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9)
卷一 (9)
1. 崩中漏血生死脈方論第十七
婦人崩中漏下之症,已見前論,按其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緊,大則為芤,緊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其脈為牢,婦人半產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脈大緊實數者死。又脈急疾者死,遲者生。又云:尺寸脈虛者漏血,脈浮者俱不治。
愚按:前症闡《內經》微旨,濟無窮夭札,須固胃為善。蓋胃為五臟之本源,人身之根蒂。所用治法,當參前後論。
白話文:
婦女出現崩中漏下症狀,之前已有論述。根據寸口脈診斷,脈弦而大,弦代表緊,大代表虛,緊代表寒,虛代表虛弱,虛寒相互交搏,脈象則顯得牢固。婦女產後出現赤白漏下不止的情況,脈象小而虛滑者可生,脈象大而緊實者則會死亡。另外,脈象急疾者死亡,脈象遲緩者可生。此外,寸口脈虛弱者會漏血,脈象浮者則都無法治癒。
我認為,上述症狀的解釋符合《內經》的精髓,可以挽救無數垂危的生命,關鍵在於固胃。因為胃是五臟的根本,是人體的根基。治療方法應參照之前論述。
2. 附治驗
一婦人年將七十,素有肝脾之症,每作則飲食不進,或胸膈不利,或中脘作痛,或大便作瀉,或小便不利。余用逍遙散加山梔、茯神、遠志、木香而愈。後憂女孀居,不時吐紫血,其病每作,先倦怠而後發熱。經曰:積憂傷肺,積思傷脾。肺脾受傷,致是令子母俱病,不能攝血歸經而致前症,遂以前藥加炒黑黃連三分,吳茱萸二分,頓愈。復因怒,吐赤血甚多,躁渴垂死。
白話文:
一位婦人,年紀將近七十,平時就患有肝脾方面的疾病,每當發病時就食慾不振,或是胸膈不舒,或是胃脘疼痛,或是腹瀉,或是小便不暢。我用逍遙散,加上山梔、茯神、遠志、木香,治療後她的病就痊癒了。
後來她因為擔心女兒寡居,經常吐紫血,每次發病之前,都會先感到疲倦乏力,之後就發熱。醫書上說:「積憂傷肺,積思傷脾。」肺脾受損,導致母女倆都生病了,無法收攝血液回到經脈,所以才會出現之前的症狀。於是,我在之前藥方中加入炒黑黃連三分,吳茱萸二分,她的病就馬上好了。
之後,她又因為生氣,吐了大量的鮮血,並且出現煩躁口渴,奄奄一息的狀況。
此血脫也,法當補氣,乃用人參一兩,苓、朮、當歸各三錢,陳皮、炮黑乾薑各二錢,炙草、木香各一錢,一劑頓止。
一婦人年六十有四,久鬱怒,頭痛寒熱,春間乳內腫痛,服流氣飲之類益甚,不時有血如經行。又因大驚恐,飲食不進,夜寐不寧。此因高年去血過多,至春無以生髮肝木,血虛火燥,所以至晚陰旺則發赤。經云:肝藏魂。魂無所附,故不能寐。先以逍遙散加酒炒黑龍膽草一錢,山梔一錢五分,二劑腫痛頓退,又二劑而全消。
白話文:
這個人血氣虧虛,應該要補氣,可以用人參一兩,茯苓、白朮、當歸各三錢,陳皮、炮黑乾薑各二錢,炙甘草、木香各一錢,一劑就能止住血。
一位六十四歲的婦人,長期鬱悶生氣,頭痛發熱,春天乳房腫痛,服用流氣飲之類的藥反而加重病情,經常會有經期般的出血。後來又因為受到驚嚇,食慾不振,夜裡也睡不好。這是因為她年紀大了,失血過多,春天缺乏生髮肝氣的能量,導致血虛火燥,所以晚上陰氣旺盛時就會發熱。古書記載,肝臟藏魂,魂魄無依無靠,所以無法入睡。先用逍遙散加上酒炒黑龍膽草一錢,山梔一錢五分,服用兩劑,腫痛就馬上減輕,再服用兩劑就完全消退了。
再用歸脾湯加炒梔、貝母,諸症悉愈。
表弟方健甫內,五十歲,辛丑患血崩,諸藥罔效。壬寅八月,身熱體痛,頭暈涕出,吐痰少食,眾作火治,展轉發熱,絕粒數日。余診之曰:脾胃久虛,過服寒藥,中病未已,寒病復起。遂用八味丸料一服,翌早遂索粥數匙。再服食倍,熱減痛止,乃服八味丸而愈。癸卯秋,因勞役憂怒,甲辰夏病復作,胸飽發熱,脊痛腰疼,神氣怫鬱,或作內傷,或作中暑,崩血便血,煩渴引飲,粒米不進,昏憒時作,脈洪大,按之微弱。此無根之火,內虛寒而外假熱也。
白話文:
再用歸脾湯加炒梔子、貝母,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表弟方健甫,五十歲,辛丑年患上血崩,各種藥物都無效。壬寅年八月,他出現身體發熱疼痛、頭暈流鼻涕、吐痰食慾不振的症狀,大家認為是熱症,用火療治,結果反覆發熱,不吃不喝好幾天。我診斷後說:他的脾胃長期虛弱,服用過多寒涼藥物,原本的疾病沒有治好,又出現寒症。於是,我用八味丸,他服下一劑,第二天早上就喝了幾匙粥。再服用兩劑,發熱和疼痛都減輕了,然後繼續服用八味丸,病就好了。癸卯年秋天,他因為勞累憂慮憤怒,甲辰年夏天病又發作了,胸部脹滿發熱,脊背疼痛腰部酸痛,精神萎靡不振,有時像內傷,有時像中暑,血崩便血,口渴想喝水,一點米飯都吃不下,昏昏沉沉,脈象洪大,按壓後微弱。這是無根之火,體內虛寒而外在表現為熱症。
以十全大補加附子一劑,遂食粥三四匙,崩血漸減。日服八味丸,始得全愈。(備見《女科撮要》)
柏葉散,治元氣虛弱,崩中漏血,年久不愈,亦治白帶。
柏葉(炒),續斷(酒炒),川芎,當歸,生地黃,鱉甲(炙),龜甲(炙),禹餘糧(各一兩五錢),阿膠(炒),赤石脂(煅),牡蠣(煅),地榆,艾葉(炒),鹿茸(炙,各五錢)
白話文:
服用了一劑十全大補湯加入附子,病人只吃了几口粥,崩血就逐渐减少了。每天服用八味丸,最后完全康复。(出自《女科撮要》)
柏葉散可以治疗元气虚弱、崩漏不止、久治不愈,以及白带。
柏叶(炒)、续断(酒炒)、川芎、当归、生地黄、鳖甲(炙)、龟甲(炙)、禹余粮(各一两五钱)、阿胶(炒)、赤石脂(煅)、牡蠣(煅)、地榆、艾叶(炒)、鹿茸(炙,各五钱)
上為末,每服二錢,粥飲調下。
地黃丸,治足三陰虧損,經行數日不止,或兼帶下,無子。
熟地黃(自制),山茱萸肉,蕪荑仁(各一兩),乾薑(三錢,炮),白芍藥(微炒),代赭石(各一兩),白殭蠶(炒),厚朴(薑製,各三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日三服。許學士云:凡婦人有白帶,多致不產育,宜速治之。故扁鵲過邯鄲,聞婦人有此病,遂自鳴帶下醫以就治之。
白話文:
這是一種叫做地黃丸的藥方,用來治療足三陰經虧損導致的月經量多、時間長,甚至伴隨白帶,以及不孕等問題。藥方包括熟地黃、山茱萸、蕪荑仁、乾薑、白芍藥、代赭石、白殭蠶、厚朴等藥材,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溫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古人認為婦女有白帶問題,容易導致不孕,應及時治療。就像扁鵲在邯鄲聽到婦女患有白帶病,就主動前去治療一樣。
白芷散,治下元虛弱,赤白帶下,或經行不止等症。
白芷(一兩),海螵蛸(一枚,燒),胎髮(一團,煅)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白話文:
白芷散
功效: 治疗下元虚弱,赤白带下,或月经不止等症。
组成:
- 白芷(一两)
- 海螵蛸(一枚,烧)
- 胎发(一团,煅)
用法:
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温酒调服。
3. 附方
東垣益胃升陽湯,治血脫,當益其氣。蓋先補胃氣,以助生髮之氣,故曰陽生陰長。諸甘藥為之先務,舉世皆以為補氣,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陽生陰長之理。故先理胃氣,則血歸於脾矣,故曰脾統血。
東垣升麻除濕湯(二方見二十卷第九論)
東垣升陽益胃湯,治肺脾胃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身體沉重,口乾,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食少,食不消,灑淅惡寒,而或微熱,崩帶不止。(方見三卷第十三論)
白話文:
李東垣的益胃升陽湯,用來治療血虛脱,要先補益氣血。因為補益胃氣可以促進陽氣的生髮,所以說「陽生陰長」。各種甘味藥物是補益氣血的首要之務,世人皆認為甘味可以補益氣血,但其實甘味可以生血,這就是「陽生陰長」的道理。所以先調理胃氣,則血歸脾臟,這就是「脾統血」的原理。
李東垣的升麻除濕湯和升陽益胃湯,分別記載在《東垣醫統》的第二十卷第九論和第三卷第十三論。
李東垣的升陽益胃湯,用來治療肺脾胃虛弱,導致的怠惰嗜睡、四肢無力、身體沉重、口乾舌燥、食慾不振、大便不調、小便頻數、食少消化不良、怕冷發熱、崩漏不止等症狀。
十全大補湯
逍遙散
歸脾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八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逍遥散、归脾汤(这三种方剂见于二十四卷第四论),以及八味丸(方剂见于二十四卷第十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