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32)

回本書目錄

傷寒緒論卷下 (32)

1. 傷寒緒論卷下

安有踡臥之理,故一見踡臥,即屬陰寒可知,然太陽經表邪未化為熱,及發熱之初,

惡寒未罷,亦有踡臥者,故凡見頭痛發熱諸陽證,即為太陽無疑。

色之青者為寒,赤者為熱,以寒中於裏,則血脈凝滯,不能榮行於外,

所以脣爪青黑也,若熱毒流入於裏而為熱厥,則唇甲亦青,但青中必帶深紫,

與陰寒之青黑不同,試觀產婦以舌青驗子死,脣青驗母死,則知青黑為陽氣竭絕,

不得與青紫渾稱也。

咽痛非有大熱,則為大寒,治之一誤,死生立判,即太病誤下誤汗,亡陽漏風,

及熱傳陽明,熱傳少陽,熱傳少陰,寒中少陰,種種不同,不可概以為熱盛也。

夫咽者,胃之門,熱邪傳入陽明,則咽但乾而不痛,若熱毒勢甚,

亦有燥渴引飲而痛者,但須以表熱裏實,分經府而汗下之。陽明病頭眩,

能食而欬必咽痛,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若六七日不大便,熱蒸頭疼,面熱咽痛者,

調胃承氣湯。若脈弦脇痛,而見口燥咽乾,則屬少陽矣。

有汗下後虛煩口燥咽乾,竹葉石膏湯,冬月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有太陽病下之,

若脈浮緊者必咽痛,此熱邪在膈上也,小建中加桔梗。有大汗不止,

亡陽漏風而咽痛,脈反沉緊者,此陽虛而陰氣上乘也,

桂子加附子湯白朮附子湯選用。有表邪傳少陰經而咽痛者,以其經上循喉嚨故也,

其脈必數而有力,其證必躁渴引飲,便溺閟濇短赤,急當下奪以泄其熱也。少陰病,

咽痛四逆,泄利下重者,四逆散。若口燥咽乾而渴,腹脹不大便,

或下利純清臭水者,急下之,大承氣湯。風熱挾飲上攻少陰,咳而咽痛,

半夏散及湯陰邪上結,咽瘡聲不出者,苦酒湯。若直中陰經,而咽喉驟痛,

不腫不渴,始病無發熱頭痛,脈來沉緊而細其證嘔吐清水瀉利清穀,便溺清利,

或燥極悶亂,渴不能飲,脈來急數無倫者,此寒氣客於少陰之經,虛陽上逆之候陰,

故暴陽即不暴耳,四逆湯附子湯急溫之。少陰病下利清穀,裏寒外熱,脈微欲絕,

喉痛面赤者,通脈四逆湯加葱白桔梗。暴病暴死,

發及咽痛腹滿者此疫毒發於少陰也,一味金汁灌之。

若腎水本虛而龍火勢盛必挾涎飲於上,所以一發即腫痛閉塞也,急當砭破出血,

湧泄痰涎,後以六味丸觔許,濃煎牛膝麥冬五味湯,調化頻服。凡陽邪上逆而咽痛,

宜甘寒以解其熱,并噙蜜煎黃檗以佐之,陰寒閉塞而咽痛,當卒溫以散其結,

并噙蜜煎附子以佐之。其冬溫,風溫溫病,熱病,陰毒,陽毒,溫毒,

皆有咽喉乾痛,各隨本例治法,但加甘桔為引可也。

失音者,語而聲音不揚也,雖有寒熱之殊,皆屬少陰經證,亦有因肺氣受傷者,

以肺腎本為子母,子傷而母氣亦傷,故雖主於肺,而實不外乎腎也,至於不語,

白話文:

傷寒緒論卷下 白話文翻譯

一個人是否蜷臥,可以判斷他是否陰寒。但太陽經表邪未化為熱,或發熱初期,惡寒未退時,也可能蜷臥。所以,凡是頭痛發熱等陽證,都可以判斷為太陽經病無疑。

顏色發青代表寒症,發紅代表熱症。寒邪入侵內裏,則血脈凝滯,不能運行到體表,所以嘴唇指甲會青黑。如果熱毒入侵內裏而造成熱厥,嘴唇指甲也會發青,但青中必帶深紫,與陰寒的青黑不同。例如產婦舌頭發青代表孩子死了,嘴唇發青代表母親死了,由此可知青黑代表陽氣衰竭,不能與青紫混為一談。

咽喉疼痛如果不是因為大熱,就是因為大寒。治療上稍有錯誤,就會導致生死攸關。例如太過治療,誤用下瀉或發汗的方法,導致亡陽漏風,或熱邪傳至陽明經、少陽經、少陰經,或寒邪入侵少陰經,這些情況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為熱盛。

咽喉是胃的門戶。熱邪傳入陽明經,則咽喉乾燥而不疼痛。如果熱毒很嚴重,也會出現口渴引飲而疼痛的情況,但必須根據表熱裏實的狀況,分經論治,採用汗法或下法。陽明經病症出現頭暈、能吃東西但咳嗽且咽喉疼痛,服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如果六七天不大便,熱邪蒸騰導致頭痛、面部發熱、咽喉疼痛,則服用調胃承氣湯。如果脈象弦急,脅肋疼痛,並出現口乾咽燥,則屬於少陽經病症。

如果發汗下瀉後出現虛煩、口乾咽燥,服用竹葉石膏湯,冬天則服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栝蔞根。太陽經病症用下法治療,如果脈象浮緊,一定會咽喉疼痛,這是熱邪停滞在膈上的緣故,服用小建中湯加桔梗。如果大汗不止,亡陽漏風而咽喉疼痛,脈象反而沉緊,這是陽虛而陰氣上逆,服用桂枝加附子湯或白朮附子湯。表邪傳入少陰經而咽喉疼痛,是因為少陰經循行於喉嚨,脈象一定數而有力,症狀一定會躁渴引飲,小便短赤澀滯,應立即用下法泄熱。少陰經病症,咽喉疼痛,四肢厥逆,瀉痢下重,服用四逆散。如果口乾咽燥而渴,腹部脹滿不大便,或瀉痢清稀臭水,則需緊急下瀉,服用大承氣湯。風熱夾雜寒飲上攻少陰經,咳嗽且咽喉疼痛,服用半夏湯或半夏散。陰邪上結,咽喉潰爛,聲音嘶啞,服用苦酒湯。如果寒邪直接侵犯少陰經,咽喉突然疼痛,不腫脹也不口渴,起病時沒有發熱頭痛,脈象沉緊而細,症狀有嘔吐清水、瀉痢清穀、小便清利,或燥熱極度煩悶,口渴但不能飲水,脈象急數紊亂,這是寒邪客於少陰經,虛陽上逆的徵兆,必須迅速溫補,服用四逆湯或附子湯。少陰經病症,瀉痢清穀,內寒外熱,脈象微弱將絕,喉嚨疼痛,面部發紅,服用通脈四逆湯加蔥白桔梗。暴病暴亡,發熱且咽喉疼痛、腹部脹滿,這是疫毒發於少陰經,服用金汁灌服。

如果腎水本來就虛弱,而相火旺盛,必然會挾帶涎液痰飲上逆,所以一發病就會腫痛閉塞,應立即用針刺放血,排出痰涎,然後服用六味丸少許,濃煎牛膝、麥冬、五味子湯,調理脾胃,頻頻服用。凡是陽邪上逆而咽喉疼痛,應該用甘寒之品解熱,並含服蜜煎黃柏輔助治療;陰寒閉塞而咽喉疼痛,應該立即溫補以散寒,並含服蜜煎附子輔助治療。冬天溫病、風溫、溫熱病、陰毒、陽毒、溫毒,都會出現咽喉乾痛,都根據各自的病因治療,但可以加甘草桔梗引導藥物。

失音是指說話聲音低微,雖然有寒熱之分,都屬於少陰經病症,也有因為肺氣受損導致的,因為肺腎本為子母關係,兒子受傷,母親的氣也會受傷,所以雖然主要在肺,但實際上也與腎相關。至於不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