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上 (22)
傷寒緒論卷上 (22)
1. 傷寒緒論卷上
便實加大黃,便滑用黃土,虛加鹽水炒參,內外熱極毒盛,三黃石膏,
外熱甚用麻黃,內熱加大黃,餘如時行治法,大率溫疫,脈來盛而有力者,
發於陽也,尚可施治,脈來沈細少力者,陽病見陰脈也,皆不可救。
若溫病七八日,或十餘日,前熱未除,重感於寒,忽然寒熱交作,變為溫瘧,
後世方書,以為壞證過經不解,寒熱不除,而變溫虐,殊不知此本春時,
溫病之變證,非冬月傷寒之變證也,按傷寒例云脈陰陽俱盛,重感於寒,變為溫瘧,
其證胸脇滿,煩渴而嘔,微惡寒者,
治以小柴胡去參半加栝蔞根石膏無寒但熱,其脈如平,骨節煩疼時嘔者,
用白虎湯加桂枝,慎不可用辛溫發散,以助其虐也,至於內經所言先熱,
後寒之溫瘧,乃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陽氣大發,
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泄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共出,
此病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也,如是者陰虛而陽盛,陽盛郥熱矣,
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夫先熱後寒者,
以先前伏邪,乘春時陽氣而發出於陽明故熱,已後因本身之真陰內爍,
則邪復反於少陰,故寒,治宜人參白虎湯或有客邪,
則加桂枝更以金匱腎氣丸去附子倍桂枝作湯渴則飲之,蓋從腎出外而大熱,
則其內先已如焚,水中火發,雖非陰火,亦可畏也,故先用白虎退熱,
俟其瘧勢外衰,復返於腎,而陰精與之相持,乃為寒,
設不知壯水之主以急救其陰十數發後,則陰精竭矣,此則伏邪自發之溫瘧,
與溫病後重感於寒所變之溫瘧,似異而實同,然皆不越少陰,併詳辨此,
以破二經異同之惑。
若冬時溫暖,人感乖戾之氣,至春始發更遇天道過於驟熱,遂變溫毒,傷寒例云:
陽脈洪數,陰脈實大,更感溫熱變為溫毒,溫毒為病最重也,伏毒與時熱交併,
表裏俱熱,故其脈浮沈俱盛,亦有冬溫誤用辛熱,或熱毒不得外解,而陷入於裏,
裏有是證也,其證心下煩悶,嘔逆欬嗽,甚則面赤,身體俱赤,狂亂躁渴,
咽喉腫痛,狂言下利而發斑,最為危候,治宜大解熱毒為主,若斑如錦紋,
身熱煩躁,而無燥結者,黃連解毒湯,若躁悶狂妄而無汗者,三黃石膏湯,
自汗煩渴而發斑為胃熱人參化斑湯,(即人參白虎湯)煩熱錯語不得眠,
白虎合黃連解毒湯,斑不透,犀角大青湯,透熱不止,
本方去升麻黃芩加人參生地柴胡,發斑熱毒勢甚,咽痛心煩,狂言悶亂,
犀角黑參湯,雖大便不通,勿用下藥,惟宜犀角地黃湯,凡斑色紫者為危候,
黃連解毒合犀角地黃,若斑色紫黑而平下坑爛脈虛小自利者不治,其失於汗下,
及溫熱時行夾食陰斑詳後發斑本例。
白話文:
便祕則用大黃通便,大便稀溏則用黃土止瀉,虛弱則用鹽水炒製人參補益。內外熱邪極盛,毒性很強時,則使用三黃石膏。
外感熱邪嚴重時用麻黃發汗,內有熱邪則用大黃瀉熱,其餘治療方法與時疫的治療方法大致相同。一般來說,溫疫患者脈象盛大有力,是陽氣受邪,尚可治療;脈象沉細无力,是陽證轉為陰證,則難以挽救。
如果溫病持續七、八天,甚至十幾天,之前的發熱症狀未消,又再次受寒,突然出現寒熱交替,就變成了溫瘧。
後世的醫書認為這是因為疾病纏綿日久,經絡不通,寒熱不退而轉變為溫瘧,其實不然。這是春天溫病的變證,並非冬天傷寒的變證。根據《傷寒論》記載,陰陽脈皆盛,再次受寒,就會變為溫瘧。其症狀是胸脅部脹滿,煩渴嘔吐,輕微惡寒。
治療方法是用小柴胡湯去半量人參,再加栝蔞根、石膏,只治熱不治寒。如果脈象平穩,骨節酸痛,間或嘔吐,則用白虎湯加桂枝。應謹慎使用辛溫發散的藥物,以免助長瘧疾。至於《內經》中所說的先熱後寒的溫瘧,是冬天感受風寒,寒邪藏於骨髓之中,到了春天陽氣旺盛,邪氣不能自行排出,遇到酷暑,腦髓被灼熱,肌肉消瘦,腠理疏鬆,或因用力過度,邪氣隨汗排出。此病邪氣藏於腎,其氣先由內而外發散。這樣的情況下,陰虛陽盛,陽盛則熱。衰弱則氣又回歸,回歸則陽虛,陽虛則寒。所以先熱後寒,稱為溫瘧。先熱後寒的原因,是先前潛伏的邪氣,乘著春天的陽氣發洩於陽明經,所以發熱;之後由於自身的真陰內耗,邪氣又逆返少陰經,所以發寒。治療宜用人參白虎湯,如有外邪,則加桂枝;再用金匱腎氣丸去附子,倍加桂枝,煎湯服用,口渴時飲用。這是因為邪氣從腎經外洩而導致大熱,其內部早已如同火燒,如同水中的火一樣,雖然不是陰火,但也十分危險。所以先用白虎湯退熱,待瘧疾外邪減退,邪氣又返回腎經,陰精與邪氣相持,則轉為寒證。如果不知道增強腎水的功能,緊急救治陰氣,十幾次發作之後,陰精就會枯竭。這種潛伏邪氣自發的溫瘧,與溫病之後再次受寒而轉變的溫瘧,看似不同,實則相同,都與少陰經有關。詳細辨別這些,才能破除兩經異同的疑惑。
如果冬天溫暖,人感受了乖戾之氣,到了春天發病,又遇上天氣驟然轉熱,就會變成溫毒。 《傷寒論》記載:陽脈洪數,陰脈實大,再次感受溫熱,就會變成溫毒。溫毒為病最為嚴重,潛伏的毒邪與時令的熱邪交合併發,表裡都熱,所以脈象浮沉皆盛。也有些是冬天溫暖時誤用辛熱藥物,或熱毒不能外解,而深入內部,內部才出現這種證候。其症狀是心下煩悶,嘔逆咳嗽,嚴重時則面赤,全身發紅,狂躁煩渴,咽喉腫痛,胡言亂語,下痢並發斑疹,這是最危急的徵兆。治療應以大解熱毒為主。如果斑疹像錦紋一樣,身熱煩躁,而無燥結,則用黃連解毒湯;如果躁悶狂妄而無汗,則用三黃石膏湯;如果自汗煩渴並發斑疹,是胃熱,則用人參化斑湯(即人參白虎湯);如果煩熱錯語,不能睡眠,則用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如果斑疹不透,則用犀角大青湯;如果熱邪透發不止,則將原方去升麻、黃芩,加人參、生地、柴胡;如果發斑熱毒很嚴重,咽喉疼痛,心煩,胡言亂語,煩悶,則用犀角黑參湯;即使大便不通,也不要使用下瀉藥物,只宜用犀角地黃湯;凡是斑疹顏色發紫的都是危險徵兆,用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如果斑疹顏色紫黑,而且下痢,脈象虛弱細小,自行腹瀉,則不可治療。其因失於汗下,及溫熱時行夾雜飲食所致陰斑詳後發斑本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