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 傷寒纘論卷上 (11)

回本書目錄

傷寒纘論卷上 (11)

1. 傷寒纘論卷上

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大發其汗,致陽氣不能衛外,而汗漏不止,即如水流漓之互辭也,惡風者,

腠理大開,為風所襲也,小便難者,津液外泄,而不下滲,兼衛氣外脫,

而膀胱之氣化不行也,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過汗亡陽,筋脈失養,

兼襲虛風而增其勁也,故加附子於桂枝湯內,溫經散寒,用桂枝湯者和在表之營衛,

加附子者,壯在表之元陽,本非陽虛,是不用四逆也。

發汗後,身疼痛,脈況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此本桂枝證誤用麻黃,反傷營血,陽氣暴盛,故脈反況遲而身痛也,

此脈沉遲與尺遲大異,尺遲乃元氣素虛,此六部皆況遲,為發汗新虛,

故仍用桂枝和營,加芍藥收陰,生薑散邪人參輔正,名曰新加湯,明非桂枝舊法也。

發汗後腹滿者,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

吐下腹脹為實,以邪氣乘虛入裏也,此本桂枝證,誤用麻黃發汗,津液外泄,

脾胃氣虛,陰氣內結,壅而為滿,故以益脾和胃,降氣滌飲為治也。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汗本心之液,發汗後臍下悸者,脾氣虛而腎氣發動也,明係陰邪留著,

欲作奔豚之證,腎邪欲上凌心,故臍下先悸,取用茯苓桂枝,直趨腎界,預伐其邪,

則中宮始得寍靜耳。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發汗過多,誤用麻黃也,誤汗傷陽,胸中陽氣暴虛,故叉手冒心,虛而欲得按也,

本桂枝證,故仍用桂枝甘草湯,以芍藥助陰,薑棗行津,汗後陽虛,故去之。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

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此示人推測陽虛之一端也,陽虛耳聾,與少陽傳經耳聾迥別,亟宜固陽為要也,

叉手冒心,加之耳聾,陽虛極矣,嘗見汗後陽虛耳聾,諸醫施治,不出小柴胡加減,

屢服愈甚,必大劑參附,庶可挽回也。

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故也,

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饑,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

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為小逆。

解肌之法,解散肌表風邪,全不傷動脾胃,若舍此而妄行吐法,吐中亦有發散之義,

所以不惡寒發熱,而反見胃病也,一二日病在太陽,吐之則中饑,口不能食,

三四日在陽明,吐之則不喜糜粥,欲食冷食,皆胃氣受傷之故也,然朝食暮吐,

脾之真陽亦傷,而不能消穀,故為小逆。

關上脈細數者,明係吐傷陽氣所致,嘗見外感之脈,人迎細弱,而氣口連寸反滑數,

大於人迎者,以其曾經涌吐傷胃,胃氣上乘於肺故也。

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為吐之內煩也。

白話文:

傷寒纘論卷上

桂枝加附子湯適用於這種情況。

大量出汗導致陽氣不足以抵禦外邪,汗液持續流失,如同流水般不止。怕風是因為肌膚腠理大開,受風邪侵襲。小便困難是因為津液外洩,不能向下滲透,同時衛氣外洩,膀胱氣化功能失常。四肢略微拘緊,難以屈伸,是因為出汗過多耗損陽氣,筋脈失養,再加上虛風襲擊而加重病情。所以要在桂枝湯中加入附子,溫經散寒。桂枝湯用於調和表層的營衛之氣,加入附子則是用來增強表層的元陽。本質上並非陽氣虛弱,所以不用四逆湯。

發汗後,身體疼痛,脈象遲緩,則用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的新加湯。

這是因為原本是桂枝證,卻誤用麻黃,反而損傷營血,陽氣過盛,所以脈象反而遲緩而身體疼痛。這種脈象沉遲與尺脈遲緩大不相同,尺脈遲緩是元氣本來就虛弱,而這是六部脈象都遲緩,是發汗後新產生的虛弱,所以仍然用桂枝來調和營氣,加芍藥收斂陰液,生薑散邪,人參補益正氣,稱為新加湯,明顯不同於桂枝湯的舊法。

發汗後腹脹,用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

吐瀉腹脹是實證,因為邪氣乘虛而入裡。這是原本是桂枝證,誤用麻黃發汗,津液外洩,脾胃氣虛,陰氣內結,阻塞而導致腹脹,所以用益脾和胃、降氣消痰的方法治療。

發汗後,患者臍下悸動,想要發作奔豚病,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汗液是心液,發汗後臍下悸動,是因為脾氣虛弱而腎氣亢進。說明陰邪停留在體內,想要發作奔豚病,腎邪想要向上侵犯心臟,所以臍下先悸動。使用茯苓桂枝湯,直接作用於腎臟,預先去除邪氣,則心臟才能平靜。

發汗過多,患者雙手交叉捂住胸口,心下悸動,想讓人按壓,用桂枝甘草湯。

發汗過多,誤用麻黃,誤汗傷陽,胸中陽氣暴虛,所以交叉雙手捂住胸口,虛弱而想讓人按壓。這是原本是桂枝證,所以仍然用桂枝甘草湯,因為汗後陽虛,所以去除了芍藥助陰、生薑棗子行津的藥物。

在未把脈之前,病人雙手交叉捂住胸口,醫生讓其咳嗽試探,卻不咳嗽,這一定是兩耳失聰,聽不見聲音。

原因是重度發汗導致陽氣虛弱,所以才會這樣。

這提示人們推測陽氣虛弱的一個方面。陽虛導致耳聾,與少陽經傳導致的耳聾完全不同,必須及時溫補陽氣為要。雙手交叉捂住胸口,再加上耳聾,陽氣虛弱到了極點。曾經見過發汗後陽氣虛弱導致耳聾的病人,許多醫生治療,卻用小柴胡湯加減,服用越多病情越重,必須用大劑量的人參附子,才能挽回。

太陽病應該惡寒發熱,現在卻自汗出,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是因為醫生用吐法治療的緣故。

吐瀉一兩天的人,腹部飢餓,不能進食;吐瀉三四天的人,不喜歡吃稀粥,想吃冷食;早晨吃東西晚上嘔吐,都是因為醫生用吐法治療造成的,這是輕微的逆證。

解肌的方法,是疏散肌表風邪,完全不損傷脾胃。如果捨棄這種方法而妄用吐法,雖然吐法也有發散邪氣的作用,所以不惡寒發熱,反而出現胃病。一兩天病在太陽經,吐法治療則腹部飢餓,不能進食;三四天病在陽明經,吐法治療則不喜歡吃稀粥,想吃冷食,都是胃氣受損的緣故。然而早晨吃東西晚上嘔吐,脾臟的真陽之氣也受損傷,不能消化食物,所以是輕微的逆證。

關上脈細數,說明是吐法損傷陽氣造成的。曾經見過外感病的脈象,人迎脈細弱,而氣口、寸口脈反而滑數,強於人迎脈,是因為曾經用涌吐法損傷胃氣,胃氣上逆犯肺的緣故。

太陽病用吐法治療,太陽病應該惡寒,現在反而不惡寒,不願靠近衣服,這是吐法導致內熱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