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下 (24)
傷寒纘論卷下 (24)
1. 傷寒纘論卷下
脈緊而弦者,少陽脈也,若沉緊而弦,即是裏寒陰脈矣。
脈浮而數,浮為風,數為虛,風為熱,虛為寒,風虛相搏,則灑淅惡寒也。
脈浮而數,為虛風發熱之候,證雖發熱,而本屬虛寒,是以仍灑淅惡寒,
故言數為虛,虛為寒,明所以當用溫散邪,不可竟行表散也。
脈浮而滑,浮為陽,滑為實,陽實相搏,其脈數疾,衛氣失度,浮滑之脈,
數疾發熱,汗出解者,此為難治。
浮滑為表實,當汗出而解,今汗出不解,皆緣衛氣熱極,較常度行之過疾,
所以脈反數疾不解,況既汗出傷陰,則榮亦受病,是知邪已入府,表裏俱熱,
故難治也。
脈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惕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熱發者差遲,遲為無陽,
不能作汗,其身必癢也。
脈浮而遲,為榮氣不能外行於衛分,衛中陽虛不能作汗而差遲,致汗濕留於肌表,
而身癢作瘡也。
師持脈,病人欠者,無病也,脈之呻者,病也,言遲者,風也,搖頭言者,裏痛也,
行遲者,表強也,坐而伏者,短氣也,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也,裏實護腹,
如懷卵物者,心痛也。
師曰:呼吸者,脈之頭也,初持脈,來疾去遲,此出疾入遲,名曰內虛外實也,
初持脈,來遲去疾,此出遲入疾,名曰內實外虛也。
初持脈,來疾去遲,言自尺內至於寸口,為心肺盛而肝腎虛,此出疾入遲,
言自筋骨出於皮膚,以脈盛於表,故曰內虛外實,初持脈,來遲去疾,
言自寸口下於尺,為內心肺虛而肝腎旺,此出遲入疾,言自皮膚入於筋骨,
以脈盛於內,故曰內實外虛。
假令脈來微去大,病在裏也,脈來頭小本大,病在表也,上微頭小者,
則汗出下微本大者,則為關格不通,不得尿,頭無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脈來微去大者,言浮取則微,沉取則大,為病在裏也,脈來頭小本大者,
言脈初來小,取之漸漸大,為病在表也,上微頭小者,言浮取之微,而前小後大,
為表氣不固自汗也,下微本大者,言沉取之微,而按久益大,
為裏邪拒閟而關格不通,頭無汗者,乃邪入膀胱,陽氣未脫,猶可治也,
蓋傷寒暴病,非雜證津液久虛之比。
假令下利,寸口關上尺中悉不見,脈然尺中時一小見,脈再舉頭者,腎氣也,
若見損脈來至,為難治。
三部俱伏,而尺中時見小滑一二至,此為陰中伏陽也,若寸口略見短小一二至,
尺中絕不至者,為損脈,見之必難治也。
問曰:曾為人所難,緊脈從何而來。師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裏寒,故令脈緊也,
假令欬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虛冷,故令脈緊也。
緊脈皆為寒,寒邪在表則浮緊,在裏則沉緊,此言吐下後脈緊,為肺胃受傷,
若更兼欬及利,又為水飲內伏之候,當以辛溫散水為務也。
白話文:
脈搏緊而弦,是少陽經脈的表現;如果脈搏沉而緊且弦,那就是裏寒陰脈。
脈搏浮而數,浮代表風,數代表虛,風主熱,虛主寒;風寒相搏,就會出現惡寒發熱、渾身酸痛的症狀。
脈搏浮而數,是虛風發熱的徵兆,雖然發熱,但本質上屬於虛寒,所以仍然會惡寒發熱、渾身酸痛,因此說「數」代表虛,「虛」代表寒,說明應該用溫和的方法散邪,不能只用表散的方法。
脈搏浮而滑,浮代表陽,滑代表實,陽實相搏,脈搏數而急,衛氣失調,這種浮滑的脈搏,數而急並發熱,即使出汗也不見好轉,這是難以治療的。
浮滑的脈象代表表證實證,應該通過出汗來痊癒,但現在出汗卻沒有好轉,都是因為衛氣熱極,運行過於迅速,所以脈搏反而數而急,而且出汗損傷陰液,營氣也受影響,邪氣已經入侵臟腑,表裏俱熱,所以難以治療。
脈搏浮而遲,面色潮紅發熱,並伴有戰慄,六七天後應該出汗痊癒,如果持續發熱,則痊癒時間會推遲;遲脈代表陽氣不足,不能發汗,身體一定會發癢。
脈搏浮而遲,是因為營氣不能運行到衛分,衛分陽氣虛弱,不能發汗,所以脈象遲緩,汗液滯留在肌表,導致身體發癢起瘡。
醫生把脈時,病人欠身,表示沒病;脈搏像呻吟一樣,表示有病;脈搏遲緩,表示風邪;病人搖頭說話,表示裏證疼痛;脈搏運行遲緩,表示表證較強;病人坐着伏案,表示氣短;病人坐着垂下一條腿,表示腰痛;腹部裏實,像懷孕一樣,表示心痛。
醫生說:呼吸是脈象的先兆,一開始把脈,脈來得快去得慢,這是脈象外盛內虛;一開始把脈,脈來得慢去得快,這是脈象內盛外虛。
一開始把脈,脈來得快去得慢,從尺脈到寸脈,表示心肺盛而肝腎虛,這是脈象外盛內虛;一開始把脈,脈來得慢去得快,從寸脈到尺脈,表示心肺虛而肝腎盛,這是脈象內盛外虛。
如果脈來微弱,脈去強盛,病在裏證;如果脈來時脈頭小而脈尾大,病在表證;如果浮取脈象微弱而脈頭小,則會出汗;如果沉取脈象微弱而按久則強盛,則為氣機阻滯不通,小便不利;如果沒有出汗,可以治療;如果已經出汗,則危及生命。
脈來微弱,脈去強盛,指的是浮取脈象微弱,沉取脈象強盛,病在裏證;脈來時脈頭小而脈尾大,指的是脈搏開始時微弱,按之漸漸強盛,病在表證;浮取脈象微弱而脈頭小,指的是表氣不足而自汗;沉取脈象微弱而按久則強盛,指的是裏邪阻滯而氣機不通;沒有出汗,是邪氣入侵膀胱,陽氣未脫,尚可治療,因為傷寒暴病,不像其他雜證及津液久虛那樣。
如果腹瀉,寸關尺三部脈象都不明顯,只有尺脈偶爾出現微弱滑細的脈象,脈搏再次出現,這是腎氣;如果出現損傷的脈象,則難以治療。
三部脈象都沉伏,但尺脈偶爾出現一兩次微弱滑細的脈象,這是陰中伏陽;如果寸脈略微出現一兩次短小的脈象,尺脈完全消失,這是損傷脈象,見到這種脈象就一定難以治療。
有人問:什麼原因會導致緊脈?醫生說:如果出汗或嘔吐,導致肺部裏寒,就會使脈搏變緊;如果咳嗽,是因飲用冷水所致;如果腹瀉,是因為胃中虛寒。
緊脈都是因為寒邪,寒邪在表則脈浮緊,在裏則脈沉緊;這裏說的吐瀉後脈緊,是因為肺胃受損,如果還伴有咳嗽和腹瀉,又是水飲內停的徵兆,應該用辛溫散寒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