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明代醫學家薛己對前人婦科著作進行深入整理與發揮,成就了《校註婦人良方》這部在中國醫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婦科專著。此書並非憑空創作,而是薛己在南宋名醫陳良甫《婦人良方》基礎上進行校訂、增補註釋並附載己身臨床醫案而成,充分體現了他繼承與創新的學術思想。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共收錄方劑一百五十首,內容廣泛,涵蓋了婦女從青春期到更年期可能遇到的各種生理、病理狀況,包括月經不調、白帶異常、妊娠期問題、產後病以及乳腺疾病等,為後世婦科臨床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書中的「序」明確點出了婦科疾病的特殊性與診治難度。作者認為「病一也,而婦人為難。醫一也,而識病為難。」婦女的生理特點「陰濁勝而陽明微」,加上情緒(七情)波動頻繁且不易「發而中節」,導致其病症往往複雜多變,「常浮於男子什九」。因此,診斷病因尤為困難。薛己在序中表達了他對古代醫學經典《素問》、《難經》的研習,強調察色辨脈、辨證論治的重要性。他讚揚陳良甫的《婦人良方》篇帙精要,而自己的「校註」工作,正是通過「補註,附以治驗」,使其內容更為完善和實用,以期幫助醫者更好地理解和認識婦人病症中最難識別的部分。這也體現了薛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校註婦人良方》的內容編排邏輯清晰。上卷專論月經不調,這也是婦科中最常見、最基礎的問題。薛己認為月經病病因複雜,歸結於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勞累過度等多方面因素,並提出「辨證施治」是核心原則。例如,他會根據不同的病因,建議使用不同的方劑(如四君子湯、逍遙散、桂枝茯苓丸加減),體現了中醫「異病同治」或「同病異治」的靈活思路。然而,從提供的「用藥宜禁」章節可以看出,薛己的辨證施治 far goes beyond simply linking a symptom to a formula. 他對每一種方劑的應用都附加了嚴格的條件限制。

「用藥宜禁」這一章節是本書極具臨床指導意義的部分,它不僅列出了應慎用或暫用的情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替代方案和更深層次的病機分析。薛己在此強調,對於看似相同的症狀,必須回歸到脾胃、肝腎等臟腑的功能狀態,以及氣血、陰陽的虛實層面去辨別。例如,他指出月經不通若因脾胃虛弱不能生血,應補脾和胃(用六君、當歸),而非僅用通經藥;若因陰虛發熱導致月經不調,則應滋陰補腎(用六味地黃丸),而非僅用艾附丸溫補。這種層層深入、直指病本的思維方式,要求醫者在遣方用藥時必須細緻入微,避免機械套用。

薛己在「用藥宜禁」中尤其重視脾胃和氣血在婦女病中的作用,並反覆提及補益氣血、滋養化源的重要性。他警告醫者不可輕易使用黃柏、知母等苦寒傷陰之品,特別是在患者已經存在陰虛或氣血不足的情況下。即使病症表面上看是外邪侵襲所致,薛己也認為其根本原因往往是「氣內虛而外邪湊襲」,因此治療仍應兼顧扶正,常用補益氣血的方劑(如八珍湯、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加減。這反映了他對「虛」的病機高度警惕,並將固護元氣置於重要位置。對於妊娠期間的用藥,他更是謹慎,會根據孕婦的具體體質(厚味安逸 vs. 芻蕘勞役)和病情(胎動不安、腹痛下血)來選擇或調整方藥,甚至對胎死腹中的情景提供了鑑別和處理方法,這些都彰顯了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對生命的高度負責。

中卷重點探討白帶異常的治療。與月經病類似,薛己強調白帶病也應根據病因辨證,如陰虛火旺、濕熱下注、肝鬱血瘀等不同病機,採用知柏地黃丸、二妙丸、桃紅四物湯等相應方劑加減運用。這同樣是將帶下病與全身臟腑氣血失調聯繫起來,而非視為局部濕熱問題。

下卷則針對妊娠、產後及乳癰等婦女特殊時期和特定病症。妊娠期間的調養和產後的護理是預防疾病的關鍵,薛己提醒醫者注意避免勞累、受寒、受熱等因素。對於產後常見的乳癰(乳腺炎),他也提出了根據乳汁淤積或不通等不同情況,採用通乳散、乳香甘草湯等方劑治療。這一部分的內容體現了對婦女全生命週期的關懷以及對具體病症的實用治療方法。

從書中提供的「精血篇論」可見,《校註婦人良方》不僅是臨床經驗的匯總,也融合了深厚的醫學理論基礎。篇中引用褚澄遺書和丹溪先生的觀點,探討了精血的生成、運行、虧損以及與臟腑(脾、肝、腎)和陰陽的關係。文中「氣常有餘,血常不足」的觀點,以及對腎精、肝血、脾胃的論述,奠定了本書在氣血、陰陽、臟腑辨證方面的理論基石,也解釋了為何薛己在臨床上如此注重補益氣血、滋養陰陽。對於不同年齡階段婦女(一七、二七)的生理變化,乃至不同季節(夏月、冬藏)的養生注意事項,薛己亦有所論及,將婦科治療置於天地人整體觀念之中。

《校註婦人良方》的影響深遠,被譽為明清時期重要的婦科經典之一。清代醫家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對書中部分方劑進行了改動和增補,近代溫病學家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也曾引用此書方劑,這些都從側面證明了本書在學術界的廣泛流傳和應用價值,即使在理論爭鳴或學派分歧的背景下,其臨床實用性依然得到認可。

總體而言,《校註婦人良方》是一部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傑出婦科著作。薛己通過對陳良甫原著的校註與發揮,系統性地闡述了婦科常見病的病因病機、辨證思路和方藥運用。其對辨證施治原則的強調,特別是在「用藥宜禁」中展現出的靈活權變、注重病本、謹慎用藥的臨床智慧,至今仍對中醫婦科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實用性強,對後世婦科學的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無愧於「良方」之名。


用藥宜禁 (1)

用藥宜禁 (2)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一 (14)

卷一 (15)

卷一 (16)

卷一 (17)

卷二

卷三 (1)

卷三 (2)

卷四 (1)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六 (1)

卷六 (2)

卷六 (3)

卷七 (1)

卷八 (1)

卷九 (1)

卷九 (2)

卷九 (3)

卷九 (4)

卷九 (5)

卷十 (1)

卷十 (2)

卷十 (3)

卷十 (4)

卷十 (5)

卷十 (6)

卷十 (7)

卷十一 (1)

卷十一 (2)

卷十一 (3)

卷十二 (1)

卷十二 (2)

卷十二 (3)

卷十二 (4)

卷十二 (5)

卷十三 (1)

卷十四 (1)

卷十四 (2)

卷十四 (3)

卷十四 (4)

卷十五 (1)

卷十六 (1)

卷十六 (2)

卷十六 (3)

卷十六 (4)

卷十六 (5)

卷十六 (6)

卷十七 (1)

卷十七 (2)

卷十七 (3)

卷十八 (1)

卷十九 (1)

卷十九 (2)

卷二十 (1)

卷二十一 (1)

卷二十二 (1)

卷二十三 (1)

卷二十三 (2)

卷二十四 (1)

卷二十四 (2)

卷二十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