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上 (37)
傷寒纘論卷上 (37)
1. 傷寒纘論卷上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此係少陽之裏證,諸家註作心經病,誤也蓋少陽有三禁,不可妄犯,
雖八九日過經下之,尚且邪氣內犯,胃土受傷,膽木失榮,痰聚膈上,故胸滿煩驚,
驚者膽不寍,非心虛也,小便不利讝語者,胃中津液竭也,一身盡重者,
邪氣結聚痰飲於脇中,故令不可轉側,主以小柴胡和解內外,逐飲通津,
加龍骨牡蠣以鎮肝膽之驚,即是虛勞失精之人感寒,用桂枝湯加龍骨牡蠣同意。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
嘔不止,心不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過經十餘日,不知少陽證未罷,反二三下之,因而致變多矣,後四五日,
柴胡證仍在,未有他變,本當兩解表裏,但其人之邪屢因誤下而深入不能傳散,
故必先用小柴胡,提其邪出半表,然後用大柴胡為合法也。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
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圓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
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過經不解者,言三陽俱已傳過,故其治在半表半裏之間,胸脇滿而嘔,
邪在少陽也發潮熱,裏可攻也微下利,便不鞕也以大柴胡分解表邪,
蕩滌裏熱,則邪去而微利亦自止耳,若誤用圓藥,則徒引熱邪內陷而下利,
表裏俱不解也,故先用小柴胡分提以解外邪,加芒硝以蕩滌胃中之虛熱也。
已上少陽府證。
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以法治之。
風寒之邪,從陽明而傳少陽,起先不渴,裏證未具,及服小柴胡湯已,重加口渴,
則邪還陽明,當調胃以存津液矣,然不曰攻下而曰以法治之,其意無窮,
蓋少陽之寒熱往來,間有渴證,倘少陽未罷而恣言攻下,不自犯少陽之禁乎,
所以少陽重轉陽明之證,但云以法治之。上條少陽轉陽明府證。
傷寒七八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邪氣傳裏則躁煩,不傳裏則安靜也。上條少陽經將傳太陰證。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上條少陽經證自解候。
太陰居三陽二陰之間,本無外中之寒,即有中風亦必緣飲食後腠理疎而入,
故太陰但有桂枝而無麻黃證也,尚論以為但舉桂枝而麻黃不待言者,亦未達此義,
或言太陰既無中寒,何得有四逆湯證,曰:此蓋脾胃表虛之人,內傷飲食得之,
故太陰寒證,但曰藏寒不曰中寒,其他傳經之證,或緣先傷飲食,或緣攻下所致,
故太陰傳經之邪,無大熱證非少陰厥陰之比,惟桂枝大黃湯一證,
乃緣誤下陽邪內陷而腹痛,用以泄陷內之陽邪,非太陰有可下之例也,
即先傷飲食致傳者,亦必邪傳胃府,乃可攻下,大率當下當溫,以腹之或滿或痛,
白話文: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是用來治療此症的。
這是少陽病的裡證,許多醫家註解為心經病,這是錯誤的。少陽有三禁,不可隨便用藥。
即使過了八九天,經脈已通暢,邪氣仍會內犯,傷及胃土,膽木失養,痰液聚集在膈膜之上,所以胸悶煩躁、驚恐不安。驚恐是因為膽氣不順,並非心氣虛弱。小便不利、說話含糊不清,是因為胃中津液枯竭;全身沉重,是因為邪氣與痰飲聚集在脅肋之間,所以不能翻身。治療方法是用小柴胡湯來調和表裡,去除痰飲,通利津液;再加龍骨牡蠣來鎮靜肝膽的驚恐。這也適用於虛勞失精的人感受寒邪,可以用桂枝湯加龍骨牡蠣,道理相同。
太陽病,過了十幾天反而二三次回歸下焦,之後四五天,柴胡證還在,先用小柴胡湯。如果嘔吐不止,但心神不慌張,只是鬱鬱寡歡、輕微煩躁,表示邪氣還未去除,要用大柴胡湯攻下就能痊癒。
過了十幾天,不知道少陽證尚未痊癒,反而二三次回歸下焦,因此導致變化很多。之後四五天,柴胡證仍在,沒有其他變化,本應該同時調和表裡,但由於此人邪氣因多次誤用瀉下藥而深入,不能傳導散佈,所以必須先用小柴胡湯,把邪氣提至半表,然後再用大柴胡湯,這樣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傷寒十三天不解,胸脅滿悶並嘔吐,日晡時發熱,之後略微腹瀉,這是典型的柴胡證。瀉下卻沒有腹瀉,反而腹瀉了,就知道醫生用丸藥瀉下,方法不對。發熱是實證,應該先用小柴胡湯解表,然後再用柴胡加芒硝湯治療。
過了經期仍未痊癒,說明三陽都已傳過,所以治療應在半表半裡之間。胸脅滿悶並嘔吐,邪氣在少陽;發熱,裡可以攻;略微腹瀉,大便不幹。用大柴胡湯來分解表邪,清除裡熱,那麼邪氣去除,輕微腹瀉也會自然停止。如果誤用丸藥,只會把熱邪引向內陷而導致腹瀉,表裡都無法痊癒。所以先用小柴胡湯分階段解表邪,再加芒硝清除胃中虛熱。
以上都是少陽病的證候。
服用柴胡湯後,口渴就屬於陽明病,應按照陽明病的治療方法處理。
風寒邪氣從陽明經傳到少陽經,開始時不口渴,裡證尚未完全顯現,等到服用小柴胡湯後,反而更加口渴,說明邪氣又回到陽明經,應該調和胃氣,以保存津液。然而這裡不說攻下,而說「以法治之」,其意深遠,因為少陽病的寒熱往來,有時會有口渴的症狀,如果少陽病尚未痊癒就隨便攻下,豈不是犯了少陽病的三禁?所以少陽病轉為陽明病的證候,只說「以法治之」。以上是少陽病轉為陽明病的證候。
傷寒七八天沒有高熱,病人煩躁不安,這是陽氣外泄進入陰經的緣故。
邪氣侵入裡證則煩躁不安,邪氣未侵入裡證則安靜。以上是少陽經將要傳入太陰經的證候。
少陽病,將要痊癒時,從寅時到辰時(早上三點到九點)。以上是少陽經證候自愈的徵兆。
太陰經位於三陽二陰之間,本無外來的寒邪,即使有中風,也一定與飲食後腠理疏鬆而邪氣入侵有關。所以太陰經只有桂枝證而無麻黃證。傷寒論只提到桂枝而沒有提到麻黃,也是沒有理解到這個道理。有人問,太陰經既然沒有外感寒邪,怎麼會有四逆湯證?回答是:這是因為脾胃表虛的人,內傷飲食而得病。所以太陰經的寒證,只說「藏寒」而不說「中寒」。其他傳經的證候,可能是因為先傷飲食,或者因為攻下所致。所以太陰經傳經的邪氣,沒有高熱的症狀,不像少陰、厥陰那樣。只有桂枝大黃湯這一證,是因誤用瀉下藥,陽邪內陷而腹痛,用它來瀉去內陷的陽邪,並不是太陰經可以瀉下的例子。即使是先傷飲食而導致傳經的,也必定是邪氣傳入胃府,才可以攻下。總之,應該瀉下或溫補,依據腹部是脹滿還是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