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上 (18)
傷寒緒論卷上 (18)
1. 傷寒緒論卷上
但數下之證,百人中之一二人而已。瘟疫愈後脈證,俱平大便二三旬不行,
時時作嘔,此為下格之證,蓋下不通,必返於上,宜調胃承氣熱服,
宿垢頓下嘔吐立止,慎勿驟補少與參耆下焦復閉,嘔吐仍作也。凡客邪貴乎早治,
勿拘於下不厭遲之說,若應下之證,見其無結糞,
以為下之早而引初鞭後溏為例此誤也,不知承氣本為逐邪,非專為結糞而設,
必俟結定血液為熱所搏變證,迭起是猶養虎遺患也,況有平素多濕熱人,溏糞失下,
但蒸作極臭如敗醬藕泥臨死不結者,假如經枯血燥之人或老人血液衰少,
多生燥結在經,所謂不更衣十日無所苦,有何妨害是知燥結,
不致損人毒邪之為殞命也,假令滯下初起質實而頻數窘急者,與大黃下之,
此豈謂結糞而然哉。疫邪傳裏,遺熱下焦小便不利,邪無輸泄經氣鬱滯,
其傳為癉身目如金,宜茵陳蒿湯,若用茵陳五苓,不惟不能退黃,小便亦難得利,
此乃胃家移熱是以大黃為專功也。瘟疫邪在胸膈滿悶心煩嘔喜腹,不滿欲吐不吐,
欲飲不飲,欲食不食,此邪熱與痰飲結聚胸中也,宜瓜蒂散吐之。
邪留血分裏氣壅閉非下之,則斑不出斑出為毒邪外解下後斑漸發,
更不可大下設有下證,宜少與承氣緩緩下之,若大下則中氣不振斑毒內陷則危,
宜用白芍當歸以和血,升麻柴胡白芷以託邪大劑穿山甲末,
以透毒名託裏舉斑湯如下後斑出復大下斑毒隱伏反見循衣撮空,
脈微者前方加人參一錢得補不出者死,凡斑有汗出不徹而熱不退者,
宜白虎湯斑出不透而熱不者,宜舉斑湯,有斑汗並行而並不透者二湯合用。
凡時疫日久失下,自利純臭水晝夜十數行,口燥唇乾舌裂,此熱結傍流也,
急與大承氣一服去其宿垢頓止。凡失下以致循衣撮空,肉惕振戰目不了了,
邪熱愈盛,元神將脫,補之則邪毒愈甚,攻之幾微欲絕,不得已用陶氏黃龍湯治之,
此證不下必死,故用此法,庶幾回生於萬一也,
得下後用生脈散加地黃當歸白芍知母陳皮甘草調之。如方食肉而適病,致停積在胃,
用大承氣湯連下,惟是臭水稀糞,其病不退,必加人參一錢在內,
雖月餘所積之物一便下。凡疫病有首尾能食者,此邪不傳胃切勿絕其飲食,
但不宜過食耳有愈後十數日微渴微熱,不思飲食,此微邪在胃,正氣衰竭,
若強與之,即為食復。凡舌胎自白而漸變黃邪在募原,故白在胃則黃,
胎老變沈香色白者不可下,黃者宜下,黑者急下,下後胎不脫舌刺舌裂,
舌短舌鞭舌卷,皆當下白砂胎黑胎俱下,惟白潤滑澤者,邪尚在募原也,
如別有下證,宜達原飲加大黃,若大汗脈洪長而渴,
未可下宜白虎湯汗更出日赤咽乾,氣噴如火,小便赤黃涓涓作痛,揚手擲足,
白話文:
傷寒緒論卷上 白話文翻譯:
有些病症很少見,一百個人裡只有一兩個。瘟疫痊癒後,脈象和症狀都正常,但大便二三十天不通,經常嘔吐,這是下焦不通的症狀。下焦不通,邪氣必然上逆,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熱服,迅速瀉下宿便,嘔吐就能停止。但要小心,不要急於進補,少量添加人參、黃耆,否則下焦再次閉塞,嘔吐還會繼續。總之,外邪入侵要及早治療,不要拘泥於「下焦不通,可以慢慢治療」的說法。如果符合需要瀉下的症狀,但發現沒有堅硬的宿便,就認為瀉下太早,以瀉下太早導致大便稀溏為例,這是錯誤的。不知道承氣湯主要是為了驅逐邪氣,並不是專門為了治療堅硬的宿便而準備的。等到宿便凝聚,血液被熱邪阻塞而變質,症狀反覆出現,這就好比養虎為患。況且,平素濕熱較多的人,大便稀溏,瀉下不通暢,但排出物極臭,像腐爛的藕泥一樣,臨死前也不成形,這就不需要瀉下。如果像經血枯竭、血燥的人,或老年人血液衰少,多會產生乾燥的宿便,所謂「連續十天不換衣服也沒有什麼痛苦」,這有什麼妨礙呢?可見乾燥的宿便不會危及生命。假如有便秘初期,大便質地堅硬,但排便次數頻繁、窘迫,用大黃瀉下,這怎麼能說是因為宿便呢?疫邪入侵內臟,熱邪停留在下焦,小便不利,邪氣無法排出,經氣鬱滯,就會發展成黃疸,眼睛發黃像金子一樣,應該服用茵陳蒿湯。如果使用茵陳五苓散,不僅不能退黃,小便也不容易通暢,這是因為胃部熱邪移轉到其他部位,所以大黃是針對此症的特效藥。瘟疫邪氣停留在胸膈,胸悶心煩,想吐但吐不出來,想喝水但喝不下,想吃東西但吃不下,這是邪熱和痰飲阻塞在胸中的緣故,應該服用瓜蒂散來催吐。邪氣停留在血分,氣機壅塞,不宜瀉下,否則斑疹不會出現。斑疹出現是因為毒邪外洩,瀉下之後斑疹逐漸出現,更不能大量瀉下。如果出現需要瀉下的症狀,應該少量服用承氣湯,緩緩瀉下。如果大量瀉下,就會導致中氣不足,斑疹毒邪內陷,病情危急,應該使用白芍、當歸以和血,升麻、柴胡、白芷以疏通邪氣,大劑量的穿山甲粉末以透發毒邪,名為「託裏舉斑湯」。瀉下後斑疹出現,如果再次大量瀉下,斑疹毒邪隱伏,反而出現循衣摸空、脈象微弱的症狀,前方藥方要加人參一錢,以補益元氣。如果補益後斑疹還是不能透發,就會死亡。凡是出現斑疹,汗出不暢,熱邪不退,應該服用白虎湯;斑疹不透,熱邪不退,應該服用舉斑湯;斑疹和汗同時出現,但仍不暢,應該兩種藥方合用。凡是時疫久病,沒有瀉下,自行瀉下的大便稀薄,有臭味,晝夜十多次,口燥唇乾,舌頭裂開,這是熱邪阻塞,邪氣外洩,應該緊急服用大承氣湯一劑,去除宿便,迅速止瀉。凡是因瀉下而導致循衣摸空,肌肉跳動,戰慄,眼睛模糊不清,邪熱越來越盛,元神將要脫離,補益的話,邪毒會加重,攻邪的話,病人幾乎就要死亡。不得已,只能用陶氏黃龍湯治療。這種症狀不瀉下必然死亡,所以用這種方法,或許能挽回一線生機。瀉下後,服用生脈散,加上地黃、當歸、白芍、知母、陳皮、甘草調和服用。如果因為吃肉而生病,導致停積在胃中,服用大承氣湯連續瀉下,如果還是稀薄的臭水樣大便,病情沒有好轉,必須加人參一錢。即使是積存在體內一個多月的宿便,也能一次排出。凡是疫病有始有終,能進食的,邪氣沒有傳入胃中,不要阻止其飲食,但不要過量。痊癒後十多天,稍微口渴,稍微發熱,不想吃東西,這是微邪停留在胃中,正氣衰竭。如果強行進食,就會導致疾病復發。舌苔一開始是白色的,漸漸變黃,邪氣停留在募原穴,所以胃中白苔轉為黃苔。舌苔老化,變成沈香色,白色的不要瀉下,黃色的應該瀉下,黑色的要緊急瀉下。瀉下後舌苔沒有脫落,舌頭疼痛,舌頭裂開,舌頭短縮、捲曲,都應該瀉下。白色砂粒狀的舌苔,黑色舌苔都要瀉下,只有白色光滑潤澤的舌苔,邪氣還停留在募原穴。如果還有其他需要瀉下的症狀,應該服用達原飲,加大黃。如果大汗淋漓,脈象洪大有力,口渴,還不能瀉下,應該服用白虎湯。汗出更多,身體發紅,咽喉乾燥,氣息噴出像火一樣,小便赤黃,尿量少,排尿時疼痛,揚手擲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