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10)
卷一 (10)
1. 婦人白濁白淫方論第十八
婦人小便白濁白淫,由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用金鎖正元丹;若心虛而致,用平補正心丹、降心丹、威喜丸;若思慮傷脾,用四七湯,吞白丸子,更以烏沉湯加茯苓、益智。
愚按:前症若元氣下陷,用補中氣益氣湯;脾胃虧損,六君加升麻、柴胡;脾經鬱結,歸脾加黃柏、山梔;肝經怒火,龍膽瀉肝湯,虛則用加味逍遙散。宜與帶下參看主治。
白話文:
婦女小便白濁帶有白色分泌物,是心腎不交,水火失調所致,可用金鎖正元丹治療;若因心虛引起,則用平補正心丹、降心丹、威喜丸;若因思慮過度傷脾,則用四七湯,服用白丸子,並用烏沉湯加入茯苓、益智。
另外,若病症伴隨元氣下陷,則用補中氣益氣湯;若脾胃虛損,則用六君湯加入升麻、柴胡;若脾經鬱結,則用歸脾湯加入黃柏、山梔;若肝經怒火,則用龍膽瀉肝湯,虛弱者則用加味逍遙散。這些症狀也可能與帶下症相關,需一起參考治療。
2. 附治驗
一婦人善怒,或小腹痞悶,或寒熱往來,或小便頻數,時下白淫,藥久不愈,面青口苦。余以為積憤而不能發散所致,用龍膽瀉肝湯而愈,用加味逍遙散、八珍湯而安。
鎖精丸,治下元虛弱,小便白濁,或白帶淋漓,小便頻數。
破故紙(炒),青鹽,白茯苓(去皮),五味子(炒,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或酒下。
白話文:
一位婦女容易生氣,經常感到小腹脹悶、寒熱交替、小便頻繁,並伴隨白帶異常,服用藥物很久都沒有好轉,臉色蒼白,口苦。我認為是積壓的怒氣無法疏解導致的,於是用龍膽瀉肝湯治療,病症痊癒。之後又用加味逍遙散和八珍湯調理,使她身體恢復健康。
鎖精丸用於治療下元虛弱、小便白濁、白帶過多、小便頻繁等症狀。
將破故紙(炒)、青鹽、白茯苓(去皮)、五味子(炒)等分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粒,用鹽湯或酒送服。
固精丸,治胞氣虛寒,小便白濁,或小便無度等症。
牡蠣(煅),菟絲子(酒浸,蒸,炒),韭子(炒),龍骨煅,五味子(炒),白茯苓(去皮),桑螵蛸(酒炙),白石脂(煅,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鹽湯下。
白話文:
固精丸
功效: 治理因胞宮氣虛寒所導致的小便白濁、小便失禁等症狀。
組成:
- 牡蠣(煅燒)
- 菟絲子(酒浸泡、蒸、炒)
- 韭子(炒)
- 龍骨(煅燒)
- 五味子(炒)
- 白茯苓(去皮)
- 桑螵蛸(酒炙)
- 白石脂(煅燒),各等份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 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
3. 附方
補中益氣湯
六君子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歸脾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龍膽瀉肝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這兩方藥方見於《傷寒雜病論》二十四卷第六論)、歸脾湯(方見《傷寒雜病論》二十四卷第四論)以及龍膽瀉肝湯(方見《傷寒雜病論》二十四卷第八論)都是常見的中醫藥方。
4. 婦人天癸過期方論第十九
許學士云:婦人經脈過期不及,腰腹疼痛,或七七數盡而月經下者,宜用當歸散治之。
愚按:前症若肝腎虛熱,用當歸散;肝血虛熱,四物加柴、梔、丹皮;肝火內動,小柴胡加山梔、丹皮;肝火血燥,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火,加味歸脾湯;肝脾鬱火,歸脾、逍遙兼服;肝腎虧損,歸脾、六味兼服。仍與前後月經不調治驗同用。
白話文:
許學士說:婦女月經周期不正常,超過或未到預期時間,腰腹疼痛,或已到七七之齡(49歲)而月經仍然出現者,宜用當歸散治療。
我認為:上述症狀若屬肝腎虛熱,則用當歸散;若屬肝血虛熱,則用四物湯加柴胡、梔子、丹皮;若屬肝火內動,則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丹皮;若屬肝火血燥,則用加味逍遙散;若屬脾經鬱火,則用加味歸脾湯;若屬肝脾鬱火,則歸脾湯、逍遙散合用;若屬肝腎虧損,則歸脾湯、六味地黃丸合用。這些治療方法也適用於前後月經不調的患者。
5. 附治驗
一婦人年五十,內熱晡熱,經水兩三月一至,此血虛有熱,用逍遙加山茱萸治之而愈。後有痰作渴,或小便不調,或頭暈白帶,用六味丸而安。
當歸散
當歸(酒洗),川芎,白芍藥,黃芩,白朮(炒,各半兩),山茱萸肉(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日三服。氣虛去芩,加桂心一兩。
白話文:
一位五十歲的婦女,內熱體質,下午特別燥熱,月經兩個多月才來一次。這是血虛有熱的表現,服用逍遙散加山茱萸治療後痊癒。後來出現痰多、口渴、小便不調、頭暈、白帶等症狀,服用六味丸便好了。
當歸散的組成是:當歸(酒洗)、川芎、白芍、黃芩、白朮(炒,各半兩),山茱萸肉(一兩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調和,每天服用三次。如果患者氣虛,則去除黃芩,加入桂心一兩。
6. 附方
四物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加味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卷第四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白話文:
四物湯、小柴胡湯、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和六味丸,這些方劑分別記載在《傷寒論》二十四卷第六論、第二論、二十卷第四論和第十一論中。
7. 婦人血分水分腫滿方論第二十
婦人經水不通,則化為血;血不通,則復化為水。故先因經水斷絕,後至四肢浮腫,致小便不通,名曰血分,宜用椒仁丸。若先因小便不通,後身面浮腫,致經水不通,名曰水分,宜用葶藶丸。經脈不通而化為水,流走四肢,悉皆腫滿,亦名血分,其症與水症相類,實非水也,用人參丸。
愚按:前症或因飲食起居失養,或因六淫七情失宜,以致脾胃虛損,不能生髮統攝,氣血乖違,行失常道。若先因經水斷絕,後至四肢浮腫,小便不通,血化為水,名曰血分,宜用椒仁丸治之;若先小便利,後至身面浮腫,經水不通,水化為血,名曰水分,宜用葶藶丸治之。
白話文:
婦女如果經期不順,血液無法流通,就會轉化為水;而如果血液無法流通,就會再次轉化為水。因此,如果先出現經期停止,之後四肢浮腫、小便不通,這就是血分的問題,應該服用椒仁丸。但如果先出現小便不通,之後身體和臉部浮腫,導致經期不順,這就是水分的問題,應該服用葶藶丸。當經脈不通導致血液轉化為水,流到四肢造成腫脹,這也稱為血分,雖然症狀類似水腫,但實際上並非水腫,應該服用人參丸。
過去的症狀可能是因為飲食起居不當,或是受到六淫七情影響,導致脾胃虛損,無法正常運化氣血,造成氣血失調,運行失常。如果先出現經期停止,之後四肢浮腫、小便不通,血液轉化為水,這就是血分,應該服用椒仁丸治療;如果先出現小便不通,之後身體和臉部浮腫,經期不順,水轉化為血液,這就是水分,應該服用葶藶丸治療。
此屬形氣不足,邪淫隧道,必用此藥以宣導其邪,而佐以補輔元氣之劑,庶使藥力有所仗而行,則邪自不能容,而真氣亦不至於復傷矣。大凡月水不通,凝結於內,久而變為血瘕,血水相併,亦為水腫。
白話文:
這屬於身體虛弱、病邪侵入經脈的情況,必須使用這種藥物來清除病邪,再配合一些能夠滋養和增強元氣的方子,才能讓藥效發揮作用,使得病邪無法存留,同時也能避免正氣再次受到損傷。一般來說,如果女性在月經期間出現阻塞的情況,在長期下來可能會轉化成為血液凝聚而成的瘤塊,當血液與水分混合在一起時,也可能會導致水腫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