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下 (42)
傷寒纘論卷下 (42)
1. 傷寒纘論卷下
桂枝、石膏(碎緜裹各六銖)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
分溫服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頃令盡,汗出愈。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二兩去節)、細辛(一兩)、附子(一枚泡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藥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日三服。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二兩去節)、甘草(二兩炙)、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湯(加減法見少陽篇本條下)
柴胡(半斤)、黃苓、人參、甘草(各三兩)、半夏(半升洗)、
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大柴胡湯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
枳實(四枚炙)、大黃(二兩)、生薑(五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此湯治少陽經邪,漸入陽明之府,或誤下引內犯,而過經不解之證,
故於小柴胡方中,除去人參甘草,助陽戀胃之味,而加芍藥枳實大黃之沉降,
以滌除熱滯也,與桂枝大黃湯同義,彼以甘草桂枝兼大黃,兩解太陽誤下之邪,
此以柴胡芩半兼大黃,兩解少陽誤下之邪,兩不移易之定法也。
柴胡桂枝湯
柴胡(四兩)、桂枝、人參、黃芩、芍藥(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
半夏(二合半)、生薑(一兩半切)、大棗(六枚擘)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柴胡桂枝乾薑湯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乾薑(二兩)、栝蔞根(四兩)、
黃芩(三兩)、甘草(二兩炙)、牡蠣(二兩熬)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加芒硝湯
柴胡(半斤)、黃芩、人參、甘草(各三兩)、半夏(半升洗)、
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芒硝(六兩)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內芒硝,再煎又取三升,溫服一升,
不解更服。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四兩)、半夏(二合洗)、大黃(二兩)、桂枝、人參、茯苓、
生姜(切)、龍骨(熬)、牡蠣(熬各一兩半)、鉛丹(一兩水飛)、
大棗(六枚擘)
右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內大黃,切如棋子大,更煮一二沸,去滓,
溫服一升。
此湯治少陽經邪犯本之證,故於本方中,除去甘草黃芩行陽之味,
而加大黃行陰,以下奪其邪,兼茯苓以分利小便,龍骨牡蠣鉛丹,以鎮肝膽之怯,
桂枝以通血脈之滯也,與救逆湯同義,彼以桂枝龍骨牡蠣蜀漆,
白話文:
桂枝石膏湯:桂枝、石膏(分別用碎棉花包裹,各六銖),以上十四味藥材,加水一斗,先煮麻黃一兩,水沸後去掉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過濾去渣,溫服,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間隔約等於煮三斗米的時間,直到出汗病情好轉。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二兩,去節)、細辛(一兩)、附子(一枚,泡去皮後切成八片),以上三味藥材,加水一斗,先煮麻黃,減少至二升,去掉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過濾去渣,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二兩,去節)、甘草(二兩,炙)、附子(一枚,炮去皮),以上三味藥材,加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水沸後去掉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過濾去渣,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小柴胡湯:(加減法見少陽篇本條下)柴胡(半斤)、黃芩、人參、甘草(各三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掰開),以上七味藥材,加水一斗二升,煎煮至六升,過濾去渣後再煎,至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大柴胡湯: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枳實(四枚,炙)、大黃(二兩)、生薑(五兩,切)、大棗(十二枚,掰開),以上八味藥材,加水一斗二升,煎煮至六升,過濾去渣,再煎,溫服一升,每日三次。此方用於治療少陽經邪氣漸漸侵入陽明經,或因誤用下瀉藥導致邪氣內犯,且經脈不通的症狀。因此,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除了人參和甘草(助陽益胃的藥材),而加入了芍藥、枳實、大黃(具有沉降作用的藥材),以清除體內熱滯。此方與桂枝大黃湯意義相近,桂枝大黃湯用甘草、桂枝和合大黃來治療太陽經誤用下瀉藥引起的邪氣,本方則用柴胡、黃芩、半夏和合大黃來治療少陽經誤用下瀉藥引起的邪氣,兩者都是固定的治療方法。
柴胡桂枝湯:柴胡(四兩)、桂枝、人參、黃芩、芍藥(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合半)、生薑(一兩半,切)、大棗(六枚,掰開),以上九味藥材,加水七升,煎煮至三升,過濾去渣,溫服一升。
柴胡桂枝乾薑湯:柴胡(半斤)、桂枝(三兩)、乾薑(二兩)、栝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甘草(二兩,炙)、牡蠣(二兩,熬),以上七味藥材,加水一斗二升,煎煮至六升,過濾去渣,再煎,至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柴胡加芒硝湯:柴胡(半斤)、黃芩、人參、甘草(各三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掰開)、芒硝(六兩),以上八味藥材,加水一斗二升,煎煮至六升,過濾去渣,加入芒硝,再煎至三升,溫服一升,若症狀未解可再次服用。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四兩)、半夏(二合,洗)、大黃(二兩)、桂枝、人參、茯苓、生薑(切)、龍骨(熬)、牡蠣(熬,各一兩半)、鉛丹(一兩,水飛)、大棗(六枚,掰開),以上十一味藥材,加水八升,煎煮至四升,加入切成棋子大小的大黃,再煮沸一、二次,過濾去渣,溫服一升。此方用於治療少陽經邪氣犯於臟腑的症狀,因此在原方基礎上,去除了甘草和黃芩(具有行陽作用的藥材),而加入了大黃(具有行陰作用的藥材),以瀉邪,同時加入茯苓以利尿,龍骨、牡蠣、鉛丹用以鎮驚安神,桂枝則用以疏通經絡。此方與救逆湯意義相近,救逆湯用桂枝、龍骨、牡蠣、蜀漆等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