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1. 卷二
2. 眾疾門
(經脈不調眾疾生焉,故以次之)
白話文:
(因為經脈如果不調和,各種疾病就會隨之而來,所以這被列在後面依次說明。)
(如果人體的經脈運作不順,就會引發各種疾病,因此接下來會依序解釋這些疾病。)
3. 《產寶》方論第一
古人治婦人,別著方論者,以其胎妊生產崩傷之異,況鬱怒倍於男子,若不審其虛實而治之,多致夭枉。
愚按:前說誠為精確。諺云:寧治十男子,莫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莫治一小兒。義可見矣。
白話文:
古人對於治療婦女,特別單獨撰寫了處方和理論,這主要是因為婦女在懷孕、分娩、以及身體崩潰受傷的情況與男性有顯著差異,再加上她們的情緒波動,如鬱悶、憤怒等,往往比男性更為強烈。如果在治療時不詳細判斷她的身體狀況是虛弱還是實證,隨便施藥,很容易導致病情惡化或無辜死亡。
我認為:前面所提到的觀點確實非常精確。有句俗語說:寧願治療十個男人,也不要治療一個女人;寧願治療十個女人,也不要治療一個小孩。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
4. 《博濟方》論第二
夫人將攝順理,則氣血調和,六淫不能為害。若勞傷血氣,則風冷乘之,脾胃一傷,飲食漸少,榮衛日衰,肌膚黃燥,而無光澤。若人大腸則下利,若入關元則絕嗣。故婦人病有三十六種,皆由衝任勞損而致。蓋衝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會海,其病皆見於少陰。太陽之經,當於此候之。
愚按:前論精密,學者當從此類推之。
白話文:
如果人們遵循正確的生活方式來調養身體,那麼氣血就能保持和諧,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也就無法對我們造成傷害。但一旦過度勞累,導致血氣受損,風寒就會趁虛而入。脾胃一旦受傷,食慾就會逐漸減少,身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也會隨之減弱,皮膚因此變得黃色乾燥,失去原有的光澤。若病情影響到大腸,就會引發腹瀉;若影響到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則可能導致無法生育。因此,婦女的疾病大約有三十六種,都是由於衝脈和任脈勞損所導致的。因為衝脈和任脈是十二經絡的交匯點,這些病症通常都會在腎經上表現出來。在太陽經絡上的症狀,都應當從這裡進行觀察。
我認為:前面的理論非常精確細緻,學習中醫的人應該從這裡開始,推廣應用到其他相關理論。
5. 寇宗奭論第三
婦人雖有別科,然亦有不能盡聖人之法。岐伯曰:凡病察其形氣相得則易治,形氣相失則難治。又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今富貴之家,身處帷幔,出手診候,不能盡望聞問切之情,率爾投藥,烏可盡其術乎!況醫者質問諄諄,病家遂謂業術不精而不信,豈能使藥之奏效耶!丹溪云:凡人之形,長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蒼,厚不及薄。
而況肥人濕多,瘦人火多,白者肺氣虛,黑者腎氣足,形色既殊,臟腑亦異,外證雖同,治法迥別。所以肥人責脈浮,瘦人責脈沉,躁人疑脈緩,緩人疑脈躁,以其不可概觀也。若夫病勢危急,必須察色以觀其外,診脈以知其內,醫之道,庶乎不至於有誤矣!
府庠徐道夫母,胃脘當心痛極,右寸關俱無,左雖有,微而欲絕,手足厥冷。余以上部無脈,不吐,為不治。然察其眼胞上下青黯,此脾虛肝木所勝,以參、朮、茯苓、陳皮、甘草補中益氣,以木香和胃氣行肝氣,以吳茱萸散脾胃之寒,止心腹之痛,遂急與一劑,連服二次,再進,諸病悉愈。
白話文:
【寇宗奭論第三】
女性雖然有專門的科別,但有時候還是無法完全遵循古聖先人的醫學法則。古代醫學家岐伯曾經說過:「只要病患的身體狀況和氣色相匹配,那麼病情就比較容易治療;反之,如果身體狀況和氣色不匹配,治療就會變得困難。」他又說:「診斷疾病的方法,應觀察病患的勇怯程度,以及骨骼、肌肉、皮膚等部位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瞭解病情,進行診斷。」
然而,在富貴人家裡,醫生只能在帷幔後診脈,無法全面地望、聞、問、切,就這樣隨便開藥,怎麼可能發揮出全部的醫術呢?況且,醫生詢問病情時若太過詳盡,病患反而會認為醫生技術不精,因而不信賴,這又如何能讓藥物發揮效果呢?
丹溪先生曾說:「一般來說,高個子不如矮個子健康,壯碩的人不如瘦削的人健康,肥胖的人不如消瘦的人健康。皮膚白皙的人不如膚色黝黑的人健康,膚色嬌嫩的人不如膚色蒼老的人健康,皮膚厚重的人不如皮膚薄的人健康。」
更何況肥胖的人通常水分較多,瘦弱的人火氣較大,皮膚白皙的人肺氣虛弱,皮膚黝黑的人腎氣充足,每個人的外形和膚色各不相同,體內的臟腑狀況自然也不同,即使表面症狀相似,治療方法也會大相逕庭。因此,對於肥胖的人,要注重表層的脈象;對於瘦削的人,要注重深層的脈象;對於焦躁不安的人,要懷疑脈搏平緩;對於溫和的人,要懷疑脈搏急躁。因為這些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若病勢危急,必須從觀察面色來瞭解外部情況,通過診脈來瞭解內部狀況,這樣醫生纔不會犯錯!
以徐道夫母親為例,她胃脘部靠近心臟的位置劇烈疼痛,右手的寸關兩脈都沒有脈象,左手雖然有脈,但也微弱至極,幾乎快要消失,四肢冰冷。我根據上部無脈,且無嘔吐症狀,判斷為無法治療。然而,我注意到她的眼瞼上下呈青黑色,這是脾虛導致肝氣旺盛的徵兆。於是,我用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甘草補充中氣,用木香調和胃氣和肝氣,用吳茱萸散去脾胃的寒氣,緩解心腹疼痛。我立即為她開了一劑藥,連續服用兩次,再次服用後,所有病症全數消失。
6. 《通用方》序論第四
夫通用方者,蓋產前後皆可用也。或一方治諸症,不可入於專門,當通變而施治,烏可泥也。
加減四物湯,治血虛月經不調,腰腹作痛,崩中漏下,半產,產後惡露內停,或去血過多而痛。(方見第八卷十三論)
愚按:血虛之症,若肝脾血燥,用加味逍遙散。肝火血燥,用八珍湯加山梔、牡丹皮。肝經風熱血燥,用六味地黃丸。肝脾火燥血虛,用四物、柴胡、山梔。肝經氣血虛弱,用四君、芎、歸、熟地。腎水涸而肝血虛,用六味地黃丸。金剋木而肝血虛,與心火亢而肝血虛,亦用前丸。
若氣虛而血弱,用補心湯。胃氣陷而血虛,用補中益氣湯。脾氣弱而血虛,用六君子湯。脾氣鬱而血虛,用加味歸脾湯。大凡血虛之症,或氣虛血弱,或陽氣脫陷,或大失血,以致發熱煩渴等症,必用四君、歸、耆,或獨參甘溫之劑,使陽旺則陰生,其病自愈。若用寒涼降火,乃速其危也。
交加散,治經脈不調,腹中撮痛,或結聚癥瘕,產後中風。
生地黃(一斤,取汁),生薑(十二兩,取汁)
上以地黃汁炒姜渣,薑汁炒地黃渣,干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芍藥、玄胡索、當歸、蒲黃、桂心各一兩,沒藥、紅花各五錢,尤效。
補中丸,治氣血俱虛諸症。即八珍湯為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白話文:
【通用方序論第四】
通用方,是指這種方子在產前和產後都能使用。有的方子可以治療多種病症,它不屬於特定的疾病類別,應當靈活變通來施治,不能固守成規。
像是「加減四物湯」,用於治療血虛導致的月經不調,腰腹疼痛,崩漏,半產,產後惡露滯留,或者失血過多導致的疼痛。(方子詳見第八卷十三論)
個人認為,對於血虛的情況,如果肝脾血燥,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若是肝火血燥,可以使用八珍湯加上山梔、牡丹皮。肝經風熱血燥,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肝脾火燥血虛,可以用四物、柴胡、山梔。肝經氣血虛弱,可以用四君子湯、芎、歸、熟地。腎水不足導致肝血虛,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金剋木導致肝血虛,以及心火旺盛導致肝血虛,也可以使用上述的丸藥。
如果氣虛血弱,可以使用補心湯。胃氣下降導致血虛,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導致血虛,可以使用六君子湯。脾氣鬱悶導致血虛,可以使用加味歸脾湯。通常血虛的病症,可能是氣虛血弱,或者是陽氣衰弱,或是大量失血,導致發燒、口渴等症狀,必須使用四君子湯、芎、耆,或者單獨使用人參、甘草等溫補的藥物,讓陽氣旺盛,陰氣就能生成,病情自然會好轉。如果使用寒涼的藥物降火,反而會加重病情。
「交加散」,用於治療月經不調,腹部疼痛,或有結聚癥瘕,產後中風。
生地黃一斤,取汁,生薑十二兩,取汁
以上兩種材料,用地黃汁炒薑渣,薑汁炒地黃渣,乾燥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調和服用。加上芍藥、玄胡索、當歸、蒲黃、桂心各一兩,沒藥、紅花各五錢,效果更佳。
「補中丸」,用於治療氣血雙虛的各種症狀。即是把八珍湯製成丸藥。(方子詳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7. 附方
加味歸脾湯
加味逍遙散
八珍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四物湯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四方見二十卷第六論)
獨參湯(方見三卷第十三論)
白話文:
-
加味歸脾湯:在原有的歸脾湯基礎上,添加了其他草藥成分。
-
加味逍遙散:在原本逍遙散的基礎上,增強或添加了其他藥材。
-
八珍湯:一種由八種珍貴草藥組合而成的湯劑。
-
六味丸:由六種主要成分製成的丸狀藥物。
-
四物湯:一種由四種草藥組成的湯劑。
-
四君子湯:由四種具有滋補作用的草藥組成的湯劑。
-
六君子湯:一種由六種草藥組成,具有滋補和調理作用的湯劑。
-
補中益氣湯:用於補充中氣,增強體力的一種湯劑。
-
獨參湯:主要成分為人參的一種滋補湯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