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下 (33)
傷寒纘論卷下 (33)
1. 傷寒纘論卷下
熱退身涼而安靜,雖脈不和,為邪退未久,故尚未平復,不當以脈病人安例之。
問曰:凡病欲知何時得,何時愈。答曰:假令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
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陽得陰則解也,夜半得病,
明日日中愈者,以陰得陽則解也。
問曰:脈有災怪,何謂也。師曰:假令人病,脈得太陽,與形證相應,因為作湯,
比還送湯,如食頃,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師曰:我前來不見此證,
今乃變異,是名災怪。又問曰:何緣作此吐利。答曰:或有舊時服藥,今乃發作,
故名災怪耳。
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形體不仁,乍靜乍亂,此為命絕也,
又未知何藏先受其災,若汗出髮潤,喘不休者,此為肺先絕也,陽反獨留,
形體如烟熏,直視搖頭者,此心絕也,唇吻反青,四肢漐習者,
此為肝絕也,環口黧黑,柔汗發黃者,此脾絕也,溲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
此為腎絕也。
陽反獨留,孤陽亢極,陰氣先竭也,四肢熱習,振掉不寍也,柔汗,冷汗也,
按五藏絕證,有因賊邪勝尅而死者,有本藏之邪,亢極而死者,有子氣過逆,
母氣告竭而死者,有本藏之氣,衰絕而死者,有藏府俱絕而死者,不可一概論也。
又未知何藏陰陽前絕,若陽氣前絕,陰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陰氣前絕,
陽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溫,心下熱也。
傷寒欬逆上氣,其脈散者死,謂其形損故也,脈陰陽俱盛,大汗出不解者死,
脈陰俱虛,熱不止者死,脈至乍疎乍數者死,脈至如轉索者其日死,
讝言妄語身微熱,脈浮大手足溫者生,逆冷脈沉細者,不過一日死矣。
傷寒欬逆上氣,肺病也,脈毛甚則散,肺絕之脈也,陰陽俱盛,大汗出不解,
陰陽交也,陰陽俱虛熱不止,津液竭也,乍疎乍數者死,
其有大小者為難治也,脈至如轉索者其日死,純是邪脈,正氣不能為主也,
讝妄身發熱而手足溫,證脈相應,故主生,讝妄身大熱,
而手足冷,證脈相反,故主死也。
陰陽大論云: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
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最者,以其最成穀厲之氣也,中而即病者,
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熱病,熱病者,
熱極重於溫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冬溫熱病,皆由冬時觸寒所致,非時行之氣也。
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藏於骨髓,至夏變為熱病,不言藏於骨髓者,
脫簡也。內經云: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又云: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白話文:
熱退後身體涼爽且安靜,雖然脈象不和,這是因為邪氣退去不久,所以還沒有完全恢復,不應該用脈象正常的病人來衡量。
有人問:所有疾病要如何知道什麼時候發病,什麼時候痊癒?回答說:假設半夜得病,明天中午痊癒;中午得病,半夜痊癒。這是為什麼呢?中午得病,半夜痊癒,是因為陽氣遇到陰氣而解脫;半夜得病,明天中午痊癒,是因為陰氣遇到陽氣而解脫。
有人問:脈象有災異的情況,是什麼意思?老師說:假設一個人得病,脈象屬於太陽經,與病情症狀相符,於是煮藥給他喝,藥送去後,大約一頓飯的時間,病人就開始劇烈嘔吐,或者腹瀉腹痛。老師說:我以前從未見過這種情況,現在卻出現了變化,這就是所謂的災異。又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嘔吐腹瀉的情況?回答說:可能是以前服用過的藥物,現在又發作了,所以叫做災異。
脈象浮大而有力,出汗像油一樣,呼吸困難喘不過氣,喝水也咽不下去,肢體麻木,時而安靜時而煩躁,這是要死的徵兆。還不知道哪個臟器先受到損害。如果出汗但頭髮濕潤,喘息不止,這是肺臟先衰竭;陽氣獨存,形體像煙熏過一樣,直視前方搖頭,這是心臟衰竭;嘴唇發青,四肢冰冷,這是肝臟衰竭;嘴唇周圍發黑,出汗並且汗液發黃,這是脾臟衰竭;大小便失禁,胡言亂語,眼睛直視前方,這是腎臟衰竭。
陽氣獨存,孤陽亢盛,陰氣先衰竭。四肢發熱,顫抖不安,出汗,是冷汗。分析五臟衰竭的證狀,有的因為邪氣侵襲而死,有的因為本臟的邪氣亢盛而死,有的因為子氣逆亂,母氣衰竭而死,有的因為本臟的元氣衰竭而死,有的因為所有臟腑都衰竭而死,不能一概而論。
還不知道哪個臟器的陰陽先衰竭。如果陽氣先衰竭,陰氣後衰竭,那個人死後身體顏色必定發青;如果陰氣先衰竭,陽氣後衰竭,那個人死後身體顏色必定發紅,腋下溫暖,心窩部位發熱。
傷寒病人咳嗽氣逆上衝,脈象散亂,則會死亡,這是因為形體受損的緣故。脈象陰陽俱盛,大量出汗卻止不住,也會死亡。脈象陰陽俱虛,發熱不止,也會死亡。脈象時疏時數,也會死亡。脈象像繩索一樣,當天就會死亡。胡言亂語,身體微熱,脈象浮大,手腳溫暖,則能活;寒邪逆盛,脈象沉細,則不超過一天就會死亡。
傷寒病人咳嗽氣逆上衝,是肺臟的疾病;脈象微弱到散亂,是肺臟衰竭的脈象;陰陽俱盛,大量出汗卻止不住,是陰陽氣血交戰;陰陽俱虛,發熱不止,是津液枯竭;脈象時疏時數,則會死亡,脈象時而有力時而無力,是難以治療的;脈象像繩索一樣,當天就會死亡,這完全是邪氣的脈象,正氣不能佔主導地位;胡言亂語,身體發熱,手腳溫暖,證狀和脈象相符,所以能活;胡言亂語,身體發熱,手腳冰冷,證狀和脈象相反,所以會死。
《陰陽大論》說:春季氣候溫和,夏季氣候炎熱,秋季氣候清爽,冬季氣候寒冷,這是四季正氣的順序。冬天嚴寒,萬物深藏,人體如果保持溫暖,就不會受寒邪侵害,如果冒犯了寒邪,就稱為傷寒。受損於四季之氣,都能致病,而傷寒最厲害,因為它最容易導致穀氣之邪盛行。受到寒邪立即發病的,稱為傷寒;不立即發病的,寒邪藏在肌膚裡,到春天變成溫病,到夏天變成熱病,熱病比溫病更嚴重。所以,辛苦勞累的人,春季、夏季、冬季的溫病和熱病,都是由於冬天受寒引起的,不是時行之氣。
寒邪藏在肌膚裡,到春天變成溫病;藏在骨髓裡,到夏天變成熱病。不說藏在骨髓裡,是簡略的說法。《內經》說:冬天受寒,春天必定患溫病。又說:違逆冬天的氣候,少陰之氣就不能收藏,腎氣獨自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