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下 (3)
傷寒纘論卷下 (3)
1. 傷寒纘論卷下
此為水結在胸脇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治結胸證,所用陷胸之法者,以外邪挾內飲,搏結胸間,未全入於裏也,
若十餘日熱結在裏,則是無形之邪熱蘊結,必不定在胸上,而非結胸明矣,
加以往來寒熱,仍兼半表,當用大柴胡湯,兩解表裏之熱邪,於陷胸之義無取也,
無大熱與,上文熱實互意,內陷之邪,但結胸間,而表裏之熱,反不熾盛,
是為水飲結在胸脇,其人頭有微汗,乃邪在高而陽氣不得下達之明徵,
此則主用大胸陷湯,允為的對。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鞕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不大便燥渴,日晡潮熱少,腹鞕滿,證與陽明頗同,但小有潮熱,
則不似陽明之大熱,從心下至少腹,手不可近,則陽明又不似此大痛,
因是辨其為大陽結胸,兼陽明內實也,緣誤汗誤下,重傷津液,不大便而燥渴潮熱,
更加痰飲內結,必用陷胸湯,由胸脇以及胃腸,始得蕩滌無餘,
若但下腸胃結熱,反遺膈上痰飲,則非法矣。
太陽少陽併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鞕,下利不止,水漿不下,
其人心煩。
此條雖係併病,以其反下之而成結胸,當隨見所變之證,而歸重於結胸也,
誤下之變,乃致結胸下利,上下交征,而陽明之居中者,水漿不入,心煩待斃,
傷寒顧可易言哉。
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小結胸病,正在心下,則不似大結胸之高在心上也,按之則痛,比手不可近,
則較輕也,而脈之浮又淺於沉,滑又緩於緊,可見其人外邪陷入原微,但痰飲素盛,
挾熱邪而內結,所以脈見浮滑也,黃連半夏栝蔞實,藥味雖平,而泄熱散結,
亦突圍而入,所以名為小陷胸也。
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
寒實結胸,乃寒飲結聚而無大熱也,意謂小陷胸半夏栝蔞實,足以去其痰飲,
又慮黃連難祛寒實,故又主白散,取巴豆之辛熱破結,貝母之苦寒開鬱,
桔梗載之上涌為的當耳。已上結胸例。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鞕,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
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汗後外邪雖解,然必胃氣安和,始得脫然無恙,以胃主津液故也,
津液因邪入而內結,因發汗而外亡,兩相告匱,其人心下必痞鞕,
以伏飲搏聚,胃氣不足以開之也,胃病,故乾噫食臭,食入而噯餿酸也,
胃病故水入而傍滲脇肋也,胃中水穀不行,腹中必雷鳴而搏擊有聲,
下利而清濁不分也,雖不由誤下,而且成痞,設誤下之,其痞結又當何似耶。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
心下痞鞕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
白話文:
這是胸脇部位水氣凝聚的症狀,患者頭部略微出汗,屬於大陷胸症,應服用大陷胸湯治療。
治療結胸症,使用陷胸法的依據是,外邪與內飲相合,阻塞於胸膈之間,尚未完全深入臟腑。
如果發熱十多天,熱邪已經深入臟腑,這就屬於無形的邪熱蘊結,不一定是停留在胸部,就不是典型的結胸症了。
如果患者同時伴有寒熱往來,兼有表證,則應該服用大柴胡湯,來同時治療表裡兩種熱邪,這與陷胸症的治療原則不符。
沒有明顯的發熱,上文所述的熱證與此症狀意思相反,內在的邪氣只阻塞在胸膈之間,而表裡的熱證反而不甚明顯。
這是水飲停滯在胸脇,患者頭部略微出汗,這是邪氣在上,陽氣不能下達的明顯徵兆。
因此,應該服用大陷胸湯,這是最恰當的治療方法。
太陽病之後大量發汗又服用瀉下藥,幾天未排便,舌苔乾燥口渴,
午後略有潮熱,從心窩到小腹脹滿疼痛,不能觸碰,應該服用大陷胸湯。
如果沒有便秘、口渴,午後潮熱較少,腹部脹滿,症狀與陽明病很相似,但潮熱較輕微,
不像陽明病那樣高熱,從心窩到小腹疼痛難忍,而陽明病的疼痛又沒有這麼劇烈,
因此判斷這是大陽結胸,兼有陽明內實,因為誤用發汗和瀉下藥,損傷津液,所以便秘口渴潮熱,
再加上痰飲內結,必須服用陷胸湯,才能徹底清除胸脇以及胃腸的積聚,
如果只瀉下腸胃的熱邪,卻遺留膈上的痰飲,那就治法錯誤了。
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作,又使用了瀉下藥導致結胸,心窩部脹滿,腹瀉不止,水穀不化,
患者心煩。
雖然這是兩種疾病同時發作,但因為瀉下藥導致結胸,應根據實際症狀,重點治療結胸。
誤用瀉下藥導致結胸和腹瀉,上下都出現異常,而陽明病位居中間,水穀不化,心煩欲死,
傷寒病的治療難道能輕易下定論嗎?
小結胸病,病位在心窩部,按壓疼痛,脈象浮滑,應服用小陷胸湯治療。
小結胸病,病位在心窩部,不像大結胸病那樣病位在上,按壓疼痛,與大結胸症相比疼痛較輕,
脈象浮而淺,滑而緩,可見外邪入侵較輕微,但痰飲素盛,
與熱邪相合而內結,所以脈象浮滑。黃連、半夏、栝樓實,藥性雖平和,但能泄熱散結,
也能夠有效治療,所以稱為小陷胸湯。
寒實結胸,沒有熱證,應服用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也可以服用。
寒實結胸,是寒飲凝聚而沒有明顯發熱,意思是說小陷胸湯中的半夏、栝樓實,足以去除痰飲,
又擔心黃連難以祛除寒實,所以又推薦白散,利用巴豆的辛熱破結,貝母的苦寒開鬱,
桔梗載之上涌,這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以上是結胸的治療案例。
傷寒病汗出後痊癒,但胃氣不和,心下痞滿,乾嘔,食物有臭味,脅下有水氣,
腹部雷鳴腹瀉,應服用生薑瀉心湯治療。
汗出後外邪雖然消除,但是胃氣必須恢復和順,才能痊癒,因為胃主津液。
津液因為邪氣入侵而內結,又因為發汗而外泄,兩方面都消耗殆盡,所以患者心下痞滿,
因為停滯的飲邪凝聚,胃氣不足以化解。胃病,所以乾嘔,食物有臭味,食物進入後噯氣泛酸。
胃病,所以水分進入後滲漏到脅肋。胃中水穀不能通行,腹部必定雷鳴作響,
腹瀉,清濁不分。雖然不是因為誤用瀉下藥,而是形成痞症,如果誤用瀉下藥,痞結會更嚴重。
傷寒中風,醫生誤用瀉下藥,患者腹瀉不止,食物不消化,腹部雷鳴,
心下痞滿,乾嘔心煩不安,醫生看到心下痞滿,認為病情未除,又用瀉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