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14)
傷寒緒論卷下 (14)
1. 傷寒緒論卷下
凡汗下不解,足冷耳聾,胸中煩悶,欬嗽嘔逆,躁熱起臥不安,便是發斑之候。
凡斑欲出未出之際,慎不可用寒涼攻熱,恐傷胃氣,必作嘔噦也。發斑皆失於汗下,
熱毒內攻,不得外散,蘊於胃府,而發出肌表,宜先與升麻黑參甘草煎服,
甚則升麻湯加犀角黑參,若斑已出,不宜再行升發,始發又不宜便下,恐毒內陷也,
若熱毒勢甚,咽痛心煩,狂言悶亂者,犀角黑參湯,咽痛可加牛蒡子薄荷之類,
若斑發已盡,外勢已退,內實不大便譫語,小劑涼膈散,或大柴胡微下之。
溫熱病胃熱發斑,錯語神昏熱甚,而下證未全者,黃連解毒湯加犀角黑參,
大便祕者,涼膈合五苓去桂加滑石,未經下,而胃熱發斑者,白虎加人參湯,
熱勢甚者,合解毒湯。時疫發斑,憎寒壯熱,頭疼骨節痛,拘急滿悶,
初出尚有表證者,白虎湯。溫毒發斑如錦紋者,犀角大青湯,脈虛熱甚,
去芩檗升麻加人參生地柴胡,即消斑青黛飲。陽毒發斑,狂言下利,咽痛面赤,
斑如錦紋,陽毒升麻湯,脈虛熱甚,白虎加人參湯,脈洪大不知人者,三黃石膏湯。
內傷寒發斑者,此因暑月受涼,并傷冷物,內外皆寒,逼其暑火浮游於外而發斑也,
其候寒熱間作,或鼻中微衂,脈來沉濇,皮膚殊無大熱,斑亦無多,
宜頻與調中飲,若虛極自利身熱,為必死證,用補中益氣湯多有得生者。
陰證發斑者,狀如蚊迹蚤痕,手足多而胸脇少,
頭面背上陽部殊無其色淡紅,久則為微黃,身雖有熱而安靜,脈來沉細,
以其人元氣素虛,或先因慾事傷腎,或誤服涼藥太過,寒伏於下,逼其無根之火,
聚於胸中,薰灼肺胃,傳於皮膚而發,當用理中去木加附子藿香升麻橘皮,
甚則通脈四逆湯,然多不救。凡斑紅赤者,為胃熱,紫者為胃傷,黑者為胃爛也,
大抵鮮紅起發者吉,雖大不妨,稠密成片紫色者,五死五生,雜色青黑者,
十死不一生矣,凡斑既出,須得脈洪數有力,身溫足暖者,易治,若脈沉小足冷,
元氣弱者,多難治。凡狂言發斑,大便自利,或短氣燥結不通,而黑斑如果實黶者,
皆不可治。
許叔微治一人,內寒外熱而發斑,六脈沉細,肩背胸脇,斑出數點,
隨出隨隱,旋更發出,語言狂亂,乃陽為陰逼,上入於肺,轉之皮毛,故錯亂如狂,
非讝語也,肌表雖熱,以手按之,須臾冷透如冰,與薑附等藥數服,
後得大汗而愈。
滑伯仁治一人,身大熱,脈沉實而滑,四末微清,以燈燭之,遍體皆赤斑,
舌上胎黑而燥裂芒刺,神昏讝妄,以小柴胡加知母石膏,一夕連進三服,
次用大承氣下之而安。
呂滄洲治一人,脈虛自汗,誤與真武湯,遂至神昏,時時熟睡,脈伏不至,
而肌熱灼指,此營業致斑之候,非陽病陰脈之比,先與白虎加人參湯化其斑,
白話文:
凡是汗法、下法治療後症狀未解除,且伴隨手腳冰冷、耳聾、胸悶煩躁、咳嗽嘔吐、燥熱不安、睡臥不寧等症狀,就是將要發斑的徵兆。
斑疹將要出現時,切勿使用寒涼的藥物攻治熱症,以免損傷胃氣,反而會加重嘔吐。發斑都是由於汗法、下法失治,導致熱毒內攻,無法外散,積聚在胃部,然後才表現在肌膚上,應該先服用升麻、黑參、甘草的湯劑。病情嚴重者,則在升麻湯中加入犀角、黑參。如果斑疹已經出現,就不宜再使用升發的藥物;而斑疹剛出現時,也不宜立即使用瀉下藥物,以免毒邪內陷。
如果熱毒勢力很猛烈,伴隨咽喉疼痛、心煩意亂、胡言亂語等症狀,則應服用犀角黑參湯,咽喉疼痛者可再加入牛蒡子、薄荷等藥物。
如果斑疹已經消退,外在症狀也減輕,內在實熱症狀不嚴重,沒有譫語,可以服用小劑量的涼膈散,或者服用少量的大柴胡湯來緩瀉。
溫熱病導致胃熱發斑,伴隨錯語、神昏、高熱,而下焦症狀不完全者,應服用黃連解毒湯加犀角黑參;大便秘結者,則服用涼膈散合五苓散去桂枝加滑石;尚未使用瀉下藥物,而胃熱發斑者,應服用白虎加人參湯;熱勢嚴重者,則需合用解毒湯。
時疫導致發斑,伴隨畏寒、高熱、頭痛、骨節疼痛、肢體拘緊、胸悶等症狀,初期尚有表證者,則服用白虎湯。溫毒導致發斑,斑疹如錦紋狀者,則服用犀角大青湯;脈象虛弱,高熱者,則去除黃芩、黃柏、升麻,加入人參、生地、柴胡,也就是消斑青黛飲。陽毒導致發斑,伴隨胡言亂語、腹瀉、咽喉疼痛、面紅,斑疹如錦紋狀者,則服用陽毒升麻湯;脈象虛弱,高熱者,則服用白虎加人參湯;脈象洪大,神志不清者,則服用三黃石膏湯。
內傷寒導致發斑者,這是由於夏天受涼,或食用寒涼之物,導致內外俱寒,迫使暑熱之邪浮於體表而發斑。其症狀為寒熱往來,或鼻塞流涕,脈象沉細,皮膚沒有明顯高熱,斑疹也不多,宜頻服調中飲。若虛脫至腹瀉,伴隨身熱,則是必死之症,服用補中益氣湯則可能得救。
陰證發斑者,斑疹如蚊蟲叮咬痕跡,手腳部位多見,胸脅部位少見,頭面、背部等陽面部位則顏色淡紅,久則轉為微黃,雖然身體發熱,但卻比較安靜,脈象沉細。這是因為患者元氣本就虛弱,或者先前房事過度傷腎,或者誤服寒涼藥物過度,寒邪伏於下焦,迫使虛弱的陽氣浮於體表而發斑,應服用理中湯去木香加附子、藿香、升麻、橘皮,嚴重者則服用通脈四逆湯,但多數難以治愈。
斑疹顏色鮮紅者,是胃熱;紫色者,是胃氣受損;黑色者,是胃部潰爛。總而言之,斑疹鮮紅而發者預後較佳,即使數量較多也不妨礙;斑疹稠密成片,呈紫色者,則五死五生;斑疹顏色雜亂,呈青黑色者,則十死無一生。斑疹出現後,必須脈象洪數有力,身體溫暖,手腳溫熱,才容易治療;如果脈象沉細,手腳冰冷,元氣虛弱,則多難治療。
凡是胡言亂語並發斑疹,大便稀溏,或呼吸短促,大便秘結不通,且黑斑如熟果般暗黑色者,都是不可治癒的。
許叔微曾治癒一人,此人內寒外熱而發斑,六脈沉細,肩背胸脅部位出現少量斑疹,時隱時現,又不斷出現,且言語狂亂,這是陽氣被陰邪所迫,上逆於肺,轉至皮毛所致,並非真正的譫語。雖然肌表發熱,但用手按壓,很快就會感覺冰冷如冰,服用薑附等藥物數劑後,大汗而愈。
滑伯仁曾治癒一人,此人身熱,脈象沉實而滑,四肢微涼,用燈光照射,全身都是紅色斑疹,舌苔黑色乾燥,佈滿裂紋,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他先服用小柴胡湯加知母、石膏,一夜連服三劑,然後服用大承氣湯瀉下,病情好轉。
呂滄洲曾治癒一人,此人脈象虛弱,自汗,誤服真武湯後,神志不清,時睡時醒,脈象微弱,甚至摸不到,但肌膚高熱,灼手,這是由於誤治導致發斑,並非陽證陰脈,先服用白虎加人參湯化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