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26)
傷寒緒論卷下 (26)
1. 傷寒緒論卷下
腹滿按之雖痛而濡其人善忘如狂,小便自利,大便色黑,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者,
為有瘀血結於下焦,輕則桃核承氣(當換肉桂),
重則抵當湯(如無蝱蛭以乾漆灰代之)下盡黑物,乃愈。少陰病手足冷,
時時煩但欲漱水而不能飲,或勉強飲下,少頃復吐,或飲水而嘔,或噦逆者,
皆屬內寒,四逆湯證也,厥陰下利無脈乾嘔煩渴漱水者,白通加豬膽汁湯,
厥陰煩躁吐蚘,口燥舌乾,時欲涼水浸舌,理中丸加烏梅,不時噙之,
蓋無限失守之火,遊於咽嗌之間,假作燥渴,終不能飲也,或有能飲不吐者,
此則熱耳。
衂血者,經絡熱盛,迫血妄行於清道也,經曰以桂枝麻黃治衂,
非治衂也,乃欲解散經中邪氣耳,太陽衂血,
及服桂枝湯致衂者,為欲解,若衂而成流者,少刻自解,
若點滴不成流者,此邪氣在經也,若脈浮緊身疼痛,發熱無汗者,麻黃湯汗之,
三時感冒衂者,香蘇散加葱豉或參蘇飲汗之,蓋邪熱在表不得汗,
迫血妄行,奪其汗則血自止,若衂出不止,又當止血為急,
不可拘執也若脈不浮緊,身無熱者,切不可發汗。陽明口乾鼻燥,漱水不能嚥,
頭痛目睛暈黃,寸脈數盛者,必衂。衂血而渴欲飲水,
水入即吐者,先服五苓散次用竹葉石膏湯。誤發少陰汗,下厥上竭,
口鼻耳目出血者難治,與當歸四逆湯,衂不止者死,止而頭眩者亦死。
衂家不可發汗,言陰血本虛也,黃耆建中,誤汗動血加犀角。
傷寒衂血吐血不止,誤用犀角地黃等涼劑,致血留心胸之分而滿痛者,
一味木香酒磨,不時呷之。冬溫溫病衂血,皆用黃芩湯加茅花,如無茅花,
茅根汁代之熱病時疫通宜白虎湯加藕汁茅根汁童便。
陽毒溫毒衂血犀角地黃合三黃石膏湯,去麻黃加百草霜。
大抵衂血吐血脈滑小者生,脈實大者死。吐衂血後,
脈微弱者易治若熱反甚,脈反數急者不治。熱病咳而衂,汗不出,
出不至足者死。凡衂不止而頭汗出,身無汗,及發汗不至足者難治。
內傷勞役大衂,陰火乘虛驟衂,及久衂不止等雜證,
不在此例。
石頑治歙客黃姓者,正月間患傷寒,衂血甚多,必發於卯刻,數日不止,
面上怫鬱,頭痛身微熱,脈浮大而數,按之則芤,意謂衂血既多,
則熱邪當解,此獨不解者,先必邪氣在經,點滴之衂,
誤服涼血止截藥所致,遂與越婢湯一劑,(即大青龍湯去桂枝杏仁)熱服得汗而解,
但至夜則身有微熱,更與當歸補血湯四劑而安,又治墅關張九弘之媳,頭痛如破,
屢服發表之藥轉劇,邀余診之,六脈數疾無倫,寸口大三倍於尺中,時大煩渴,
飲不能多,白睛微黃而視,歧曰:此伏氣之發,誤用表藥,
熱邪載火於上而欲衂也,以黃芩湯一劑投之,明晨果衂血如流,
白話文:
腹脹按壓雖然疼痛,但病人神志不清、健忘,像瘋了一樣,小便自利,大便顏色發黑,口乾想漱口卻不想吞嚥,這是因為下焦有瘀血凝聚。情況輕微的,用桃核承氣湯(應改用肉桂);情況嚴重的,用抵當湯(如果沒有水蛭,可以用乾漆灰代替),排出黑色物質後就能痊癒。少陰病症表現為手腳冰冷,時常感到煩躁,只想漱口卻無法喝水,或者勉強喝下去,很快又吐出來,或者喝水就嘔吐,或者呃逆不止,這些都是內寒,屬於四逆湯的病症。厥陰病症表現為腹瀉、沒有脈象、乾嘔、煩渴、只想漱口,這要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療。厥陰病症煩躁、嘔吐、口乾舌燥,時常想用涼水浸潤舌頭,這要用理中丸加烏梅,隨時含服,因為是心火失控,遊走於咽喉之間,造成虛假的燥渴,最終無法飲水;如果能喝水而不嘔吐,這是熱症。
出血,是經絡熱盛,迫使血液在清道中妄行所致。經書上說用桂枝麻黃湯治療出血,不是治療出血本身,而是要疏散經絡中的邪氣。太陽經出血,或服用桂枝湯後導致出血,這是因為藥物要解表,如果出血成流狀,很快就會自行緩解;如果只是點滴狀不成流狀,這是邪氣在經絡中。如果脈象浮緊、身體疼痛、發熱無汗,用麻黃湯發汗;三次感冒導致出血,用香蘇散加蔥豉或參蘇飲發汗,因為邪熱在表層得不到發汗,迫使血液妄行,讓它發汗,血液就會自行停止;如果出血不止,就應該趕緊止血,不要拘泥於方法。如果脈象不浮緊,身體不發熱,絕對不能發汗。陽明病症口乾鼻燥,漱口卻無法吞嚥,頭痛、眼睛昏黃,寸脈數次有力,一定會出血。出血且口渴想喝水,水喝下去就吐出來,先服用五苓散,然後服用竹葉石膏湯。錯誤地讓少陰經發汗,下焦虛寒,上焦耗竭,口鼻耳目出血,很難治療,要用當歸四逆湯治療,出血不止則會死亡,出血停止但頭暈也一樣會死亡。
出血的病人不能發汗,說明陰血本來就虛弱,要用黃耆建中湯,如果錯誤地發汗而導致出血,要加入犀角。傷寒出血、吐血不止,錯誤地使用犀角地黃等寒涼藥物,導致血液停留在心胸之間,導致脹痛,要用單味木香酒磨碎,隨時少量服用。冬季溫病出血,都用黃芩湯加茅花,如果沒有茅花,用茅根汁代替;熱病時疫都適用白虎湯加藕汁、茅根汁、童尿。陽毒、溫毒出血,用犀角地黃湯合三黃石膏湯,去掉麻黃,加入百草霜。總之,出血、吐血,脈象滑利而微弱者可以治癒,脈象實大者會死亡。吐血後,脈象微弱者容易治癒;如果熱症加重,脈象反而數而急,則無法治癒。熱病咳嗽且出血,汗出不夠則會死亡。凡是出血不止而頭部出汗,身體不出汗,以及發汗不足者,很難治癒。內傷、勞累導致大量出血,陰虛火旺導致突然出血,以及長期出血不止等雜症,不在此例。
石頑治療歙縣黃姓病人,正月間患傷寒,出血很多,一定在卯時發作,幾天都止不住,臉色鬱悶,頭痛、身體微熱,脈象浮大而數,按壓則空虛無力,認為出血很多,熱邪應該消退,但這次卻沒有消退,一定是邪氣在經絡中,出血是點滴狀的,是誤服涼血止血藥物所致,於是給他服用越婢湯一劑(就是大青龍湯去掉桂枝和杏仁),熱服後發汗而痊癒,但到晚上身體微熱,又給他服用當歸補血湯四劑就痊癒了。又治療墅關張九弘的媳婦,頭痛像要裂開一樣,多次服用發表藥物病情反而加重,邀請我診治,六脈都數而急,寸脈比尺脈和關脈大三倍,經常煩渴,喝水不能喝太多,眼白微黃,我說:這是伏氣發作,錯誤地使用了表藥,熱邪上炎而要出血,用黃芩湯一劑,第二天早晨果然出血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