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19)
傷寒緒論卷下 (19)
1. 傷寒緒論卷下
脈欲絕者,通脈四逆湯。大抵小便利而色黃,大便不行者為裏實,
若小便利而小腹痛,或善忘如狂者,為瘀血,若小便利而身寒自利脈沉微,
其色清白,或反多者,皆屬陰寒也。
小便數者,腎虛而膀胱協熱,故水道頻數,而黃赤不長也,雖有自汗表證,
不可服桂枝湯,得之便厥,為其走津液也。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
腳攣急,尺脈弱者,黃耆建中湯,不應加生附子汁製黃耆,尺中緊細而數者,
勿用附子,本加人參赤茯苓,素常失血者,更加牡丹皮,此味雞涼,不礙發散也。
脈浮濇,小便數而大便秘者,為脾約,麻仁丸。小便數,大便鞭,
不更衣十日無所苦渴者,五苓散。
嘔吐與乾嘔卻異,嘔者,聲物俱出,火擊痰動也,吐者,無聲而但出物,
濕痰無火也,蓋胃中有火則有聲,若但吐無聲,胃中陽虛可知,能無從事辛溫乎,
然嘔甚於吐,其類有五,一為邪傳少陽,一為寒邪傷胃,一為熱邪傳裏,
一為壞病胃虛,一為陰寒內拒,故凡嘔吐清水,即為直中寒證,若胃中有熱,
必見涎液酸水也,病機云:諸嘔吐酸,及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澈清冷,
皆屬於寒,可此見矣。始病便嘔吐飲食者,感寒食不化,宜於芎蘇香蘇正氣選用。
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下,為其氣逆而未收歛為實也。嘔吐雖出於胃,
以表邪將欲傳裏,裏氣上衝,邪正分爭而然屬少陽半表裏證,如心煩喜嘔,
胸脇滿而嘔,往來寒熱而嘔,日晡發熱而嘔,或已發汗,而煩滿脈洪數者,
總屬少陽,並宜小柴胡加減。若微熱不止,腹痛不大便,鬱鬱微煩而嘔者,
大柴胡下之。若初病熱熱頭痛,便見嘔逆自利為合病,以邪氣衝斥,
循經熱入而傷動胃氣也。食穀欲嘔者,屬陽明胃中虛也,吳茱萸湯,得湯反劇者,
屬上焦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汗下後,關上脈遲緩而吐為胃寒,理中湯。
屢經汗下,食入即吐,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陰證嘔吐,膈上有寒飲拒格也,
太陰腹滿嘔逆食不下,或腹痛嘔吐脈沉者,理中加橘半,寒甚加附子。少陰脈沉遲,
飲食入口即吐,心下溫溫欲吐復不能吐,自覺腹滿而按之不鞭,手足寒,
自利小便色白者,四逆湯加吳茱萸生薑。大汗下後,惡寒厥逆,水藥不得入口,
身痛自利,真武湯加半夏下黑錫丹,與太陽病發汗後水逆之五苓散證不同。
凡溫病熱病嘔吐者,火性上炎也,無問表裏,通宜涼膈散,嘔吐煩渴者,白虎湯。
濕溫嘔吐者,白虎合解毒。胃寒而嘔吐者,橘半藿香厚朴為主。胃熱而嘔吐者,
芩連葛根竹茹蘆根為主。胃虛而嘔者,參朮苓半生薑糯米為主。
陰寒而嘔吐者,吳茱萸乾薑附子丁香為主。凡嘔吐切不可用甘草大棗,皆當去之,
白話文:
脈搏微弱將要停止跳動的,服用通脈四逆湯。大致上小便量少而顏色黃,大便不通的,是裡實證;
如果小便量少而小腹疼痛,或者健忘神志恍惚像發狂一樣的,是瘀血證;如果小便量少而身體寒冷,自己拉肚子,脈搏沉而微弱,顏色清白,或者反而小便量多的,都屬於陰寒證。
小便次數多的,是腎虛而膀胱濕熱,所以水道頻數,而且小便顏色黃赤且時間不長。即使有自汗的表證,也不可服用桂枝湯,服用後反而會導致厥逆,因為它會耗損津液。傷寒脈搏浮,自汗,小便次數多,心煩,輕微惡寒,腳抽筋,尺脈微弱的,服用黃耆建中湯,不應該加入生附子,尺脈緊細而頻數的,不要用附子,原本就加入人參、赤茯苓,平時有失血情況的,再加牡丹皮,此藥性偏涼,不影響發散作用。
脈搏浮而澀,小便次數多而大便不通的,是脾胃氣機阻滯,服用麻仁丸。小便次數多,大便正常,十天不更衣也沒有口渴感覺的,服用五苓散。
嘔吐和乾嘔是不同的,嘔吐是指聲音和東西一起出來,是胃中火熱痰濁上逆;乾嘔是指沒有聲音只出來東西,是濕痰無火。總之,胃中有火就會有聲音,如果只是乾嘔沒有聲音,就知道胃中陽氣虛弱,怎麼能不使用辛溫藥呢?然而,嘔吐比乾嘔嚴重,其類型有五種:一為邪氣傳入少陽,二為寒邪傷及胃,三為熱邪傳入裡證,四為久病胃氣虛弱,五為陰寒內阻。所以,凡是嘔吐清水的,就是胃中寒證;如果胃中有熱,必定會見到唾液和酸水。病機學說云:所有嘔吐酸水,以及水液渾濁的,都屬於熱證;所有病症水液澄澈清冷的,都屬於寒證,由此可見。疾病初期就嘔吐飲食的,是感受寒邪導致飲食不消化,宜選用芎藭、蘇葉、香薷等溫和理氣的藥物。
嘔吐厲害,即使有陽明證,也不可使用瀉下藥,因為氣機逆亂尚未收斂而屬於實證。嘔吐雖然起源於胃,但是因為表邪將要傳入裡證,裡氣上衝,邪正相爭而引起的,屬於少陽半表半裡證,例如心煩喜嘔,胸脅滿悶而嘔吐,往來寒寒熱而嘔吐,午後發熱而嘔吐,或者已經發汗,而煩悶、脈搏洪數的,都屬於少陽證,都應該服用小柴胡湯加減。如果微熱不止,腹痛,大便不通,鬱鬱寡歡而嘔吐的,服用大柴胡湯瀉下。如果疾病初期發熱頭痛,就出現嘔逆和腹瀉的合病,是因為邪氣衝擊,循經絡而入裡傷及胃氣。想吃東西卻嘔吐的,是陽明胃虛,服用吳茱萸湯;服用此湯後症狀加重的,屬於上焦證,服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汗下之後,關脈遲緩而嘔吐的,是胃寒,服用理中湯。多次汗下之後,飲食入口就嘔吐的,服用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陰證嘔吐,是膈上寒飲阻礙的,太陰證腹滿嘔逆,飲食不下,或者腹痛嘔吐、脈搏沉的,服用理中湯加橘皮半夏,寒邪很重的加附子。少陰脈搏沉遲,飲食入口就嘔吐,心下溫溫的想吐又吐不出來,自覺腹脹按壓不痛,手腳冰冷,自瀉,小便顏色白的,服用四逆湯加吳茱萸生薑。大汗下之後,惡寒厥逆,水藥喝不下去,身體疼痛,自瀉的,服用真武湯加半夏瀉心湯,與太陽病發汗後水逆的五苓散證不同。
所有溫病、熱病嘔吐的,都是火性上炎,無論表裡,都應該服用涼膈散,嘔吐煩渴的,服用白虎湯。濕溫嘔吐的,服用白虎湯合解毒湯。胃寒而嘔吐的,以橘皮、半夏、藿香、厚朴為主。胃熱而嘔吐的,以黃芩、黃連、葛根、竹茹、蘆根為主。胃虛而嘔吐的,以人參、白朮、茯苓、半夏、生薑、糯米為主。
陰寒而嘔吐的,以吳茱萸、乾薑、附子、丁香為主。所有嘔吐的,絕對不可以使用甘草大棗,都應該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