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下 (26)
傷寒纘論卷下 (26)
1. 傷寒纘論卷下
醫誤下之所為也,榮衛內陷,其數先微,脈反但浮,其人必大便鞕,
氣噫而除,何以言之,本以數脈動脾,其數先微,故知脾氣不治,大便鞕,
氣噫而除,今脈反浮,其數改微,邪氣獨留,心中則饑,邪熱不殺,穀潮熱發渴,
數脈當遲緩,脈因前後度數如法,病者則饑,數脈不時,而生惡瘡也。
趺陽胃脈,以遲緩為經常,不當浮數,若見浮數,知醫誤下,而傷胃動脾也,
榮衛環轉之氣,以誤下而內陷,其數脈必先改為微,而脾氣不治,大便鞕,
氣噫而除,此皆邪客於脾所致,邪熱獨留,心下雖饑,復不殺穀,抑言潮熱渴,
未有愈期,必數脈之先微者,仍遲緩如其經常,始饑而消穀也,若數脈從前不改,
則邪熱未陷於脾,但鬱於榮衛,主生惡瘡而已。
諸脈浮數,當發熱而灑淅惡寒,若有痛處,飲食如常者,畜積有膿也。
脈浮數而惡寒,知表邪不散而為熱,今飲食如常,為裏邪已去,若有焮腫,
為熱壅經絡,若無腫處,必邪留藏府,隨內外而發癱膿也。
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𤺋,身體為癢,
癢者名泄風,久久為痂癩。
脈浮大,為邪氣在表,表邪本當即解,今相持不散,必是汗出泄風之故,
當發癮𤺋身癢而生瘡疥也。
趺陽脈浮而芤,浮者衛氣衰,芤者榮氣傷,其身體瘦,肌肉甲錯,浮芤相搏,
宗氣衰微,四屬斷絕。
身體瘦削,宗氣衰微,胃氣虛寒,不能榮養四末可知,加以肌肉結鞕,
皮膚皴駁,故為甲錯,必內有畜積,將發癰膿之兆也。
趺陽脈滑而緊,滑者胃氣實,緊者脾氣強,持實擊強,痛還自傷,以手把刃,
坐作瘡也。
此言胃受有形而實,脾為熱盛而強,藏府相併為患而痛,故言以實擊強,
治當量其虛實,虛則消導,實則攻下可也。
趺陽脈大而緊者,當即下利,為難治。
趺陽脈緊,為寒邪傷胃,故必下利,下利脈大為邪盛,故難治也。
趺陽脈沉而數,沉為實,數消穀,緊者病難治。
沉數者熱伏於內,故易已,沉緊為寒伏於內,故難治也。
趺陽脈微而緊,緊則為寒,微則為虛,微緊相搏,則為短氣。
胃中虛寒,則陽氣鬱伏不伸,故短氣。
趺陽脈緊而浮,浮為虛,緊為寒,浮為腹滿,緊為絞痛,浮緊相搏,腸鳴而轉,
轉則氣動,膈氣乃下,少陰脈不出,其陰腫大而虛也。─膈中之水氣,因火擊動,
所以腸鳴轉而下泄,則脾胃虛寒可知,若少陰脈不至,則下焦虛寒,不能運行水氣,
必致留結陰分,而為陰腫虛大也。
趺陽脈浮,浮則為虛,浮虛相搏,故令氣䭇,言胃氣虛竭也,脈滑則為噦,
此為醫咎,責虛取實,守空迫血,脈浮鼻中燥者,必衂也。
脈滑為噦者,胃虛不能散水,水結中焦,逼虛火上逆,故為噦也,
白話文:
醫生的錯誤用藥導致瀉下,造成榮衛之氣內陷。起初症狀輕微,脈象反而浮,患者必定大便稀溏,放屁後症狀減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原本脈象頻數反映脾臟功能失調,起初症狀輕微,所以知道脾氣虛弱,才會大便稀溏,放屁後症狀減輕。現在脈象卻浮,頻數減輕,邪氣獨留體內,患者感到飢餓,邪熱未除,出現潮熱、口渴,脈象應該遲緩,脈象前後頻數應符合規律,病人就會感到飢餓,脈象不規律則會生瘡。
足陽明胃經脈象,以遲緩為常態,不應該浮數。如果見到浮數的脈象,就知道是醫生用藥錯誤導致瀉下,損傷了胃,又影響了脾。榮衛環流之氣,因為錯誤瀉下而內陷,脈象必定先變為微弱,脾氣虛弱,大便稀溏,放屁後症狀減輕。這些都是邪氣侵犯脾臟所導致的。邪熱獨留體內,心下雖然飢餓,卻不能正常進食,反而出現潮熱口渴,病情沒有好轉跡象。必定是脈象先微弱,然後恢復遲緩的常態,才能夠恢復飢餓感並正常進食。如果脈象從前沒有改變,表示邪熱還沒有侵犯脾臟,只是鬱結在榮衛之間,主要會生瘡而已。
所有脈象浮數的,應該發熱並伴隨惡寒,如果還有疼痛,飲食如常,則是積聚了膿腫。
脈象浮數而惡寒,知道是表邪未散而化為熱邪。現在飲食如常,說明裡邪已經去除。如果出現紅腫,是熱邪壅塞經絡;如果沒有腫脹,邪氣必定滯留於臟腑,會隨著內外而發癰疽膿腫。
脈象浮大,浮是風虛,大是氣盛,風氣相搏,必定會起皮疹瘙癢,瘙癢稱為泄風,時間久了會變成頑固性皮膚病。
脈象浮大,是邪氣在表,表邪本應該很快解除,現在卻互相抗衡未散,必定是汗出泄風的緣故,會出現皮疹瘙癢,並生瘡疥。
足陽明胃經脈象浮而虛弱,浮是衛氣衰弱,虛弱是榮氣受損,患者身體消瘦,肌肉萎縮,浮虛相搏,宗氣衰微,四肢氣血不通。
身體消瘦,宗氣衰微,胃氣虛寒,不能滋養四肢,可想而知。加上肌肉萎縮,皮膚粗糙,所以肌肉萎縮,必定內有積聚,將要發癰疽膿腫的徵兆。
足陽明胃經脈象滑而緊,滑是胃氣實,緊是脾氣盛,實與盛相搏,疼痛反傷自身,如同用手握刀,做事必然會受傷。
這意思是說胃實熱有形,脾熱盛而強,臟腑相互影響而疼痛,所以說實與盛相搏。治療應當衡量虛實,虛則疏導,實則攻下。
足陽明胃經脈象大而緊,應該立即瀉下,很難治療。
足陽明胃經脈象緊,是寒邪傷了胃,所以必定瀉下,瀉下而脈象大,是邪氣盛,所以很難治療。
足陽明胃經脈象沉而數,沉是實,數是能進食,緊則病情難治。
沉數是熱邪伏於內,所以容易治療;沉緊是寒邪伏於內,所以難治。
足陽明胃經脈象微弱而緊,緊是寒,微弱是虛,微弱與緊相搏,則會氣短。
胃中虛寒,陽氣鬱結不能舒展,所以氣短。
足陽明胃經脈象緊而浮,浮是虛,緊是寒,浮是腹脹,緊是絞痛,浮緊相搏,腸鳴轉動,轉動則氣動,膈氣下陷,少陰脈不顯,陰部腫大而虛弱。膈肌中的水氣,因為火氣衝擊而活動,所以腸鳴轉動而瀉下,可知脾胃虛寒。如果少陰脈不至,則下焦虛寒,不能運化水氣,必定停留在陰部,而造成陰部腫大虛弱。
足陽明胃經脈象浮,浮是虛,浮虛相搏,所以氣逆,說明胃氣虛竭。脈象滑則呃逆,這是醫生的錯誤,責怪虛弱卻取實,守空迫血,脈象浮而鼻燥者,必定是嘔吐。
脈象滑而呃逆,是胃虛不能化水,水結在中焦,逼迫虛火上逆,所以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