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傷寒緒論卷下 (5)

1. 傷寒緒論卷下

此寒邪傳裡而變熱,知邪已入府矣,凡傷風則惡風自汗,頭痛發熱,若裏證自汗,

必煩躁惡熱,不惡風寒,B0乎不侔也。又太陽經邪犯本,則汗出而渴,

小便難。陽明經證,則頭目痛,眉稜骨疼,而自汗。陽明府證,則腹滿自汗,

當詳審治之。有汗後惡寒汗不止為表虛,黃耆建中湯,并用溫粉撲之。

有汗多亡陽不止者,桂枝附子湯,小便少者加茯苓。若陰證自汗,必身冷厥逆,

經云:陰氣有餘,則多汗身寒,四逆湯,甚則加人參。溫病誤服表藥,

大汗出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湯。若傷濕則身重自汗,

中暑則脈虛自汗中暍則煩渴自汗,濕溫則妄言足冷自汗,風溫則鼻鼾自汗,

霍亂則吐利自汗,內傷勞倦,則氣口虛火,身熱自汗柔痙則搐搦自汗,

治法各詳總論中。若發熱而利,大汗出,熱反盛,狂言不食,及汗出如油,

喘而不休,汗出如珠,著身不流,柔汗發黃,環口黧黑者,皆不可治。

石頑治郭君升子,素孱弱,有失血證,五月間,患時行疫癘,壯熱昏憒,

煩渴引飲自汗如蒸,其脈時洪大時減少,或用發散和解之劑,躁熱轉劇,

不得已懇治於余,用人參白虎調胃承氣,隨其脈之浮沉,邪之出入,相間而施,

凡兩汗三下,所下皆黃水,至第四次,用黃龍湯,始得結糞五六枚,周身大汗,

熱除而痊,若礙其體虛,而怯於攻擊,則邪熱彌熾,元氣日爍,烏能保有今日乎。

盜汗者,睡即濈濈然汗出,覺則止而不復出矣,蓋邪居於衛而欲入,睡即衛氣行於。

乘表中陽氣不緻,津汗得泄,故但睡而汗出,覺在氣散於表而汗止矣,故雜病盜汗,

責於陰虛血熱,傷寒盜汗,責在半表半裏,為膽有熱,故專用小柴胡湯,

若脈浮緊潮熱盜汗,柴胡桂枝湯,經云:微盜汗出,反惡寒者,表未解也。

又陽明病,當作裡寔,而脈微弦者,必盜汗出。又三陽合病,目合則汗,

熱病白虎湯,傷寒小柴胡湯。溫病熱病得汗後,大熱除而盜汗出,及時疫下後,

盜汗不止,身有微熱,俱宜小柴胡去參半加橘皮。

三陰之症,皆至頸胸中獨三陽經上循於頭,故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

乃陰陽不和邪居表裏之間,故有是證,當以小柴胡湯和之,然瘀血發黃水氣三證,

亦有頭汗,當以證辨之,蓋瘀血頭汗,則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發黃頭汗,

則小便不利,發熱而渴,水氣頭汗,則胸滿喘咳,若半表半裏,則往來寒熱,

亦有微惡寒手足冷脈沉者。大抵頭汗雖主少陽,然屬陽明濕熱,不得發越者最多,

至若額上汗出,而腦後無汗者,定屬陽明無疑。頭汗多有裡實證,

故頭汗而脇下滿,大便堅者,大柴胡湯,頭汗譫語者,調胃承氣湯。

若頭汗而心下懊憹者,為虛煩,梔子豉湯。下血而讝語,頭上汗出,

白話文:

傷寒緒論卷下

寒邪入侵內裡轉化成熱邪,表示邪氣已經侵入臟腑了。凡是傷風感冒,都會惡風、自汗、頭痛發熱,但如果是內裡證候的自汗,則一定會煩躁、惡熱,而不惡風寒,這兩者完全不同。又太陽經邪氣犯病的本位,就會汗出而口渴,小便困難。陽明經的證候,則會頭目疼痛,眉稜骨疼痛,並且自汗。陽明腑證,則會腹部脹滿、自汗,必須仔細審察後再治療。汗出後又惡寒,汗不止,這是表虛,可以用黃耆建中湯,並用溫熱的藥粉敷貼。汗出很多,陽氣不斷耗損,可以用桂枝附子湯,小便少的可以加茯苓。如果是陰證的自汗,必然會身體寒冷、厥逆,經書上說:陰氣過盛,就會多汗且身體寒冷,可以用四逆湯,情況嚴重則可以加人參。溫病誤服治療表證的藥物,導致大汗淋漓、煩渴不止,脈象洪大,可以用白虎湯。如果是傷到濕邪,就會身體沉重、自汗;中暑則脈象虛弱、自汗;中暑脫水則煩渴、自汗;濕溫則胡言亂語、足冷、自汗;風溫則鼻鼾、自汗;霍亂則嘔吐、腹瀉、自汗;內傷勞倦,則氣虛、口乾舌燥、身熱、自汗;痙攣則抽搐、自汗,治療方法詳見總論。如果發熱、腹瀉,大汗淋漓,熱反而加重,病人胡言亂語、不吃東西,以及汗出像油一樣,喘息不止,汗珠像珠子一樣,沾在身上不流動,汗液發黃,口唇烏黑,這些都是不可治療的。

石頑醫生治療郭君升的兒子,他本來就體弱多病,曾有失血的病症,五月間,患了當時流行的疫病,高燒昏迷,煩渴引飲,自汗如蒸,脈象時而洪大時而細小。曾用發散和解的藥物,結果躁熱更加嚴重,不得已向我求治,我用人參白虎湯和調胃承氣湯,根據脈象的浮沉、邪氣的出入,交替使用,一共用了兩次汗法,三次下瀉,下瀉的都是黃水,到第四次,用黃龍湯,才排出五六枚硬糞,全身大汗,熱退而痊癒。如果顧慮到他的體質虛弱,而不敢積極治療,則邪熱會更加旺盛,元氣日漸耗損,還能保住性命嗎?

盜汗是指睡著時就微微出汗,醒來後汗就停止了。這是因為邪氣停留在衛分而想要入侵,睡著時衛氣運行於表,乘著表面的陽氣不足,津液汗液就得以排出,所以睡著時出汗,醒來後氣散於表而汗止。所以,雜病引起的盜汗,歸咎於陰虛血熱;傷寒引起的盜汗,歸咎於半表半裡,為膽有熱,所以專用小柴胡湯。如果脈象浮緊、潮熱、盜汗,用柴胡桂枝湯。經書上說:稍微盜汗,反而惡寒,這是表證未解。又陽明病,應該作為裡實證,而脈象微弱弦細,一定會盜汗。又三陽合病,眼睛閉合就會出汗。熱病用白虎湯,傷寒用小柴胡湯。溫病、熱病出汗後,大熱去除而盜汗出現,以及時疫病下瀉後,盜汗不止,身體有微熱,都應該用小柴胡湯去人參一半,加橘皮。

三陰的病症,都到達頸部胸部,只有三陽經上行於頭部,所以頭部出汗而身體不出汗,藥物從頸部返回,這是陰陽不調,邪氣停留在表裡之間,所以有這種證候,應該用小柴胡湯調和。但是瘀血、發黃、水氣三種證候,也會有頭汗,應該根據證候辨別。瘀血引起的頭汗,則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發黃引起的頭汗,則小便不利,發熱而口渴;水氣引起的頭汗,則胸部脹滿、咳嗽、喘息。如果屬於半表半裡證,則會有往來寒熱,也會稍微惡寒,手腳冰冷,脈象沉弱。總之,頭汗雖然主要屬於少陽,但大多數屬於陽明濕熱,不能發散。至於額頭出汗而後腦勺不出汗,肯定屬於陽明無疑。頭汗大多有裡實證,所以頭汗而脅下脹滿、大便堅硬,用大柴胡湯;頭汗、譫語,用調胃承氣湯;頭汗而心下懊惱煩躁,是虛煩,用梔子豉湯;下血而胡言亂語,頭上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