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35)
傷寒緒論卷下 (35)
1. 傷寒緒論卷下
用真武湯溫之,此太陽壞病治例,而非少陰陰寒之謂也。如下之後復發汗,
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者,用乾薑附子湯亦是暴傷津液之故,非陰證也。
又太陽病,二三日不得臥但欲起,心下結脈微弱者用理中湯,
亦是因寒飲在胸中所以宜溫而不宜下,下之利不止耳,外此皆不可用溫也。汗下後,
虛煩不得眠梔子豉湯。胃中有燥屎大熱錯語喘滿神昏不得眠,大承氣湯急下之。
汗下後,亂夢心煩乏氣,狂言不得眠,酸棗湯。表邪失汗,傷陰身大熱善忘時驚悸,
乾嘔錯語呻吟不得眠,犀角地黃湯。五六日大便不行,腹脹不鞭之不痛,
舌乾微胎而渴者,炙甘草湯。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已上,心煩不得眠,黃連阿膠湯。
咳而嘔,心煩不得臥豬苓湯。中氣虛而寒痰沃膽,胸中時覺怔忡,
晝夜不得眠溫膽湯。傷寒壞病久不愈,常不得眠,或心脾氣血素虧,
而悸不寧不得眠,諸藥不效者,大劑獨參湯,或歸脾湯,並用送下養正丹。
差後虛煩不得眠竹葉石膏湯。
夫衛氣者,晝則行陽,夜則行陰,行陽則寤,行陰則寐,蓋陽虛陰盛,則目瞑多眠,
若始病無表證,而見畏寒嘔泄,知病不在陽分,而為直中陰寒無疑,惟風邪深入,
而見頭痛發熱,神昏多眠者,方為表證,則宜解表為先,若得汗後,脈沉細,
身涼嗜臥者,此陽邪去而陰氣自復,可不藥而愈也,設胸滿脇痛,
風熱內攻而喜睡者,小柴胡加枳桔。少陰病,始得之但欲寐,脈尺寸俱沉細遲弱者,
四逆湯。少陰病欲吐不吐,欲嘔不嘔,心煩多寐,自利而渴,小便色白者,真武湯,
若復煩熱不得臥者,難治。凡脈微細欲絕,或臥惡寒向壁,或身重逆冷,皆屬少陰,
宜附子湯。熱病三陽合病,目合則汗,讝語有熱者,白虎湯。
凡胃中有熱者,亦欲多眠,但神昏氣麤而大熱,原不似少陰之踡臥足冷也。
風溫狐惑多眠,詳本例。
昔人云:雜病吐蚘責於熱,傷寒吐蚘責於寒,殊不知皆是胃虛邪盛,寒熱錯亂所致,
所以仲景烏梅丸,辛熱苦寒補瀉並用,而獨不用甘草者,蓋蚘聞甘即起,聞酸即止,
聞苦即定,見辣則頭伏而下,設不知此,而純用辛熱之藥,則吐逆轉劇,
誤用純苦寒之藥,則微陽頓絕,危殆立至也,然金匱又有甘草粉蜜湯純用甘味者,
此又治久病胃虛不得食,而蚘病之藥,不可因此礙彼也。有初見表證即吐蚘者,
此必夾食所致,但與二陳湯中倍生薑烏梅,加細辛川椒紫蘇廣藿香葉之類自安。
少陽寒熱往來,嘔而吐蚘者,小柴胡去參棗甘草加烏梅黃連,若胸中痞者,
三瀉心湯黃連湯選用。若腹滿不大便,熱甚昏憒而吐蚘者,
當用大柴胡去大棗加黃連烏梅微利之。厥陰病,消渴氣上撞心,飢不欲食,
食即吐蚘,蓋中焦寒極,而無根失守之火,浮於上焦,故能消水,
白話文:
用真武湯溫暖身體,這是治療太陽經病變的例子,並非少陰經陰寒的症狀。如果之後再次發汗,白天煩躁不安睡不著,晚上卻能安靜入睡,用乾薑附子湯,也是因為損傷津液的緣故,並不是陰虛的證狀。
又太陽病,二三日無法平躺只能想坐起來,心下結塊脈象微弱的,用理中湯,也是因為寒飲停滯在胸中,所以應該溫暖而不是瀉下,瀉下反而會腹瀉不止,除此之外都不可以用溫熱的藥物。汗瀉之後,虛煩睡不著的,用梔子豉湯。胃中有燥熱的糞便,發高燒,胡言亂語,呼吸喘促,腹部脹滿,神志昏迷,睡不著的,用大承氣湯急救瀉下。
汗瀉後,做亂夢,心煩意亂,氣虛乏力,胡言亂語,睡不著的,用酸棗湯。表邪導致出汗,傷陰,身體發熱,健忘,時常驚悸,乾嘔,胡言亂語,呻吟,睡不著的,用犀角地黃湯。五六日大便不通,腹部脹滿但不痛,舌頭乾燥,略帶苔,口渴的,用炙甘草湯。少陰病得病二三日以上,心煩睡不著的,用黃連阿膠湯。
咳嗽又嘔吐,心煩睡不著的,用豬苓湯。中氣虛弱,有寒痰阻礙膽氣,胸中時常感到心悸,晝夜睡不著的,用溫膽湯。傷寒病變很久沒好,經常睡不著,或者心脾氣血本來就虧虛,心悸不安,睡不著,其他藥物都不有效的,用大劑量的獨參湯,或者歸脾湯,並服用送下養正丹。
病好之後,虛煩睡不著的,用竹葉石膏湯。
人體的衛氣,白天運行陽氣,晚上運行陰氣,運行陽氣則清醒,運行陰氣則睡眠,如果陽氣虛弱,陰氣旺盛,就會眼瞼下垂,嗜睡。如果一開始生病沒有表證,卻出現畏寒、嘔吐、腹瀉,就知道病不在陽經,而是直接侵犯陰寒,毫無疑問。只有風邪深入,才會出現頭痛、發熱、神志昏迷、嗜睡等表證,則應先解表。如果發汗之後,脈象沉細,身體冰冷,嗜睡,這是陽邪已去,陰氣自然恢復,可以不用藥自愈。如果胸部滿悶,脅肋疼痛,風熱內侵而嗜睡,用小柴胡加枳實、桔梗。少陰病,一開始就只想睡覺,脈象寸關尺都沉細遲弱的,用四逆湯。少陰病想吐卻吐不出來,想嘔卻嘔不出來,心煩嗜睡,腹瀉卻口渴,小便顏色發白的,用真武湯,如果再次煩熱睡不著,則難以治療。凡是脈象微細,將要斷絕,或者臥床時畏寒靠牆,或者身體沉重,惡寒,都屬於少陰病,應該用附子湯。熱病三陽經合病,眼睛閉合就出汗,胡言亂語,發熱的,用白虎湯。
凡是胃中有熱的,也想要多睡,但是神志昏迷,呼吸粗重,發高燒,本質上不像少陰病那樣蜷臥,腳冷。
風溫、狐惑導致嗜睡,詳見本篇例子。
古人說:各種疾病的嘔吐、蟲蛀歸咎於熱,傷寒的嘔吐、蟲蛀歸咎於寒,卻不知道都是胃虛邪盛,寒熱錯亂導致的。所以仲景的烏梅丸,辛熱苦寒,補瀉並用,卻獨獨不用甘草,是因為蟲子聞到甘味就出來,聞到酸味就停止,聞到苦味就安定,看到辣的就伏下,如果不知道這一點,只用辛熱的藥物,則嘔吐逆氣加劇,誤用純苦寒的藥物,則微弱的陽氣立刻衰竭,危險立即到來。但是《金匱要略》又有甘草粉蜜湯,只用甘味的,這是治療久病胃虛不能進食的,而治療蟲病的藥,不能因此而妨礙那樣。如果一開始就出現表證,就嘔吐、蟲蛀,這一定是夾雜食物所致,只需在二陳湯中加倍生薑、烏梅,再加細辛、川椒、紫蘇、廣藿香葉等,就能自行痊癒。
少陽經寒熱往來,嘔吐、蟲蛀的,用小柴胡湯去參、棗、甘草,加烏梅、黃連。如果胸中痞滿的,用三瀉心湯或黃連湯擇一使用。如果腹部脹滿,不大便,熱盛神昏而嘔吐、蟲蛀的,應該用大柴胡湯去大棗,加黃連、烏梅,微利瀉下。厥陰病,消渴,氣往上衝擊心臟,飢餓卻不想吃,吃了就嘔吐、蟲蛀,這是中焦寒極,而沒有根基的虛火,浮於上焦,所以能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