總是邪熱乘虛而入也,嘗見大吐血後,停食感寒發熱,

至夜讝語者,亦以熱入血室治之而愈,明理論曰:衝是血室,

婦人則隨經而入,男子由陽明而入也。

陽明病,其人善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

糞雖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當湯主之。

太陽熱結膀胱,輕者如狂,桃核承氣湯,重則發狂用抵當湯,此陽明善忘之證,

白話文:

柴胡湯用不上,吃東西就嘔吐。

六七天沒有高燒,手腳溫暖,邪氣將要進入內裡。因為脈象遲緩浮弱,所以邪氣還停留在肌表,惡風還沒消除。

反而再瀉下兩三次,導致太陽經的邪氣內陷,胃氣虛寒不能進食,脅下脹滿疼痛,像是痞塊又不是痞塊,

面色和身體發黃,頸項僵硬,小便困難,這是上下寒飲停滯阻塞,只宜用五苓散來解利。如果誤認為是少陽病,

又用柴胡寒涼的藥劑,必定會加重嘔吐,都是津液耗損胃寒的徵兆。

病人脈象數,數代表熱,應該促進消化進食,卻反而嘔吐,這是因為發令陽氣微弱,膈肌內虛,所以脈象才數。

數代表客熱,不能消化飲食,因為胃中虛冷,所以嘔吐。

總之脈象陽氣盛則數,陰氣盛則遲。這個人陽氣已經微弱,怎麼脈象反而數呢?脈象既數,怎麼胃反而冷呢?

這不能不探究其原因。脈象數的原因,是因為誤用辛溫發散的藥物,而遺留了客熱;胃寒的原因,

是因為陽氣不足,而產生內寒。醫生看到脈象數,反而用寒涼藥劑瀉去不存在的過盛,

必定導致上下之陽氣都受損,之後脈象會從陰虛轉變為弦脈,胃氣衰竭,轉變為反胃。

陽明病,發熱汗出,這是熱邪外越,不會發黃。只是頭部出汗,身體不出汗,汗液從頸部回流,

小便不利,口渴想喝水,這是瘀熱在裡,身體一定會發黃,茵蔯蒿湯主治。

瘀熱在裡而用茵蔯蒿湯,與太陽經寒濕導致身體發黃如橘子者病症相似,但是那一個是因為腹部略微脹滿,

這個是因為口渴想喝水,所以用大黃輔佐茵蔯,驅除熱邪利濕。

陽明病,臉上泛紅,不能攻邪,強行攻邪必定會發熱、身黃、小便不利。

身體虛弱的人,只要感受外邪,就會夾雜虛火而面色通紅。在太陽經階段,就不可以妄用發汗藥,

何況在陽明經階段可以妄用瀉下藥呢?總之是因為真陽本就虛弱,沒有根基的虛火,隨著表證藥物的性質上升,就會咽乾煩躁腳冷,

隨著裡證藥物的性質下降,就會發熱、身黃、小便不利。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煩悶,身體一定會發黃。

外邪不能發汗,裡邪不能小便,熱邪鬱積在胸中不能排出,勢必會蒸灼身體而發黃。

陽明病被火邪所傷,額頭微微出汗,小便不利,一定會發黃。

綜合以上四點來看,陽明病濕邪停滯熱邪鬱積,煩渴加重,勢必會發黃。但是汗出熱邪從體表外越,

則可以避免發黃;小便量多熱邪隨小便排出,則可以避免發黃。如果誤用瀉下藥,熱邪就會更加深入,津液就會更加損傷,

汗液和小便就會更加不利。誤用溫熱藥,熱邪就會更加熾盛,津液就會上逆,雖然額頭微微出汗,

但是全身的汗液和小便都會更加不利,發黃的變化怎麼能夠避免呢?發黃和之前的穀疸,本質上是同一種病症,

但是那一個是因為脈象遲緩胃寒而引起的,則與固瘕和噦,同源不同類。

陽明病,下血說胡話,這是熱邪進入血室,只是頭部出汗,刺期門穴,隨機應變地瀉去熱邪,

大量出汗就會痊癒。

婦女經期剛來又剛停,邪熱乘虛而入血室;男子陽明經下血說胡話,

也是熱邪進入血室,總之是邪熱乘虛而入。曾經見過大吐血後,停食感寒發熱,

晚上說胡話,也用熱邪入血室的方法治療而痊癒。明理論曰:衝脈是血室,

婦女是隨著經期而入,男子是由陽明經而入。

陽明病,病人健忘,一定有瘀血。所以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本就有久瘀血,所以導致健忘,

大便雖然乾燥,但是大便卻容易解,大便顏色一定發黑,宜用抵當湯主治。

太陽經熱邪結聚在膀胱,輕者像發狂一樣,用桃核承氣湯;重則發狂,用抵當湯,這是陽明病健忘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