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48)
傷寒緒論卷下 (48)
1. 傷寒緒論卷下
以百勞水煎湯下之,如血老成積,此藥攻之不動,去歸地加醋製廣茂一兩,
倍肉桂或煮湯和滓,服之尤效。
金匱下瘀血湯
治瘀血。
大黃(一兩)、桃仁(二十枚研)、⿸庶䖵蟲(二十枚熬去足)
右為末,煉蜜和作四丸,以酒一升煮一丸,取八合,和滓頓服之,
衃血下如豚肝。
備急丸
治心腹寒積,卒暴諸病,惟妊娠禁用。
大黃(酒浸三分)、乾薑(生用二分)、巴豆(去皮心熬一分)
右先將大黃乾薑為末,次入巴豆合研,杵千下,煉蜜丸菉豆大,蜜器中貯之,
不拘時溫水下五七丸,口噤者,抉齒灌之。
大黃附子湯
治脇下偏痛,發熱脈弦緊,此寒也。
大黃(一兩酒浸)、附子(一枚炮)、細辛(二錢)
右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頃,更進一服,
三承氣湯,為寒下之柔劑,白散備急丸,為熱下之剛劑,附子瀉心湯,大黃附子湯,
為寒熱互結剛柔並濟之和劑,此鼎峙三法也,獨怪近世,
但知寒下一途絕不知有溫下等法蓋暴感之熱結,可以寒下若久積之寒結亦可寒下乎,
是以備急等法,所由設也然此僅可以治寒實之結設其人稟質素虛雖有實邪固結,
敢用剛猛峻劑攻擊之乎,故仲景又立附子瀉心湯,
用芩連佐大黃以祛膈上之熱痞即兼附子之溫以散之,大黃附子湯用細辛佐附子,
以攻脇下寒結即兼大黃之寒導而下之此聖法昭然不可思議者也,
奈何去聖久遠一聞此法無論賢與不肖,
莫不交相詆毀遂至明哲束手沉疴待斃良可慨夫。
二陳湯
治痰飲宿食固結。
陳皮(去白脇下引痛醋炒乾欬用蜜製)、
半夏(薑汁製熱痰竹瀝製妊娠惡阻醋製)、茯苓(停飲心悸桂枝煎酒製各二錢)、
甘草(痞脹砂仁汁製一錢)、生薑(七片欬逆痰結用蜜煎)、
烏梅肉(一個瀉利炒焦)
右水煎熱服。本方去陳皮甘草烏梅名小半夏茯苓湯。
本方去茯苓甘草烏梅名橘皮手夏湯。或問二陳湯為治痰首劑,
為吐血消渴妊娠禁用然不可一律論也,如血色正赤凝結為陰氣受傷,
故禁辛燥設瘀晦淡薄如水者為陽不統而陰不守安得不用薑半朮附輩以溫之乎,
右消渴陰火爍津,故禁燥熱設肥人濕熱內壅,
津液固結而渴安得不用星半薑連輩以燥之乎,如妊娠津液衰少不能養始而病,
故禁辛散設惡阻嘔逆,亦謂半夏傷胎而禁之乎,
大抵瘦人多火多燥咸禁一切辛熱耗陰燥劑肥人多濕多痰咸禁一切滋陰膩膈潤劑各隨所
稟為權衡耳。
導痰湯
治傷食挾痰發熱。
陳皮、半夏(薑製)、茯苓(各一錢五分)、甘草(一錢炙)、枳實(炒)、
南星(湯泡七次各一錢)、生薑(五片)
右水煎溫服。
本方加人參白朮黃連黃芩栝蔞仁桔梗大棗竹瀝薑汁名加味導痰湯若痰熱而粘去參朮痰
冷而清去芩連,年力壯盛先用稀涎散後服此湯。
白話文:
傷寒緒論卷下
以百勞水煎服,若瘀血久積,此藥無效,則去除生地,加入醋製廣茂一兩,倍加肉桂同煎,服用效果更好。
金匱下瘀血湯
主治瘀血。
大黃一兩、桃仁二十枚(研碎)、虻蟲二十枚(熬去足)
以上藥物研磨成末,用煉蜜和成四丸,用一升酒煮一丸,取八合,連渣頓服,瘀血即可排出,如豬肝狀。
備急丸
主治心腹寒積,以及突然發作的各種疾病,孕婦禁用。
大黃(酒浸三分)、乾薑(生用二分)、巴豆(去皮心,熬一分)
先將大黃、乾薑研磨成末,再加入巴豆研磨,杵一千下,用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貯存在蜜罐中。不拘時間,溫水送服五至七丸,口緊閉者,需撬開牙齒灌服。
大黃附子湯
主治脅下偏痛,發熱,脈象弦緊,此屬寒證。
大黃(一兩,酒浸)、附子(一枚,炮製)、細辛(二錢)
用五升水煎煮至二升,去渣,分三次服用。服藥後,行走四五里路程,再服用一次。
三承氣湯是寒下法的溫和劑,備急丸是熱下法的峻猛劑,附子瀉心湯、大黃附子湯是寒熱互結,剛柔並濟的和解劑,此三法鼎足而立。但奇怪的是近世醫者,只知寒下法,卻不知溫下法。暴感熱結可用寒下法,但久積寒結也可用寒下法嗎?所以備急丸等法才會被創造出來。然而,僅能用於治療寒邪實證,若病人體質虛弱,即使有實邪固結,又怎敢使用峻猛的藥物攻伐呢?所以仲景又創立附子瀉心湯,用黃芩、黃連佐以大黃以祛除膈上熱痞,同時用附子溫散;大黃附子湯則用細辛佐附子以攻治脅下寒結,同時用大黃寒性引導而下。此聖人之法,顯而易見,不可思議!然而,由於離聖賢久遠,一聽到此法,無論賢愚,都互相誹謗,以致聰明人束手無策,重病等死,令人惋惜啊!
二陳湯
主治痰飲、宿食積滯。
陳皮(去白,脅下引痛者用醋炒乾,咳嗽者用蜜製)、半夏(薑汁製,熱痰用竹瀝製,妊娠惡阻用醋製)、茯苓(停飲心悸者用桂枝煎酒製,各二錢)、甘草(痞脹者用砂仁汁製,一錢)、生薑(七片,咳嗽逆氣、痰結者用蜜煎)、烏梅肉(一個,瀉利者炒焦)
以上藥物水煎服。本方去陳皮、甘草、烏梅,名為小半夏茯苓湯。本方去茯苓、甘草、烏梅,名為橘皮半夏湯。有人問:二陳湯是治療痰證的首選方劑,但吐血、消渴、妊娠者禁用,然而不能一概而論。例如,血色鮮紅凝結,是陰氣受損,故禁用辛燥藥物;如果瘀血晦暗淡薄如水,則是陽氣不統,陰氣不守,怎能不用生薑、半夏、蒼朮等溫陽藥物呢?消渴是陰虛火旺,灼傷津液,故禁用燥熱藥物;如果肥胖之人,濕熱內阻,津液阻塞而口渴,怎能不用澤瀉、半夏、薑黃等燥濕藥物呢?如果妊娠期間,津液衰少,不能滋養胎兒而致病,故禁用辛散藥物;如果惡阻嘔逆,也說半夏傷胎而禁用,這又怎麼說呢?總之,瘦人多火多燥,都禁用一切辛熱耗陰燥的藥物;肥胖之人多濕多痰,都禁用一切滋陰膩膈潤的藥物。應根據個人體質,權衡使用。
導痰湯
主治傷食夾痰,發熱。
陳皮、半夏(薑製)、茯苓(各一錢五分)、甘草(一錢,炙)、枳實(炒)、南星(湯泡七次,各一錢)、生薑(五片)
以上藥物水煎溫服。本方加入人參、白朮、黃連、黃芩、栝樓仁、桔梗、大棗、竹瀝、薑汁,名為加味導痰湯。若痰熱而粘稠,去除人參、白朮;若痰冷而稀薄,去除黃芩、黃連。年力壯盛者,先服用稀涎散,然後服用此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