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上 (44)
傷寒纘論卷上 (44)
1. 傷寒纘論卷上
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脈微細沉欲臥,少陰之本證也,汗出不煩,則陽證悉罷,而當顧慮其陰矣,
乃於中間帶欲吐一證,欲吐明係陰邪上逆,正當急溫之時,失此不圖,
至五六日自利有加,復煩躁不得臥寐,非外邪至此轉增正少陰腎中之真陽擾亂,
頃刻奔散,即溫之亦無及矣,況始先不煩,今更煩躁,始先欲寐,今更不得臥寐,
所存一線之陽,擾亂若此,可復收乎。
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陰盛無陽,即用四逆等法,回陽氣於無何有之鄉,其不能回者多矣,故曰不治。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踡,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脈不至,陽已先絕,不煩而躁,孤陰頃刻自盡矣。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下利既止其人似可得生,乃頭眩時時自冒者,復為死候,蓋人身陰陽相為依附者也,
陰亡於下,則諸陽之上聚於頭者,紛然而動,所以頭眩時時自冒陽脫於上而主死也,
可見陽回利止則生,陰盡利止則死矣。
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諸陽主氣息高則真陽上逆於胸中,本實先撥,而不能復歸於氣海,故主死也,
六七日三字,辨證最細,少陰病喘而息高至六七日真氣上脫殆盡,不死何待,
與太陽病二三日作喘之表證迥殊也,況少陰腎氣上乘於肺之喘,
脈必虛微無力若太陽邪氣上壅於肺之喘脈必浮緊有力,自是不侔耳。
少陰病,下利脈微濇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炙之。
下利而脈見陽微陰濇,為真陰真陽兩傷之候,嘔者,陰邪上逆也,汗出者,
陽虛不能外固陰弱不能內守也,數更衣反少者,陽虛則氣下墜,陰弱則勤努責也,
是證陽虛本當用溫,然陰弱復不宜於溫,一藥之中,既欲救陽,又欲護陰,
漫難區別,故於頂上之百會穴炙之,以溫其上而升其陽,庶陽不致下陷以逼迫其陰,
然後陰得安靜不擾,而下利自止耳,此證設用藥以溫其下,必逼迫轉加,
下利不止而陰立亡,故不用溫藥,但用炙法有如此之回護也。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炙少陰七壯。
少陰病手足不逆冷,而反發熱,似乎陰盡復陽之兆,但吐利未止而脈不至,
又似真陽發外,故於少陰本穴用炙法,以引其陽內返,斯脈至而吐利亦得自止耳。
前條背惡寒之證,炙後用附子湯者,陰寒內凝,定非一炙所能勝,此條手足反熱,
止是陰內陽外,故炙本經以招之內入,不必更用溫藥也。已上少陰虛寒證。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自煩欲去衣被,真陽擾亂不寍,尚未至出亡在外,故可用溫法,然必微煩即止,
神氣不亂,手足漸溫,脈來沉微不絕,方為可治,設見躁逆悶亂,擾攘不寍,
手足厥冷,脈反躁急,或散大無倫,皆死證也。
白話文:
持續煩躁不安,無法安睡的人會死亡。
脈象微弱細小而沉,想睡覺,這是少陰病的本症。如果出汗但不煩躁,則陽證已消失,就應該考慮陰證了。
若在此期間伴隨想吐,想吐說明陰邪上逆,正應該及時溫補,錯過這個機會,
到五六天後腹瀉加重,又煩躁不安,無法安睡,這不是外邪加重,而是少陰腎中的真陽被擾亂,
頃刻間就要散失,即使此時溫補也來不及了,況且一開始不煩躁,現在卻煩躁不安;一開始想睡覺,現在卻無法安睡,
僅存的一線陽氣,被如此擾亂,還能挽回嗎?
少陰病,畏寒蜷縮身體並腹瀉,手腳冰冷者,不治。
陰盛無陽,就要用四逆湯等方法,將陽氣挽回到無可挽回的地步,但很多情況下都無法挽回,所以說不治。
少陰病,四肢厥冷畏寒且蜷縮身體,脈象不至,不煩躁卻躁動不安者,會死亡。
脈象不至,陽氣已先絕;不煩躁卻躁動不安,孤陰將在頃刻間耗盡。
少陰病,腹瀉停止而頭暈目眩,時常自汗者,會死亡。
腹瀉停止,看起來似乎可以活下來,但頭暈目眩,時常自汗,又是死亡的徵兆。因為人體陰陽互相依靠,
陰氣耗損於下,則所有陽氣在上焦聚集於頭部,就會紛紛擾擾地活動,所以頭暈目眩,時常自汗,陽氣脫失於上,就會導致死亡。
由此可見,陽氣迴歸,腹瀉停止則生;陰氣耗盡,腹瀉停止則死。
少陰病,六七天呼吸急促者,會死亡。
所有陽氣主宰呼吸,呼吸急促則真陽上逆於胸中,本已充實卻先被撥動,而不能歸於氣海,所以會導致死亡。
「六七日」三個字,辨證最精細,少陰病喘息呼吸急促到六七天,真氣上脫殆盡,不死又能如何?
這與太陽病二三日出現喘息的表證完全不同。況且少陰腎氣上犯於肺所引起的喘息,
脈象必定虛弱無力;而太陽邪氣上壅於肺所引起的喘息,脈象必定浮緊有力,這兩者截然不同。
少陰病,腹瀉、脈象微弱、嘔吐且出汗頻繁,甚至要換衣服,但汗卻反而減少者,應該溫暖其上部,用灸法。
腹瀉,脈象顯示陽氣微弱,陰氣盛,這是真陰真陽兩傷的徵兆。嘔吐,是陰邪上逆。出汗,是陽虛不能外固,陰弱不能內守。頻繁換衣服但汗反而減少,是因為陽虛則氣下墜,陰弱則身體耗損。
這種情況陽虛,本該溫補,但陰弱又不能溫補,一種藥物中,既要救陽,又要護陰,
很難區分,所以要在頭頂的百會穴施灸,以溫暖其上部,提升陽氣,使陽氣不致下陷而逼迫陰氣,
然後陰氣才能安靜不受擾動,腹瀉才能自止。這種情況如果用藥溫暖下焦,必然會加重病情,
腹瀉不止,陰氣就會立刻耗盡,所以不用溫藥,只用灸法就有如此的保護作用。
少陰病,嘔吐腹瀉,手腳不冰冷,反而發熱者,不會死亡;但脈象不至者,灸少陰穴七壯。
少陰病手腳不冰冷,反而發熱,似乎是陰氣耗盡,陽氣恢復的徵兆,但嘔吐腹瀉未止,脈象又不至,
又像是真陽外泄,所以在少陰穴施灸,以引導陽氣內返,這樣脈象就能恢復,嘔吐腹瀉也能自止。
前一條是惡寒的證候,灸後服用附子湯,是因為陰寒內凝,單靠灸法不能解決。這一條手腳反而發熱,
只是陰在內,陽在外,所以灸經絡以使其內返,不必再用溫藥。以上是少陰虛寒證。
少陰病,畏寒蜷縮,時常煩躁不安,想脫掉衣被者,可治。
煩躁不安想脫掉衣被,是真陽擾亂不安,尚未到出亡在外的地步,所以可以用溫補的方法,但是必須煩躁稍緩,
精神狀態不紊亂,手腳漸漸溫暖,脈象沉而微弱但不絕,才算是可以治療的。如果出現躁動不安、胸悶、神志混亂、擾攘不安,
手腳冰冷,脈象反而躁急,或散大無倫,都是死亡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