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緒論卷下 (2)
傷寒緒論卷下 (2)
1. 傷寒緒論卷下
上則巔頂收引頭痛,下有脈沉弦細手足厥冷,此為在經,當歸四逆湯,
若在裏則乾嘔吐涎沫頭痛,吳茱萸湯。太陽中濕,則上有鼻塞吐痰,下有腹滿自利。
少陰中寒,上則入連腦齒,下煩躁爪甲青此真頭痛不治。陽明熱蒸頭痛,
必小便黃赤而短數調胃承氣湯。太陽脈沉,身熱頭痛,為夾陰,黃耆建中湯,
若誤汗不差者,四逆湯溫之。太陽證下之,頭痛未除脣寒面青,指頭微厥,
復發熱者,為表邪內陷於陰分,雖頭痛發熱,不可用表藥,宜竹葉石膏湯。
冬溫發熱頭痛,心煩咽痛自利陽旦湯。溫病熱病,時行疫癘,初起頭痛,
皆不可用表藥,宜黃芩白虎加葱豉,或葛根葱白湯以治外,
涼膈雙解達原承氣加葱豉薑棗,合內外而治之,裏氣一通,頭痛自愈。
內傷火炎,新產血虛皆頭痛,但時痛時止,而無腦後痛者益火,火炎則痛自兩角,
血虛則痛連魚尾以其自內達外故必行少陽部分是以頭痛見兩角者則有少陽風熱與虛火
之別若見額前者,亦有陽明與食積之殊其見腦後者必太陽外感無疑也。
濁陰寒濕之邪,上干清陽之位故使頭重。頭重惡寒,項強不能舉者,
屬太陽汗之則愈。若陰陽易,頭重眼中生花者,逍遙湯下燒裩散。
若眩暈而頭重不能舉者,此雖夾痰,亦屬氣虛,導痰六君選用。
頭脹者,氣虛火炎也,冬溫風溫溫病熱病時行中暍中暑,多有頭重脹痛,
皆是濕熱火氣內燔慎不可用發散藥,如冬溫陽旦湯,風溫萎蕤湯,溫病黃芩湯,
熱病時行中暍,白虎湯中暑清暑益氣湯,此皆傷寒家切務,其他濕痰飲食積疰夏等,
俱有頭瘇脹痛,乃屬雜證,此不復贅。
太陽之脈,從頭下項連風府,故項強為太陽表證,然項強八八如凍烏縮頸,
欲伸而不能自如者,此胃氣不得上升,乃邪將犯陽明之候,若汗出惡風者,
桂枝加葛根湯,無汗惡風者,葛根湯。項強連脇下滿,身熱惡風,
手足溫而渴者,為邪干少陽,小柴胡湯,乃知項強多兼陽明少陽,不可執認太陽也。
又結胸證,項強如柔痙狀,此裏實證,以背為胸之府,背強項亦強也,急下之。
天行時氣發熱,至晚則腰脊痛,頭項強,身重,輕則涼膈,重則雙解,
並加葱白香豉。寒濕項強發痙,汗過汗經虛生風發痙,與陰毒項強,
治法詳總論中。
傷風惡風,見風則怯,密室之中則不惡也,蓋風為陽邪,必傷衛氣,
衛虛則腠理疎而自汗,汗去則脈浮緩也,是以桂枝湯,
專主自汗發熱惡風之證,然寒傷營亦有惡風無汗而喘者,蓋惡寒則有陰陽之異,
惡風悉屬於陽,故惡風未罷者,必當先解其外也。若發汗太過,衛虛亡陽,
遂漏不止,惡風,桂枝加附子湯。風濕熱病寒疫內傷惡風。(詳總論中)
傷寒惡寒,雖身居密室猶自憎寒拘急,甚則寒慄鼓頷向火不能遏其寒,
白話文:
傷寒緒論卷下 白話譯文:
頭痛:
- 頭頂疼痛,牽引感,脈沉弦細,手腳冰冷,這是經絡受阻,用當歸四逆湯。
- 若頭痛伴隨乾嘔、吐涎沫,用吳茱萸湯。
- 太陽經濕邪,則鼻塞、吐痰,腹脹、腹瀉。
- 少陰經受寒,頭痛劇烈,連及腦齒,煩躁不安,指甲青紫,這是真正的頭痛,難以治療。
- 陽明經熱盛頭痛,小便黃赤短少,用調胃承氣湯。
- 太陽經脈沉,發熱頭痛,夾雜陰證,用黃耆建中湯。
- 若錯誤地發汗後病情未改善,用四逆湯溫通。
- 太陽病症向下發展,頭痛未除,嘴唇冰冷,面色青紫,指尖微涼,又發熱,這是表邪內陷陰分,雖然頭痛發熱,但不能用發汗藥,宜用竹葉石膏湯。
- 冬天溫病發熱頭痛,心煩,咽喉痛,腹瀉,用陽旦湯。
- 溫病、熱病、流行疫病初期頭痛,都不可用發汗藥,宜用黃芩白虎加蔥豉湯,或葛根蔥白湯治療外感,涼膈散、雙解達原承氣湯加蔥豉薑棗,內外兼治,裡氣通了,頭痛自愈。
- 內傷火熱,產後血虛都會頭痛,但疼痛時有時無,沒有後腦勺痛,益火。火熱則痛在兩側太陽穴,血虛則痛連及後腦勺(魚尾),因其病邪由內而外,所以必定影響少陽經,因此頭痛在兩側太陽穴者,有少陽風熱和虛火之別;若在額前,則有陽明經實熱和食積之分;若在後腦勺,必定是太陽經外感無疑。
- 濁陰寒濕之邪,上犯清陽之位,導致頭重。頭重、惡寒、項強不能抬頭,屬太陽經,發汗則愈。
- 若陰陽失調,頭重、眼前發花,用逍遙散、燒裩散。
- 若眩暈且頭重不能抬頭,雖然夾雜痰濕,但也屬氣虛,用導痰湯或六君子湯。
- 頭脹,是氣虛火熱。冬天溫病、風溫、溫病、熱病、中暑,大多頭重脹痛,都是濕熱火熱內盛,切忌用發散藥,如冬溫用陽旦湯,風溫用葳蕤湯,溫病用黃芩湯,熱病、中暑用白虎湯、清暑益氣湯。這是傷寒學中必須注意的,其他濕痰、飲食積滯、夏傷等,都有頭部脹痛,屬於雜症,這裡不再贅述。
項強:
- 太陽經脈循行頭項,連接風府穴,所以項強是太陽經表證。項強如凍僵,脖子縮著,想伸展卻不能自如,這是胃氣不能上行,邪氣將要犯陽明經的徵兆,若汗出惡風,用桂枝加葛根湯;無汗惡風,用葛根湯。
- 項強伴隨脅肋脹滿,發熱惡風,手腳溫暖但口渴,是邪氣侵犯少陽經,用小柴胡湯。由此可知,項強多兼陽明、少陽,不可拘泥於太陽經。
- 結胸證,項強如柔軟痙攣樣,這是裡實證,因背為胸之府,背強則項亦強,需急下之。
- 流行時氣發熱,晚上腰脊疼痛,頭項強直,身體沉重,輕者用涼膈散,重者用雙解達原承氣湯,並加蔥白、香豉。
- 寒濕項強致痙攣,汗出過多導致經氣虛弱而生風致痙攣,以及陰毒項強的治療方法,詳見總論。
惡風:
- 感冒惡風,見風就怕,在密室裡就不怕了,這是因為風是陽邪,必然傷及衛氣,衛氣虛弱,則腠理疏鬆而自汗,汗出後脈浮緩,所以桂枝湯專治自汗、發熱、惡風的症狀。但寒邪傷及營氣,也有惡風無汗而喘的,因為惡寒屬陰,惡風屬陽,所以惡風未除,必須先解表。若發汗過度,衛氣虛損,陽氣耗傷,汗液不止,惡風,用桂枝加附子湯。風濕熱病、寒疫、內傷的惡風,詳見總論。
惡寒:
- 傷寒惡寒,即使在密室裡也感到寒冷,身體拘緊,嚴重時寒慄、牙關緊閉,靠近火爐也無法遏制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