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下 (6)
傷寒纘論卷下 (6)
1. 傷寒纘論卷下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利,而利下不止,心下痞鞕,
表裏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誤下而致裏虛,則外熱乘之,變為利下不止者,裏虛不守也痞鞕者,
正虛邪實,中成滯礙痞塞而堅滿也,以表未除,故用桂枝以解之,
以裏適虛,故用理中以和之,即理中加桂枝而易其名,為治虛痞下利之聖法也。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外邪不解,轉入於裏,心中痞鞕,嘔吐下利,攻之則礙表,
不攻則裏證已迫,計惟有大柴胡一湯,合表裏而兩解之也。
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裏俱虛,陰陽氣並竭,
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因胸煩面色青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
手足溫者易愈。
凡表裏錯誤,證變危篤,有陰已亡而陽邪尚不盡者,有陽邪盡而陽氣亦隨亡者,
有外邪將盡未盡,而陰陽未至全虧者,此可愈不可愈所由分也,
大率心下痞與胸間結,雖有上下之分,究竟皆是陽邪所聚之位,觀無陽則陰獨一語,
正見以成痞之故,雖曰陰陽並竭,實由心下無陽,故陰獨痞塞也,無陽陰獨,
早已括盡誤下成痞大義,無陽亦與亡陽有別,無陽不過陽氣不治,
復加燒鍼以逼刦其陰,乃成危候,其用藥差誤,即可同推。已上痞證例。
太陽病,項背強八八,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太陽病,項背強八八,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二條以有汗無汗,定傷風傷寒,仲景以所顯證,全似太陽,
其間略兼項背強八八為陽明之候,未至兩經各半,故不用合病,二字然雖不名合病,
其實乃合病之初證也,八八頸不舒也,項屬太陽而頸屬陽明,二經合病,
則頸項皆不知矣,太陽風傷衛證中,纔見陽明一證,即於桂枝湯中加葛根一藥,
太陽寒傷營證中,纔見陽明一證,即於麻湯中加葛根一藥,
此大匠天然不易之穀率也,然第二條不用麻黃湯加葛根,
反用桂枝全方加麻黃葛根者,以頸項背但是陽位,易於得汗之處,
設以麻黃本湯加葛根大發其汗,將毋項背強八八者,變為經脈振動惕乎,
此仲景之所以精義入神也。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二條又以下利不下利,辨別合病主風主寒之不同也,風者陽也,陽性上行,
故合陽明胃中之水飲而上逆,寒者陰也,陰性下行,故合陽明胃中之水穀而下奔,
然上逆則必加半夏入葛根湯以滌飲止嘔,若自下利,
則但用葛根湯以解兩經之邪下利裏證也,而仲景以此湯主之,蓋以邪氣併於陽,
陽實而陰虛,陰虛故下利也,與此湯以散經中之邪,則陽不實而陰氣平,
不治利而利自止耳。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論卷下白話翻譯:
太陽病,外在症狀還沒消除就頻繁服用瀉藥,導致裡熱與瀉下同時出現,瀉下不止,心下痞塞脹滿。
表裡症狀都未解除的,用桂枝人參湯治療。
因為錯誤服用瀉藥導致裡虛,外熱乘虛而入,變成瀉下不止,這是因為裡虛不能守衛正氣。痞塞脹滿,是因為正氣虛弱,邪氣旺盛,導致氣機阻滯,痞塞堅硬而飽滿。因為表證未除,所以用桂枝來解表;因為裡邊虛弱,所以用理中湯來調和。也就是在理中湯中加入桂枝,並改了名稱,這是治療虛證導致的痞塞和瀉下的良方。
傷寒發熱,出汗但症狀未解,心中痞塞脹滿,嘔吐並瀉下的,用大柴胡湯治療。
外邪未解,轉入裡邊,心中痞塞脹滿,嘔吐瀉下,如果攻邪則會加重表證,不攻邪則裡證已經很嚴重。所以只有大柴胡湯,能同時治療表裡兩證。
太陽病治療時使用了發汗的方法,結果反而發熱惡寒,又服用瀉藥,心下痞塞,表裡都虛弱,陰陽之氣都衰竭了。沒有陽氣則陰氣獨盛,又加上了燒灼針灸,因此胸部煩悶,面色青黃,皮膚抽搐,這很難治癒。現在面色略微發黃,手足溫暖的,比較容易治癒。
凡是表裡證候判斷錯誤,病情變化危急,有的是陰氣已亡而陽邪還未盡,有的是陽邪已盡而陽氣也隨之衰亡,有的是外邪將盡未盡,而陰陽氣尚未完全虧損,這就是可以治癒和不能治癒的原因所在。
總的來說,心下痞塞和胸部結塊,雖然有上下之分,但最終都是陽邪聚集的地方。從「無陽則陰獨」一句話,就可以看出痞塞的原因。雖然說陰陽都衰竭了,實際上是因為心下沒有陽氣,所以陰氣獨盛而痞塞。 「無陽陰獨」已經概括了誤用瀉藥導致痞塞的道理。「無陽」和「亡陽」是有區別的,「無陽」只是陽氣不足,「亡陽」則是指陽氣衰竭。又加燒灼針灸來逼迫陰邪,導致病情危重,用藥錯誤,也可以用此來推斷。以上是痞塞的例子。
太陽病,項部和背部強痛,還出汗惡風的,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
太陽病,項部和背部強痛,不出汗惡風的,用葛根湯治療。
這兩條根據有無汗來區分傷風和傷寒。張仲景根據明顯的症狀,都像是太陽病,其中略微兼有項部和背部強痛,是陽明經的症狀,還未達到兩經各半的程度,所以不用「合病」二字。雖然不叫合病,但實際上是合病的初期症狀。「八八」指頸部不舒暢。項部屬於太陽經,頸部屬於陽明經,兩經合病,則頸項都會不舒服。太陽經風邪侵犯衛氣的症狀中,只要出現陽明經的一個症狀,就在桂枝湯中加葛根;太陽經寒邪侵犯營氣的症狀中,只要出現陽明經的一個症狀,就在麻黃湯中加葛根。這是古代醫學家天然不易改變的法則。但是第二條不用麻黃湯加葛根,反而用桂枝湯加葛根,這是因為頸項背部都是陽經循行的部位,容易出汗。如果用麻黃湯加葛根大發汗,那麼項部和背部強痛的症狀,將會變成經脈振動,這是張仲景精妙之處。
太陽經和陽明經合病,不瀉下,但嘔吐的,用葛根加半夏湯治療。
太陽經和陽明經合病,一定會瀉下的,用葛根湯治療。
這兩條根據瀉下與否,來區分合病是風邪還是寒邪引起的。風邪屬陽,陽氣向上走,所以和陽明經胃中的水飲結合而上逆;寒邪屬陰,陰氣向下走,所以和陽明經胃中的水谷結合而下行。上逆就一定要在葛根湯中加半夏來去除水飲止嘔;如果自發瀉下,就只要用葛根湯來治療兩經的邪氣和瀉下裡證。張仲景用這個湯治療,是因為邪氣聚集在陽經,陽氣實而陰氣虛,陰虛所以瀉下。這個湯能疏散經絡中的邪氣,則陽氣不實,陰氣平和,不治療瀉下,瀉下自然會停止。
太陽經和陽明經合病,喘息胸悶的,不能用瀉下法,應該用麻黃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