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11)
卷一 (11)
1. 附治驗
一婦人月經不調,晡熱內熱,飲食少思,肌體消瘦,小便頻數,或用濟陰丸,月經不行,四肢浮腫,小便不通。余曰:此血分也。朝用椒仁丸,夕用歸脾湯漸愈。服人參丸兩月而愈。仍專用歸脾湯,五十餘劑而平。
一婦人面目浮腫,月經不通,此水分也。朝用葶藶丸,夕用歸脾湯,漸愈。更用人參丸兼服而全愈。
一婦人素性急,先因飲食難化,月水不調,或用理氣化痰藥,反肚腹膨脹,大便泄瀉;又加烏藥、蓬朮,肚腹腫脹,小便不利;加豬苓、澤瀉,痰喘氣急,手足厥冷,頭面肢體腫脹,指按成窟,脈沉細,右寸尤甚。余曰:此脾肺虛冷,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滲泄之令不行,生化之氣不運。
白話文:
一位婦女月經不調,下午發熱,體內有熱感,食慾不佳,精神不振,身體消瘦,小便次數頻繁。我給她用了「濟陰丸」,但月經仍然沒有來,四肢浮腫,小便不順暢。我說:「這是血分的問題。」早上給她服用「椒仁丸」,晚上服用「歸脾湯」,病情逐漸好轉。服用「人參丸」兩個月後完全康復。之後持續服用「歸脾湯」,服用五十多劑後身體恢復正常。
另一位婦女面部浮腫,月經不通,這是水液代謝的問題。早上給她服用「葶藶丸」,晚上服用「歸脾湯」,病情逐漸好轉。之後再加服「人參丸」,完全康復。
一位婦女天生脾氣急躁,之前因為飲食難以消化,導致月經不調,曾服用理氣化痰的藥物,結果反而造成肚子脹氣,大便腹瀉;又加服烏藥、蓬朮,肚子脹得更厲害,小便也不順暢;再加服豬苓、澤瀉,出現痰喘氣急,手腳冰冷,頭面和四肢腫脹,按下去會留下坑洞,脈象沉細,右寸脈尤其明顯。我說:「這是脾肺虛寒,不能調節水液,水液無法向下輸送到膀胱,滲泄的功能失調,生化之氣無法運作。」
東垣云;水飲留積,若土在雨中則為泥矣。得和氣暖日,水濕去而陽化,自然萬物生長。喜其脈相應,遂與金匱加減腎氣丸料服之,小便即通,數劑腫脹消半,四肢漸溫,自能轉側。又與六君加木香、肉桂、炮姜,治之全愈。後不戒七情,不調飲食,頓作泄瀉,仍用前藥,加附子五分而安。
椒仁丸,治血分。
椒仁,甘遂,續隨仁,附子(炮),郁李仁黑牽牛(炒),五靈脂(去石),當歸,吳茱萸,玄胡索,芫花(酒炒),石膏(各二錢),信砒,膽礬(各一錢),斑蝥(糯米炒),芫青(各三十個,糯米炒黃去頭足)
白話文:
東垣說:「水飲停積在體內,就像土塊遇雨就會變成泥巴一樣。如果遇到溫暖和煦的天氣,水濕就會蒸發散去,陽氣化生,自然萬物就能生長。我觀察到患者的脈象與此相符,於是給他服用金匱中的加減腎氣丸,結果他的小便立刻通暢,服藥幾劑後腫脹消退一半,四肢逐漸溫暖,也能自行翻身。我又用六君湯加木香、肉桂、炮姜治療,患者終於痊癒。後來患者不注意控制情緒,飲食也不規律,突然出現腹瀉,我又用之前的藥方,再加入附子五分,就安穩下來了。」
椒仁丸,用於治療血分病症。
藥方:椒仁、甘遂、續隨仁、附子(炮製)、郁李仁黑牽牛(炒)、五靈脂(去石)、當歸、吳茱萸、玄胡索、芫花(酒炒)、石膏(各二錢),信砒、膽礬(各一錢),斑蝥(糯米炒)、芫青(各三十個,糯米炒黃去頭足)。
上為末,麵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陳皮湯送下。
人參丸,治月經不利,血化為水,流走四肢,悉皆腫滿。
人參,當歸,大黃(蒸熟,切,焙),桂心,瞿麥穗,赤芍藥,白茯苓(各三兩),葶藶(炒,別研,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米飲下。
葶藶丸,治水分。
甜葶藶(炒,別研,五錢),續隨仁(五錢,別研),乾漆末(一兩)
白話文:
上藥研成細末,做成麵糊丸,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十丸,用陳皮湯送服。
人參丸,治療月經不調,血液化為水,流向四肢,導致全身腫脹。
人參、當歸、大黃(蒸熟、切片、焙乾)、桂心、瞿麥穗、赤芍藥、白茯苓(各三兩)、葶藶(炒熟,單獨研磨,一兩)
上藥研成細末,用煉蜜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葶藶丸,治療水腫。
甜葶藶(炒熟,單獨研磨,五錢)、續隨仁(五錢,單獨研磨)、乾漆末(一兩)
上用棗肉丸桐子大。每服七丸,煎扁竹湯下。如大便利,減續隨子、葶藶各一錢,加白朮半兩。
小調經散,治經水失道,流入四肢浮腫。(方見產後四肢浮腫)
白話文:
上用棗肉丸,桐子要大颗。每次服用七丸,用煎好的扁竹汤送服。如果大便通畅,就减少续随子、葶藶各一钱,增加白术半两。
小调经散,治疗经水失常,流入四肢导致浮肿。(具体方剂见产后四肢浮肿章节)
2. 附方
歸脾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金匱加減腎氣丸(方見二十二卷第十論)
六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白話文:
《金匱要略》中記載了歸脾湯、加減腎氣丸和六君子湯三個方劑,分別位於二十四卷第四論、二十二卷第十論和二十四卷第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