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上 (49)
傷寒纘論卷上 (49)
1. 傷寒纘論卷上
下利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此條重舉下利清穀不可攻表以示戒,正互明上條所以必先溫裏,然後攻表之義,
見誤表其汗,則陽出而陰氣瀰塞胸腹,必致脹滿而釀變耳,
合用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以溫胃消脹為務也。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凡用吳茱萸湯,有三證,一為陽明食穀欲嘔,一為少陰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
此則乾嘔吐涎沫頭痛,經絡證候各殊,而治則一者,總之下焦濁陰之氣,
上乘於胸中清陽之界,真氣反鬱在下,不得安其本位,有時欲上不能,但衝動濁氣,
所以乾嘔吐涎沫也,頭痛者,厥陰之經,與督脈會於巔也,食穀欲嘔者,
濁氣在上也,吐利者清氣在下也,手足厥冷者,陰寒內盛也,煩躁欲死者,
虛陽擾亂也,故主吳茱萸湯,以茱萸專主開豁胸中逆氣,
兼人參薑棗以助胃中之真陽,共襄祛濁之功,由是清陽得以上升,
而濁陰自必下降矣。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嘔與微熱,似有表也脈弱則表邪必不盛,小便利則裏邪必不盛,
可見其嘔為陰邪上干之嘔,熱為陽邪外散之熱,見厥則陽遭陰掩,其勢駸危,
故為難治,非用四逆湯莫可救也。已上陰進未愈證。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大汗出而熱反不去,正恐陽氣越出,若內拘急四肢疼,更加下利厥逆惡寒,
則在裏先是陰寒急用四逆湯以回其陽,而陰邪自散耳。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此證較上條無外熱相錯,其為陰寒易明,然既云大汗大下利,則陰津亦亡,
但此際不得不以救陽為急,俟陽回尚可徐救其陰,所以不當牽制也。
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
六七日不利,忽發熱而利,渾是內陰外陽之象,蓋發熱而利,裏虛而外邪內入也,
故曰有陰,汗出不止,表虛而內陽外出也,故曰無陽,此中伏有危機,
所以仲景早為回護,用溫用炙以安其陽,若俟汗出不止,乃始圖之,則無及矣,
可見邪亂厥陰,其死生全關乎少陰也,不然,厥陰之熱深厥,
深何反謂之有陰無陽哉。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陽氣外脫也,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亡陽不能溫養經脈也,
故主四逆湯以溫之。
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吐利不止,而且下利清穀,加之小便復利,津液四脫裏之虛寒極矣,
況外熱而汗大出,為陽復外脫脈微欲絕者,陽氣衰微可知,急宜四逆湯復陽為要也,
設四逆不足以殺其勢,其用通脈四逆,具見言外矣。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纘論卷上
腹瀉排出清稀的食物,不可以攻治表症,出汗必然脹滿。
這一段再次強調腹瀉排出清稀的食物不可以攻治表症,以此警戒,正好互相說明上一段為何必須先溫補裡證,然後才能攻治表症的道理。
如果錯誤地治療表症而使其出汗,則陽氣外泄,陰氣阻塞胸腹,必然導致脹滿而病情加重。
應該服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湯,以溫暖胃部、消除脹滿為主要目的。
乾嘔吐出唾沫、頭痛者,用吳茱萸湯治療。
凡是用吳茱萸湯,有三種情況:一是陽明經證,吃了東西就想吐;二是少陰經證,嘔吐腹瀉,手腳厥冷,煩躁不安,想要死去;
這乾嘔吐出唾沫、頭痛,雖然經絡證候各有不同,但治療方法卻相同。總之,下焦濁陰之氣上衝到胸中清陽之處,真氣反而鬱積在下,不能安於其本位,有時想要上升卻不能,只是衝動濁氣,所以乾嘔吐出唾沫;頭痛是因為厥陰經與督脈在頭頂相會;吃了東西就想吐,是因為濁氣在上;嘔吐腹瀉,是因為清氣在下;手腳厥冷,是因為陰寒內盛;煩躁不安,想要死去,是因為虛陽擾亂。所以主用吳茱萸湯,因為吳茱萸專門能夠疏通胸中逆氣,再加上人參、薑、棗以幫助胃中真陽,共同起到祛除濁氣的作用,這樣清陽之氣就能上升,濁陰之氣自然就會下降了。
嘔吐而且脈象微弱,小便又通暢,身體略微發熱,出現厥冷的症狀,很難治療,用四逆湯治療。
嘔吐和微熱,好像有表症,但脈象微弱,則表邪一定不盛;小便通暢,則裡邪一定不盛。可以看出,嘔吐是陰邪上犯引起的,發熱是陽邪外散引起的熱,出現厥冷,則陽氣被陰邪所掩蓋,病情危急,所以很難治療,不用四逆湯就無法救治了。以上都是陰邪入侵尚未痊癒的症狀。
大量出汗,發熱不退,內部拘急,四肢疼痛,又腹瀉厥冷且惡寒,用四逆湯治療。
大量出汗而發熱反而不退,正是擔心陽氣過度外泄,如果再加上內部拘急、四肢疼痛,以及腹瀉、厥冷、惡寒,則裡證是陰寒,應該立即用四逆湯回陽,陰邪自然就會散去了。
大量出汗和大量腹瀉而厥冷,用四逆湯治療。
這個症狀比上一條少有外感熱邪夾雜,其陰寒性質很容易明白,然而既然說大量出汗大量腹瀉,則陰液也已經損耗,但是此時不得不以救治陽氣為急,等到陽氣回複後,還可以慢慢地救治陰液,所以不應該顧此失彼。
傷寒病發六七天,沒有腹瀉,忽然發熱且腹瀉,病人汗出不止,就會死亡,這是因為有陰而無陽的緣故。
六七天沒有腹瀉,忽然發熱且腹瀉,完全是內陰外陽的症狀,發熱且腹瀉,是裡虛而外邪內侵;所以說有陰;汗出不止,是表虛而內陽外泄;所以說無陽;這其中暗藏危機,所以仲景早早地就加以保護,用溫補和灸法來安撫陽氣,如果等到汗出不止才開始治療,就來不及了。可以看出邪氣擾亂厥陰,其生死完全關係到少陰,否則,厥陰之熱深厥,深為何反而說是有陰無陽呢?
嘔吐腹瀉出汗,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腳厥冷,用四逆湯治療。
嘔吐腹瀉出汗,發熱惡寒,是陽氣外泄;四肢拘急,手腳厥冷,是陽氣不足,不能溫養經脈;所以主用四逆湯溫補。
既嘔吐又腹瀉,小便又通暢而且大量出汗,腹瀉排出清稀的食物,內寒外熱,脈象微弱將要斷絕,用四逆湯治療。
嘔吐腹瀉不止,而且腹瀉排出清稀的食物,加上小便又通暢,津液大量流失,裡證虛寒到了極點,況且外熱而大量出汗,陽氣又外泄,脈象微弱將要斷絕,陽氣衰微可知,應該立即用四逆湯回陽為要,如果四逆湯不足以控制病情,那就用通脈四逆湯,這意思很明顯了。
嘔吐停止後,出汗且厥冷,四肢拘急不解,脈象微弱將要斷絕,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