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36)
傷寒緒論卷下 (36)
1. 傷寒緒論卷下
宜連理湯用烏梅肉糊丸,川椒湯服,若大便難者,加酒製大黃蜂蜜微利之,
用丸不用湯者,取滓入蟲口也。蚘上膈煩躁,昏亂欲死,兩手脈沉遲,足冷便秘者,
多難治,若蚘色赤而活或多者,屬胃熱,猶可治之,蚘死色白而扁者,屬胃敗,
必不治也。凡人胃脘忽痛忽止,身上乍熱乍涼,面上乍赤乍白,脈倏亂倏靜,
口中吐沫不食者,便是蚘厥之候。
藏厥者,胃中陽虛,不能生化脾土,則脾藏氣衰不運,不運則水穀不化,胃氣不行,
經脈不通,故周身皆冷而厥也。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
此為藏厥,非蚘厥也,附子理中湯。
狐惑及䘌,皆蟲證也,傷寒失汗不解,多日傳變,三蟲求食,則為狐惑,
蓋腹中有熱,入食無多,腸胃空虛,故三蟲求食而蝕人府藏也,金匱云:狐惑之病,
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蟲蝕於喉為惑,上脣有瘡,
蝕於陰為狐,下脣有瘡,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蝕於上部則聲嗄,甘草瀉心湯,又云: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
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
赤小豆當歸散,蝕於下部則咽乾,苦參湯洗之,蝕於肛者,雄黃導之,
近世通用黃連犀角散加槐子桃仁煎服。
東垣治一膏梁人,先曾發汗不解,而變狐惑發斑,厥逆聲嗄,默默欲眠,目不能閉,
反側不安,大便秘結,六脈沉數,乃厥深熱深之候,急以承氣下之,
更用黃連解毒湯,黃連犀角散而安。
百合病,即痿證之暴者,以肺熱葉焦,氣化不行,致小便不利,又肺為百脈之總司,
故通身經脈廢弛,所以百脈一宗,舉身皆病,無復經絡傳次,皆由大病虛勞之後,
藏府不調所致,其證似寒無寒,似熱無熱,欲食不食,欲臥不臥,口苦小便赤,
藥入即吐利,脈微數,尿則頭痛者,六十日愈,頭不覺痛,但淅然惡寒,四十日愈,
尿則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百合地黃湯隨證加減,蓋取百合之清肅肺氣,
以利水道,則周身之熱自化耳。
傷寒傳至厥陰,邪熱內伏,陽氣不得外通,所以經脈縮急,反有似乎陰寒之狀,
以肝主諸筋故也,故凡舌卷囊縮,從三陽熱證傳至厥陰,而見此證者,乃肝氣燔灼,
木受火困,而不得舒縱,為熱極危殆之候,男子則囊縮,婦人則乳頭縮也,
指掌以囊縮用小承氣,然必脈實便秘,口渴煩滿之極,方可下之,若脈浮下利者,
宜當歸四逆湯,脈縮厥寒者,加吳茱萸。若始病無熱,便厥冷無脈,而見此證,
乃厥陰虛寒,內則經脈失養,而引急不舒,外則肢體踡曲,而下部不溫,
乃肝氣垂絕之候,急宜四逆湯加吳茱萸肉桂溫之,并炙關元氣海及葱熨法,
白話文:
傷寒緒論卷下
宜用連理湯,再將烏梅肉製成糊丸,用川椒湯送服。如果大便不通,可以加酒製大黃和蜂蜜,使其稍微通便。
只用藥丸不用湯藥,如同將藥渣倒進蟲子的口中一樣,毫無益處。若蚘(蛔蟲)上犯膈膜,導致煩躁、昏迷、瀕死,脈象沉遲,手腳冰冷,便秘,這種情況多半難以治療。如果蚘蟲顏色鮮紅,且數量較多,屬胃熱,尚可治療;如果蚘蟲顏色發白,扁平,則屬胃氣已敗,必死無疑。
凡是胃脘部忽痛忽止,身上忽冷忽熱,臉色忽紅忽白,脈象忽亂忽靜,口中吐沫,不願進食的人,就是蚘厥(蛔蟲引起的厥逆)的症狀。
藏厥是指胃中陽氣虛衰,不能滋生脾土之氣,導致脾臟藏氣衰弱,不能運化水穀,胃氣不通,經脈阻塞,因此全身冰冷而厥逆。傷寒病後,脈象微弱,出現厥逆,持續七八天,皮膚冰冷,病人躁動不安,這就是藏厥,不是蚘厥,應使用附子理中湯治療。
狐惑和䘌(音同「醜」),都是蟲證。傷寒病後,出汗不足,病情持續多日,三種蟲子尋找食物,就會導致狐惑。這是因為腹中有熱,進食不多,腸胃空虛,所以三種蟲子尋找食物,損害人體臟腑。金匱要略云:狐惑症狀如同傷寒,病人默默想睡,眼睛卻睜不開,臥起不安,蟲子侵蝕喉嚨導致聲音嘶啞,上唇長瘡;侵蝕陰部則稱為狐惑,下唇長瘡;不願進食,聞到食物氣味就反感,面色忽紅忽黑忽白;蟲子侵蝕上部則聲音嘶啞,應使用甘草瀉心湯;又云:脈象數而無熱,微煩,默默只想臥床,汗出,病初三四日,眼睛紅得像鴿子眼,七八日眼角發黑,如果能進食,膿已形成,應使用赤小豆當歸散;蟲子侵蝕下部則咽喉乾燥,應使用苦參湯洗滌;蟲子侵蝕肛門,則用雄黃導之;近世常用黃連犀角散,加入槐子、桃仁煎服。
東垣先生治療一位經常吃山珍海味的人,此人先前發汗後,病情未解,轉變成狐惑,並伴有斑疹,厥逆,聲音嘶啞,默默想睡,眼睛卻睜不開,輾轉不安,大便秘結,六脈沉數,這是厥逆和裡熱都很深的表現,需緊急使用承氣湯攻下,再用黃連解毒湯、黃連犀角散來調理,病情才能痊癒。
百合病,就是痿證的急性發作,因肺熱葉焦,氣化不通,導致小便不利。又因肺臟是百脈之主,所以全身經脈都廢弛,全身各處都生病,經絡傳變次序全亂了,這都是大病或虛勞之後,臟腑失調造成的。其症狀似寒非寒,似熱非熱,想吃東西卻吃不下,想睡卻睡不着,口苦,小便赤,服藥就吐瀉,脈象微弱而數,小便後頭痛,六十天痊癒;如果小便後頭痛的感覺沒有了,只是覺得惡寒,則四十天痊癒;如果小便後覺得舒暢,只是頭暈,則二十天痊癒。使用百合地黃湯,根據病情加減藥物。這是因為百合能清肅肺氣,使小便通暢,這樣全身的熱邪自然就消除了。
傷寒傳至厥陰,邪熱內伏,陽氣不能外達,所以經脈收縮,反而表現出類似陰寒的症狀,因為肝臟主司筋脈。所以凡是舌頭卷縮,囊縮,從三陽熱證轉變為厥陰證,出現這種症狀的,都是肝氣燔灼,木氣被火克制,不能舒展,這是熱極危殆的徵兆。男子則陰囊收縮,女子則乳頭收縮。如果出現陰囊收縮,應使用小承氣湯,但必須脈象實,便秘,口渴,煩滿極度嚴重,才能使用攻下之法。如果脈象浮,大便稀溏,應使用當歸四逆湯。如果脈象縮,厥逆,冰冷,應加吳茱萸。如果一開始沒有發熱,就出現厥逆,冰冷,無脈,而出現這種症狀,這是厥陰虛寒,內則經脈失養,而導致收縮不舒,外則肢體蜷曲,下部不溫,這是肝氣將絕的徵兆,應該緊急使用四逆湯,加入吳茱萸、肉桂溫補,並灸關元、氣海穴,以及蔥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