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上 (46)
傷寒纘論卷上 (46)
1. 傷寒纘論卷上
慎勿以其用熱治熱而致惑也。
少陰病,咳而下利讝語者被火氣刦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少陰之脈,從足入腹,上循喉嚨,縈繞舌本,故多咽痛之證,
其支別出肺故間有咳證,今以火氣強迫其汗,則熱邪挾火力,上攻必為咳,
以肺金惡火故也,下攻必為利,以火勢逼迫而走空竅故也,
內攻必讝語以火勢燔灼而亂神識故也,小便必難者,見三證皆妨小便,
蓋肺為火熱所傷,則膀胱氣化不行大腸奔迫無度,則水穀併趨一路,心包燔灼不已,
則小腸枯涸必至耳,少陰可強責其汗乎。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
或從目出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強責少陰汗而動其血,勢必逆行而上出陽竅,以發汗皆陽藥故也,或口鼻,或耳目,
較之從陰竅出者則倍危矣,下厥者,少陰居中,不得汗而熱深也,
上竭者少陰之血盡從上而越竭矣,少陰本少血,且從上逆,故為難治,
然則熱在膀胱必便血者,豈非以多血且從便出為順乎。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太陽之熱邪,薄於少陰,則陰火挾痰攻咽,所以作痛,當用半夏以滌飲,
兼桂枝以散邪,甘草以緩急也若劇者,則咽傷生瘡,音聲不出,為陰邪上結,
復與寒下不宜,故用半夏以開結,雞子以潤咽更藉苦酒消腫斂瘡以勝陰熱也,
勝陰熱者,正所以存陰也,飲散則熱解,即內經流濕潤燥之意,
與厥陰喉痹麻黃升麻湯證例同。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腹痛小便不利,少陰熱邪也,而下利不止便膿血,則下焦滑脫矣,
滑脫即不可用寒藥,故取乾薑石脂之辛濇以散邪固脫,而加粳米之甘以益中虛,
蓋治下必先固中,中氣不下墜,則滑脫無源而自止,此從之法也,成註及內臺方,
謂其用乾薑而曰裏寒謬矣。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少陰病,便膿血者可刺。
先下利而後便膿血者,則用桃花湯,若不下利而但便膿血,則可刺經穴以散其熱,
今不用刺法,當從事白頭翁湯,設更兼咽乾心煩不得臥,又須黃連阿膠湯為合法耳。
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熱邪傳入少陰,逼迫津水,注為自利,質清而無滓穢相雜,色青而無黃赤相間,
可見陽邪暴虐之極,反與陰邪無異,但陽邪傳自上焦,其人心下必痛,口必乾燥,
設係陰邪,則心下滿而不痛,口中和而不渴,必無此枯槁之象,
故宜急下以救其陰也。已上少陰傳經熱證。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之證,自利者最多,虛寒則下利清穀,滑脫則下利膿血,故多用溫藥,
白話文:
切勿因為疾病表現為熱症就用溫熱之法治療,以免造成誤診。
少陰病症,若出現咳嗽、腹瀉、言語不清等症狀,是因為體內火氣灼傷所致,同時小便必定困難,這是因為強行發汗損傷了少陰經的緣故。
少陰經脈從足部循行入腹,向上經過咽喉,環繞舌根,所以多見咽喉疼痛的症狀;少陰經的支脈通達肺部,因此有時會出現咳嗽。現在若用火熱之法強行發汗,則熱邪夾雜火力上攻,必然導致咳嗽(因為肺金畏懼火熱),下攻則必然腹瀉(因為火勢逼迫,衝擊空竅),內攻則必然言語不清(因為火勢灼燒,擾亂神志)。小便困難,是因為上述三種症狀都妨礙了小便。總而言之,肺部受火熱之邪損傷,則膀胱氣化功能失調;大腸奔泄無度,則水穀一起從同一路徑排出;心包受火熱灼燒不止,則小腸必然枯竭。所以,少陰病症能強行發汗嗎?
少陰病症僅僅出現四肢厥冷而無汗,如果強行發汗,必定會導致血液運行紊亂,不知會從何處溢出,可能是從口鼻,也可能是從眼睛,這叫做下厥上竭,是難以治療的。
強行發汗導致血液運行紊亂,勢必逆行向上衝出陽竅(因為發汗的藥物多屬溫陽之品),可能是從口鼻,也可能是從耳目溢出。與從陰竅溢出相比,這更加危險。下厥,是因為少陰經位於身體中間,得不到汗液排出,熱邪深入;上竭,是因為少陰經的血液全部從上部溢出而耗竭。少陰經本身血氣就少,再加上血液逆行向上,所以難以治療。然而,如果熱邪在膀胱,必然會出現便血,難道不是因為血液充盈,從便道排出比較順暢嗎?
少陰病症,咽喉疼痛,可用半夏散及湯劑治療。
少陰病症,咽喉潰瘍生瘡,不能言語,聲音發不出,可用苦酒湯治療。
太陽經的熱邪輕微侵犯少陰經,則陰火夾雜痰液攻伐咽喉,所以會疼痛。應當用半夏來清除痰飲,配合桂枝來疏散邪氣,用甘草來緩解疼痛。如果病情嚴重,則會咽喉潰瘍生瘡,聲音發不出,這是陰邪上結,並且不宜使用寒涼藥物治療。所以,用半夏來開通阻塞,用雞蛋來潤澤咽喉,再用苦酒來消腫斂瘡,以克服陰熱。克服陰熱,正是為了保存陰氣。痰飲消除,熱邪自然消退,這正是《內經》中“流濕潤燥”的理論,與厥陰喉痹用麻黃升麻湯治療的病理類似。
少陰病症,二三日到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腹瀉不止,排便帶膿血,可用桃花湯治療。
腹痛,小便不利,是少陰經熱邪所致,而腹瀉不止,排便帶膿血,則下焦氣血滑脫。氣血滑脫就不能用寒涼藥物,所以選用乾薑、石脂等辛溫藥物來疏散邪氣,固攝下焦,再加入粳米來滋補中氣。治療下焦疾病,必須先固護中氣,中氣充足,則下焦不會下墜,滑脫自然停止,這就是治療的原則。成書和內臺方認為用乾薑治療是裡寒,這是錯誤的。
少陰病症,腹瀉排便帶膿血,可用桃花湯治療;少陰病症,排便帶膿血,可以針刺治療。
先腹瀉,然後排便帶膿血,則使用桃花湯;如果沒有腹瀉,只是排便帶膿血,則可以針刺經穴來疏散熱邪。如果不用針刺療法,則使用白頭翁湯。如果同時伴有咽喉乾燥、心煩、不能臥床,則還需要服用黃連阿膠湯。
少陰病症,自行腹瀉,瀉下清澈的水樣便,顏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應當立即使用攻下之法,宜用大承氣湯。
熱邪傳入少陰經,逼迫津液,導致自行腹瀉,瀉下物清澈,沒有雜質,顏色青綠,沒有黃赤混雜,這說明陽邪暴虐到了極點,反而與陰邪無異。但是陽邪由上焦傳下,所以患者心下必痛,口必乾燥;如果屬於陰邪,則心下滿而不痛,口中濕潤而不渴,絕不會有這種枯槁的症狀。所以,應當立即使用攻下之法來拯救陰氣。以上是少陰經傳經熱證。
少陰病症,六七天腹脹,不能大便,應當立即使用攻下之法,宜用大承氣湯。
少陰病症,最常見的是自行腹瀉,虛寒則瀉下清稀穀物狀便,氣血滑脫則瀉下膿血,所以多使用溫熱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