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34)

回本書目錄

傷寒緒論卷下 (34)

1. 傷寒緒論卷下

慎勿誤用小柴胡,宜大建中。又病人叉手冒胸,循衣摸床,

讝語昏冒不知人事,此心火上炎逼肺,肺氣不能自持,所以神昏,

不可誤認風證,節庵升陽散火湯。新產惡露不行鬱冒,詳醫通婦人本門。

不仁為不柔和,內經謂之肉苛是也,以其血氣虛少,不能周流於身,為邪氣所伏,

是以肌體頑麻,不知痛癢,厥如死屍而且鬱冒也,脈浮,桂枝麻黃各半湯,脈數,

甘草乾薑湯,桂枝人參湯,脈虛十全大補大建中湯。若脈浮而洪,身汗如油,

喘而不休,水漿不下,形體不仁,為命絕也。

厥者厥逆,暈者昏暈,溫病熱病,溫毒陽毒,邪熱內結胸滿痰盛,或當下失下,

以致陽熱亢極,忽然手足厥冷,口噤咬牙昏暈,須臾復甦,若牙關緊急,藥不可下,

先用絹帕裹指蘸新汲水於口中牙根兩邊,頻頻搭之,候牙寬,卻用承氣合解毒,

或涼膈雙解下之。

心悸者築築然動,怔忡不能自安,其證有三,一者氣虛而悸,一者汗下後悸,

一者停飲而悸。氣虛者,陽氣內弱,心中空虛而為悸也。汗下後,正氣內虛,

邪氣交擊而悸,較之氣虛尤甚。停飲者,由飲水過多,

水停心下心為火惡水不能自安而為悸也。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

寒熱往來,小便不利,心煩喜嘔而悸小柴胡湯。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

少陰病,四肢逆冷而心中悸者,四逆散加桂苓。太陽病,發汗過多,

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發汗後,其人臍下悸,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太陽病,發汗不解,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

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故心下悸,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小便少者,必苦裏急,豬苓湯。飲水多,水停心下,

悸而惕惕不安者,茯苓甘草湯五苓散選用。凡停水而悸,心下怔忡,或厥者,

雖有餘邪,必先利水,免致內漬而成自利,外漬而為腫脹也。

驚惕者心中惕然動悸,皆火迫吐下所致,如太陽病加溫鍼必驚也。又太陽脈浮,

宜以汗解,妄以火迫之,必驚狂起臥不安,救逆湯。火逆下之,因燒鍼,

煩躁而驚狂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少陽有三禁,妄加吐下,

邪犯少陽之本而驚煩胸滿,小便不利,讝語身重,不可轉側者,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陽盛陰虛,則晝夜不得眠,陰盛陽虛則嗜臥不欲起,

亦有至夜安靜而晝日煩躁不得眠者,此汗下後暴傷其陽氣所致也。傷寒邪熱傳裏,

陰為陽擾,所以眠臥不寧,蓋陽主動,動則使人煩心不得眠,

若邪氣在表必無熱邪內擾之理,故少陰雖有煩心不眠,皆為傳經熱證,

而非直中陰寒,陰主靜,靜則多眠,安有反不得眠之理。不得眠有數證,

皆為陽盛切禁溫劑,惟汗吐下後,虛煩脈浮弱者,因津液內竭,則當從權,

白話文:

慎勿濫用小柴胡湯,宜用大建中湯。病人雙手交叉捂胸,沿著衣服摸床,胡言亂語,神志昏迷,不省人事,這是心火上炎逼迫肺臟,肺氣無法自行調節,所以神志昏迷,不可誤認為風證,應使用節庵升陽散火湯。產後惡露不行,鬱悶煩躁,詳見醫學書籍中婦科相關章節。

身體麻木不仁,是因為氣血虛弱,不能周流全身,被邪氣侵犯,所以肢體僵硬麻木,感覺不到疼痛瘙癢,如同死屍一般,且伴有鬱悶煩躁。脈象浮,用桂枝麻黃各半湯;脈象數,用甘草乾薑湯或桂枝人參湯;脈象虛弱,用十全大補湯或大建中湯。如果脈象浮大有力,汗出如油,呼吸困難,無法進食飲水,身體麻木不仁,則為危急之症。

厥逆是指肢體厥冷,暈是指昏暈。溫病、熱病、溫毒、陽毒,邪熱內結,胸悶痰盛,或因瀉下不當,導致陽熱亢盛,突然手腳厥冷,口緊咬牙,昏迷不醒,片刻後又恢復知覺。如果牙關緊閉,藥物無法服用,先用乾淨的絹帕包裹手指,蘸取新鮮井水,在牙根兩側反覆塗抹,待牙關鬆開後,再用承氣湯合解毒藥,或涼膈雙解藥物瀉下。

心悸是指心跳有力,不安穩。其原因有三:一是氣虛,二是汗下後,三是停飲。氣虛者,陽氣不足,心中空虛而心悸;汗下後,正氣虛弱,邪氣乘虛而入,心悸比氣虛更嚴重;停飲者,因飲水過多,水停留在心下,心為火,惡水,不能安寧而心悸。傷寒病發二三日,心悸煩躁,用小建中湯;寒熱往來,小便不利,心煩嘔吐心悸,用小柴胡湯;傷寒脈象結代,心悸,用炙甘草湯;少陰病,四肢厥冷,心悸,用四逆散加桂枝茯苓;太陽病,發汗過多,病人叉手自捂胸口,心下悸動,想讓人按壓,用桂枝甘草湯;發汗後,臍下悸動,想要奔走跳躍,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太陽病,發汗後仍發熱,心下悸動,頭暈,身體顫抖,想在地上打滾,用真武湯;太陽病,小便通暢,因飲水過多而心下悸動,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小便少,必伴有里急後重,用豬苓湯。飲水過多,水停留在心下,心悸不安,用茯苓甘草湯或五苓散。凡因停水而心悸,心下不安,或厥冷者,即使還有餘邪,也必須先利水,以免內積水而自行腹瀉,或外積水而腫脹。

驚惕是指心中突然悸動,都是火邪逼迫吐瀉所致,例如太陽病加溫針灸,必然驚恐。又太陽病脈象浮,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妄用火攻的方法,必然驚狂,輾轉難眠,用救逆湯。因燒針灸而火邪下行,煩躁驚狂,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少陽病有三種禁忌,妄加吐瀉,邪氣犯少陽之本,驚恐煩躁,胸悶,小便不利,胡言亂語,身體沉重,不能翻身,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陽盛陰虛,則晝夜難眠;陰盛陽虛則嗜睡不想起床。也有些人晚上安靜,白天煩躁難眠,這是發汗後損傷陽氣所致。傷寒邪熱傳入內部,陰被陽擾亂,所以睡臥不安。因為陽主動,動則使人心煩難眠。如果邪氣在表,則沒有熱邪內擾的道理。所以少陰病即使有心煩失眠,都是因為經絡傳熱,而不是直接傷及陰寒。陰主靜,靜則多眠,怎麼會有反過來睡不著覺的道理呢?失眠有多種原因,都是陽盛,都禁用溫熱藥物。只有發汗、吐瀉後,虛煩,脈象浮弱,因津液內耗,才可以權衡利弊,酌情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