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37)

回本書目錄

傷寒緒論卷下 (37)

1. 傷寒緒論卷下

傷寒食鬱中宮不化,久而變熱,痰聚胸中,則聲音不清,舌短強鞭,而囊不縮,

宜調中飲。又寒疝,往往有囊縮睪丸,引急而舌不卷者(四逆湯加吳茱萸回香)。

夾陰傷寒,身熱頭疼,足冷陽縮,及三陰中寒,陰盛格陽,煩躁面赤,陽縮入腹者,

皆真陽內餒,不可與厥陰經熱極囊縮,比例而推也,治法詳總論夾陰三陰例中。

陰陽易女勞復,陽縮入腹,舌吐出者不治。

直視者,目上瞪而不能動也,經曰,直視搖頭者心絕,狂言目反直視者,腎絕,

直視喘滿者死,若戴眼反折,汗出如貫珠不流者,為膀胱絕,

反折言目珠左右不定也,戴眼謂黑睛反視不下也,皆不治。痙病直視搖頭,

口噤背反張者,難治,然非心絕,風主動搖故也,又搖頭言者,裏痛也,

審其因而治之。若目中不了了,猶能視物,但半昏不見,此非直視也,

讝語不大便者,宜大承氣湯下之。又亡血家發汗,直視不能眴,

蓋目得血而能視,誤汗復傷其血,故眥急不能卒視,當大補氣血為主,

不可便以為死證也。

遺尿者,小便自出而不知也,熱病三陽合病,則身重讝語遺尿,

此熱盛神昏而不知也。若陰證下體逆冷,遺尿者即死。若病久脈和身輕,

肌膚柔澤者,此膀胱虛寒之極也,附子湯加益智沉香補骨脂。汗下後不解,

陰虛火動而遺尿者,以發汗虛表,肺金氣傷,加之膀胱津少,不能約制也,

生脈散加黃耆肉桂。卒中風倒仆遺尿,腎絕狂言,直視讝語遺尿者,

腎與膀胱俱絕,不治。

循衣撮空,皆為死候,而仲景又云:循衣摸床,直視讝語大承氣湯下之,

脈弦者生,濇者死,小便利者可治,詳此證,非大實即大虛,當審其因,察其脈,

參其證,而分治之,實而便秘,大承氣瀉之,虛而便滑,獨參湯補之,厥逆加附子,

若亡血者,又當與生地黃黃連湯也。

許叔微治一人,傷寒大便不利日晡潮熱手循衣縫,兩手撮空直視,喘息更數醫矣,

見之皆走,此誠惡候,得此十中九死,仲景雖有證,而無治法但云脈弦者,

生濇者死已經吐下難於用藥姑且救之,若大便得通,而脈弦者,庶可治也,

與小承氣湯一服,大便利諸疾漸退,脈且微弦半月愈又嘗治循衣撮空,得愈者數人,

皆用大補氣血之劑,惟一人兼瞤振脈代,遂於大補劑中加桂二分,

振止脈和而愈,又一人夏月傷暑,兼內傷冷物,厥逆嘔吐,或誤認陰證,

而與熱藥及覆蓋出汗後加以口熱咽乾,眼白微紅,項強溺秘,循衣摸床,如發狂狀,

言語錯亂,舌赤欲裂,朝輕暮重,脈六七至而有力,以黃連解毒及大承氣下之而安。

冷汗者,胃中陽衰,不能溫養分肉營衛失職而然也,傷寒環口黧黑,

柔汗發黃者脾絕,陰毒面青黑,額上手背冷汗不止者,營衛絕,皆死,

白話文:

傷寒食物停滯於中焦無法消化,時間久了轉為熱證,痰液阻塞胸中,就會聲音不清,舌頭短而強硬如鞭,且陰囊不收縮,應該服用調中飲。又寒疝,常常出現陰囊收縮、睪丸牽引疼痛,且舌頭不卷曲的症狀(可用四逆湯加吳茱萸、回香)。

夾陰傷寒,身體發熱頭痛,腳冷且陽氣收縮,以及三陰經受寒,陰盛陽衰,煩躁面紅,陽氣收縮入腹的,都是真陽不足,不能與厥陰經熱極陰囊收縮相提並論,治療方法詳見總論中夾陰、三陰的治療案例。

陰陽失調,女子勞累後復發,陽氣收縮入腹,舌頭伸出來的,則無法治療。

直視,指眼睛向上瞪而不能動。經書記載:「直視搖頭者,心已絕;狂言目反直視者,腎已絕;直視喘滿者,將死。」若眼球反轉,汗出如串珠般不流動,則為膀胱衰竭;眼球反轉指黑眼珠反向上看而下視不能;這些都是無法治療的。痙攣病直視搖頭,口緊閉,背部反弓,很難治療,但並非心臟衰竭,是風邪導致的肢體顫動;又搖頭說話者,內臟疼痛,需審視病因再治療。如果眼睛看不清,還能看見東西,只是略微昏暗看不清楚,這不算直視。

言語不清、不大便的,應該服用大承氣湯通便。又失血的病人發汗後,出現直視不能眨眼,因為眼睛依靠血液才能視物,誤用發汗法又傷及血液,所以眼瞼緊繃不能睜眼,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不可輕易認為是死症。

遺尿,指小便不自覺流出。熱病三陽經合病,則身體沉重,言語不清,遺尿,這是熱盛神昏所致。如果是陰證,下體冰冷,遺尿則必死。如果病程長,脈象和緩,身體輕盈,皮膚滋潤,這是膀胱虛寒之極,應該服用附子湯加益智仁、沉香、補骨脂。汗下後症狀不解,陰虛火旺而遺尿,是因為發汗傷及表陽,肺金氣虛,加上膀胱津液不足,不能約束小便,應服用生脈散加黃耆、肉桂。中風倒地,遺尿,腎衰竭,狂言,直視,言語不清,遺尿,則腎與膀胱俱衰竭,無法治療。

循衣摸空都是死徵,但張仲景又說:循衣摸床,直視、言語不清,可用大承氣湯治療,脈象弦者生,澀者死,小便通暢者可以治療。詳察此症,非大實則大虛,應審視病因,觀察脈象,參考症狀,分別治療。實證且便秘,用大承氣湯瀉下;虛證且大便稀溏,用獨參湯補益;厥逆加附子;如果失血,還應該服用生地黃黃連湯。

許叔微治療一人,傷寒大便秘結,日晡潮熱,手沿衣縫摸索,兩手虛抓,直視,喘息加重,許多醫生都看過,都避而遠之,這是凶險的徵兆,十之八九會死。仲景雖然有記載此症,但沒有治療方法,只說脈象弦者生,澀者死。已經吐瀉,難以用藥,姑且嘗試搶救。如果大便通暢,且脈象弦者,或許可以治療,服用小承氣湯一劑,大便通暢,諸症逐漸減退,脈象也變為輕微弦脈,半個月後痊癒。他又曾經治療循衣摸空而痊癒的病人幾人,都用大補氣血的藥方,只有一人兼有瞤動脈象,便在大補藥方中加桂枝二分,瞤動停止,脈象和緩而痊癒。又一人夏日中暑,又內傷寒涼之物,厥逆嘔吐,誤認為陰證,服用溫熱藥物並蓋被子出汗後,反而出現口乾舌燥,眼白微紅,項強,便秘,循衣摸床,如發狂狀,言語錯亂,舌頭紅腫欲裂,早輕晚重,脈象六七次每分,有力,用黃連解毒,並用大承氣湯瀉下而痊癒。

冷汗,是胃中陽氣衰弱,不能溫養臟腑營衛所致。傷寒,口周圍發黑,出柔弱黃汗者,脾臟衰竭;陰毒,面色青黑,額頭、手背冷汗不止者,營衛衰竭,這些都是死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