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三 (1)
卷三 (1)
1. 婦人中風諸症方論第一
夫中風者,因內虛而中之也。蓋風為四時八方之氣,常以冬至之日,自坎而起。從其鄉來者,主長養萬物,否則名為虛風,賊害萬物。從背而入,或中腑,或中臟,或中血脈經絡,其症或肢體不遂,或手足偏枯,或痰涎壅塞,或口眼歪斜,或牙關緊急,或腰背反張。若眼開口閉,涎流失音者,難治:如眼閉口開,鼾睡遺尿者死。
中風中氣,皆用蘇合香丸。中氣用三生飲,若作風治,百無一生。
愚按:中風者,即《內經》所謂偏枯、風痱、風懿、風痹是也,而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之分焉。夫中腑者為在表,中臟者為在裡,中血脈者為在中。在表者宜微汗,在裡者宜微下,在中者宜調榮。中腑者多著四肢,如手足拘急不仁,惡風寒。此數者病淺,皆易治,用加減續命湯之類。
白話文:
中風是因為身體虛弱,被外界的風邪入侵所致。風氣來自四面八方,每年冬至時節,會從北方開始吹起。順應時節的風氣,能滋養萬物,反之,則稱為虛風,會傷害萬物。虛風從背部入侵,可能侵犯內臟、五臟六腑或血脈經絡,導致肢體麻痺、手腳萎縮、痰涎阻塞、口眼歪斜、牙關緊閉或腰背反弓。如果眼睛張開、嘴巴閉合,口水流出、失聲,則難以治療;若眼睛閉合、嘴巴張開,打鼾、尿床,則必死無疑。
中風或中氣,都可用蘇合香丸治療。中氣可用三生飲治療,如果當作風寒治療,則百無一成。
我認為,中風就是《內經》中提到的偏枯、風痱、風懿、風痹,可以分為中腑、中臟、中血脈三種。中腑屬於外在,中臟屬於內在,中血脈屬於中間。外在的病症,應該微微出汗;內在的病症,應該微微瀉下;中間的病症,應該調理氣血。中腑病症多集中在四肢,例如手腳僵硬麻木、怕風寒。這些病症比較輕微,容易治療,可以用加減續命湯等方劑。
中臟者多滯九竅,如眼瞀者,中於肝;舌不能言者,中於心;唇緩便秘者,中於脾;鼻塞者,中於肺;耳聾者,中於腎。此數者病深,多難治。中血脈者,外無六經之證,內無便溺之阻,肢不能舉,口不能言,用大秦艽湯主之。中腑者,多兼中臟,如左關脈浮弦,面目青,左脅偏痛,筋脈拘急,目瞤,頭目眩,手足不收,坐踞不得,此中膽兼中肝也,用犀角散之類。
如左寸脈浮洪,面舌赤,汗多惡風,心神顛倒,言語謇澀,舌強口乾,忪悸恍惚,此中小腸兼中心也,用麻黃散之類。如右關脈浮緩,或浮大,面唇黃,汗多惡風,口喎語澀,身重,怠惰嗜臥,肌膚不仁,皮肉瞤動,腹膨不食,此中胃兼中脾也,用防風散之類。如右寸脈浮澀而短,面色白,鼻流清涕多喘,胸中冒悶短氣,自汗聲嘶,四肢痿弱,此中大腸兼中肺也,用五味子湯之類。
白話文:
中臟部位疾病容易阻塞九竅,比如眼睛模糊不清,是肝臟受損;舌頭說不出話,是心臟受損;嘴唇鬆弛便秘,是脾臟受損;鼻子不通氣,是肺臟受損;耳朵聽不見,是腎臟受損。這些疾病都屬於病症深沉,通常難以治療。
若疾病影響到血脈,則外在沒有六經的症狀,內在也沒有大小便不通暢的阻礙,但四肢無法舉起,嘴巴說不出話,可以用大秦艽湯治療。
若疾病影響到腑臟,通常會伴隨著中臟的病症,比如左關脈浮弦,面色青白,左側脅肋疼痛,筋脈拘急,眼睛跳動,頭昏眼花,手腳不能收攏,坐立不安,這是膽臟受損同時影響到肝臟,可以用犀角散之類的藥物治療。
比如左寸脈浮洪,面舌紅,出汗多怕風,神志顛倒,言語含糊不清,舌頭僵硬口乾,心慌意亂,這是小腸受損同時影響到心臟,可以用麻黃散之類的藥物治療。
比如右關脈浮緩,或者浮大,面唇黃,出汗多怕風,口歪語澀,身體沉重,嗜睡懶惰,皮膚失去知覺,皮肉跳動,肚子脹滿不想吃東西,這是胃臟受損同時影響到脾臟,可以用防風散之類的藥物治療。
比如右寸脈浮澀而短,面色蒼白,鼻子流清涕,呼吸困難,胸悶氣短,自汗聲音嘶啞,四肢無力,這是大腸受損同時影響到肺臟,可以用五味子湯之類的藥物治療。
如左尺脈浮滑,面目黧黑,腰脊痛引小腹,不能俯仰,兩耳虛鳴,骨節疼痛,足痿善恐,此中膀胱兼中腎也,用獨活散之類。此皆言真中風也,而有氣血之分焉。蓋氣虛而中者,由元氣虛而賊風襲之,則右手足不仁,用六君子湯加鉤藤、薑汁、竹瀝;血虛而中者,由陰血虛而賊風襲之,則左手足不仁,用四物湯加鉤藤、竹瀝、薑汁;氣血俱虛而中者,則左右手足皆不仁也,用八珍湯加鉤藤、薑汁、竹瀝。其與中風相類者,則有中寒、中濕、中火、中氣、食厥、勞傷、房勞等症。
白話文:
如果左腳的脈搏浮滑,面色黝黑,腰脊疼痛並蔓延到小腹,無法彎腰和仰頭,兩耳空虛作響,骨節疼痛,腳無力並且容易恐懼,這就表示膀胱和腎臟同時受損,可以用獨活散之類的藥物治療。這些症狀都是真中風,但又分為氣虛和血虛兩種。氣虛而中風的人,是因為元氣不足被邪風侵襲,導致右手和腳麻木,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鉤藤、薑汁、竹瀝來治療;血虛而中風的人,是因為陰血不足被邪風侵襲,導致左手和腳麻木,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鉤藤、竹瀝、薑汁來治療;氣血俱虛而中風的人,則左右手腳都會麻木,可以用八珍湯加上鉤藤、薑汁、竹瀝來治療。除了中風之外,還有一些類似的症狀,例如中寒、中濕、中火、中氣、食厥、勞傷、房勞等等。
如中於寒者,謂冬月卒中寒氣,昏冒口噤,肢攣惡寒,脈浮緊,用麻黃、桂枝、理中湯之類。中於暑者,謂夏月卒冒炎暑,昏冒痿厥,吐瀉喘滿,用十味香薷飲之類。中於濕者,丹溪所謂東南之人,多因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用清燥湯之類,加竹瀝、薑汁。中於火者,河間所謂非肝木之風內中,六淫之邪外侵,良由五志過極,火盛水衰,熱氣怫鬱,昏冒而卒僕也,用六味丸。四吞子。
獨參湯之類。內有恙怒傷肝,火動上炎者,用柴胡湯之類。中於氣者,七情過極,氣厥昏冒,或牙關緊急,用蘇合香丸之類,誤作風治者死。食厥者,過於飲食,胃氣自傷,不能運化,故昏冒也,用六君子加木香。勞傷者,過於勞役,耗損元氣,脾胃虛衰,不任風寒,故昏冒也,用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因為寒氣入侵而昏迷,比如冬天突然受寒,出現昏迷、口緊閉、肢體抽搐、怕冷、脈搏浮緊,可以用麻黃、桂枝、理中湯等藥物治療。如果一個人因為暑氣入侵而昏迷,比如夏天突然暴露在酷熱中,出現昏迷、四肢無力、嘔吐、腹瀉、呼吸困難,可以用十味香薷飲等藥物治療。如果一個人因為濕氣入侵而昏迷,就像丹溪先生所說,南方人多因濕土產生痰液,痰液生熱,熱氣生風,可以用清燥湯等藥物治療,並加入竹瀝和薑汁。如果一個人因為火氣入侵而昏迷,就像河間先生所說,不是肝木之風內在引起的,而是六淫邪氣從外界侵入,多半是因為情緒過度,導致火氣旺盛,水氣不足,熱氣鬱結,出現昏迷,可以用六味丸、四吞子等藥物治療。如果一個人因為內心郁怒傷肝,火氣上炎而昏迷,可以用柴胡湯等藥物治療。如果一個人因為情緒過度而昏迷,比如七情過極,氣機逆亂,出現昏迷、牙關緊閉,可以用蘇合香丸等藥物治療,如果誤以為是風寒引起的而治療,就會有生命危險。如果一個人因為過度飲食而昏迷,比如飲食過量,胃氣受損,無法消化食物,導致昏迷,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木香治療。如果一個人因為過度勞累而昏迷,比如過度勞役,耗損元氣,脾胃虛弱,抵抗力下降,容易受風寒侵襲,導致昏迷,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
房勞者,因腎虛精耗,氣不歸源,故昏冒也,用六味丸。此皆類中風者也。夫《內經》主於風,河間主於火,東垣主於氣,丹溪主於濕,余之斯論,僭補前人之闕也。若夫地之南北,人之虛實,固有不同,其男子女人,大略相似,當與後論參看,通變治之。
白話文:
以上文本的意思是:房事過度的人因為腎虛、精液消耗太多,導致元氣無法回歸本來的位置,所以會感到頭暈目眩,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治療。這些症狀都和中風有些相似。在《內經》裡主要強調的是「風」,《河圖》則是強調「火」,《東崑石書》注重「氣」,《朱震亨》著重在「溼」,我的這篇論述,只是越俎代庖彌補了前人的遺漏而已。如果考慮到地理位置的不同(南北方)以及個人身體狀況的好壞,當然有所不同,但是男性和女性的大致情況還是相仿的,應該要和其他理論相互參考,並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治療。
2. 附治驗
靳閣老夫人,先胸脅脹痛,後四肢不收,自汗如水,小便自遺,大便不實,口緊目瞤,飲食頗進,十餘日矣。或以為中臟,公甚憂。余曰:非也。若風既中臟,真氣既脫,惡症既見,禍在反掌,焉能延之?乃候其色,面目俱赤,而面或青。診其脈,左三部洪數,惟肝尤甚。余曰:胸乳脹痛,肝經血虛,肝氣否塞也。
四肢不收,肝經血虛,不能養筋也。自汗不止,肝經風熱,津液妄泄也。小便自遺,肝經熱甚,陰挺失職也。大便不實,肝木熾盛,克脾土也。遂用犀角散四劑,諸症頓愈。又用加味逍遙散,調理而安。後因鬱怒,前症復作,兼發熱嘔吐,飲食少思,月經不止,此木盛剋土,而脾不能攝血也,用加味歸脾湯為主,佐以加味逍遙散,調補肝脾之氣,清和肝脾之血而愈。後每遇怒,或睡中手足抽搐,復用前藥即愈。
白話文:
靳閣老夫人的病症,起初是胸脅脹痛,後來四肢不收、自汗如水、小便自遺、大便不實、口緊目瞤,食慾倒還不錯,已經持續十多天了。有人認為是中臟出了問題,閣老因此十分憂心。我說:「不是的。如果風邪已經侵犯中臟,真氣已經耗損,惡症已經出現,禍事近在眼前,怎麼還能延續呢? 」
我觀察她的面色,發現臉色和眼色都泛紅,但臉上偶爾又出現青色。診脈時,發現左手三部脈象洪數,尤其以肝脈最為明顯。我說:「胸乳脹痛是因為肝經血虛,導致肝氣鬱結。
四肢不收是因為肝經血虛,無法滋養筋脈。自汗不止是因為肝經風熱,導致津液外泄。小便自遺是因為肝經熱盛,陰氣不足而失職。大便不實是因為肝木過盛,剋制脾土。」
於是,我開了四劑犀角散,所有症狀頓時消失。之後,又用加味逍遙散調理,讓她恢復健康。
後來,因為她鬱怒,以前的症狀又復發了,同時還出現發熱嘔吐、食慾不振、月經不停的情況。這是因為肝木過盛剋制脾土,導致脾臟無法攝血。我以加味歸脾湯為主,佐以加味逍遙散,調補肝脾之氣,清熱和血,最終痊癒。
之後,只要她遇到怒氣,或是睡夢中手足抽搐,服用之前的藥物就能痊癒。
大參朱云溪母,於九月內忽仆地痰昧,不省人事,唇口喎斜,左目緊小,或用痰血之劑,其勢稍緩。至次年四月初,其病復作,仍用前藥,勢亦漸緩。至六月終,病乃大作,小便自遺,或謂風中於臟,以為不治。余診之,左關弦洪而數,此屬肝火血燥也。遂用六味丸加五味、麥門、芎、歸,一劑而飲食頓進,小便頓調。
隨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山梔、鉤藤、丹皮而安。至十月,復以傷食,腹痛作瀉,左目仍小,兩關尺脈弦洪鼓指,余以六君加木香、吳茱、升麻、柴胡,一劑而痛瀉俱緩。復以六君加肉果、故紙一劑,諸脈頓平,痛瀉俱止。余謂:左關弦洪,由肝火血燥,故左目緊小;右關弦洪,由肝邪乘脾,故唇口喎斜;腹痛作瀉,二尺鼓指,由元氣下陷。
白話文:
朱云溪的母親,在九月間突然昏倒在地,神智不清,口歪眼斜,左眼緊閉,當時用了一些化痰止血的藥物,病情稍微緩解。到了次年四月初,病情再度發作,還是用之前的藥物,病情也漸漸緩和。到了六月底,病情嚴重惡化,大小便失禁,有些人認為是風邪入侵臟腑,認為無藥可救。
我診斷後發現,左關脈洪大而數,這是肝火血燥的表現。於是用六味丸加五味子、麥冬、川芎、當歸,一劑藥下去,飲食馬上恢復正常,小便也恢復正常。
接著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山梔子、鉤藤、丹皮來安穩病情。到了十月,又因為飲食不當,腹痛腹瀉,左眼仍然緊閉,兩關脈和尺脈洪大有力,我用六君子湯加木香、吳茱萸、升麻、柴胡,一劑藥下去,疼痛和腹瀉都減緩了。再用六君子湯加肉果、故紙一劑,所有脈象都恢復正常,疼痛和腹瀉也都停止了。
我分析道:左關脈洪大,是因為肝火血燥,所以左眼緊閉;右關脈洪大,是因為肝邪入侵脾臟,所以口歪眼斜;腹痛腹瀉,二尺脈有力,是因為元氣下陷。
設以目緊口喎,誤作風中,投以風藥;以腹痛泄瀉,誤作積滯,投以峻劑,復耗元氣,為害甚矣。後以陽虛惡寒,圍火過熱,致痰喘,誤服寒劑而卒。
一婦人因怒仆地,語言謇澀,口眼喎斜,四肢拘急,汗出遺尿,六脈洪大,肝脈尤甚,皆由肝火熾盛。蓋肝主小便,因熱甚而自遺也,用加味逍遙散加鉤藤,及六味丸尋愈。
一老婦兩臂不遂,語言謇澀,服祛風之藥,反致筋攣骨痛。余謂此肝火血虛所致,用八珍湯補氣血,用地黃丸補腎水,佐以排風湯,年餘而愈。
白話文:
假設病人眼睛緊閉嘴巴歪斜,誤以為是風邪入侵,就給他服用治療風邪的藥物;如果病人腹痛腹瀉,誤以為是積食停滯,就給他服用峻猛的藥物,反而損傷元氣,危害很大。之後又因為陽氣不足畏寒,內熱過盛,導致痰喘,又錯誤地服用寒涼藥物而死亡。
一位婦女因為生氣倒在地上,說話含糊不清,嘴巴和眼睛歪斜,四肢僵硬,出汗且尿失禁,六脈洪大,尤其是肝脈,都是因為肝火旺盛。由於肝主小便,因為熱氣太盛而導致尿失禁,所以使用加味逍遙散加入鉤藤,以及六味丸,不久就痊癒了。
一位老婦女雙臂不能動,說話含糊不清,服用祛風的藥物,反而導致筋攣骨痛。我認為這是肝火旺盛、血虛所導致,就用八珍湯補氣血,用地黃丸補腎水,再佐以排風湯,一年多後就痊癒了。
一婦人經行,口眼歪斜,痰涎壅盛,此血虛而肝火動,用加味逍遙散加牡丹皮治之尋愈。後因飲食停滯,口吐痰涎,此脾氣虛,不能攝涎歸經也,用六君子二十餘劑而安。
一婦人因怒,口眼歪斜,痰涎上湧,口噤發搐,此脾肺氣虛而肝木旺,用六君子加木香、鉤藤、柴胡治之,漸愈。又用加味歸脾湯,調理而安。
一產婦勤於女工,忽仆地,牙關緊急,痰喘氣粗,四肢不遂,此氣血虛而發痙。朝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夕用八珍湯加半夏,各三十餘劑,不應。此氣血之未復,藥之未及也。仍用前二湯,又五十餘劑尋愈。
白話文:
一位婦女月經期間,出現口眼歪斜、痰多等症狀,這是因為血虛導致肝火上升,醫生開了加味逍遙散加牡丹皮治療,很快就痊癒了。後來因為飲食不當,導致口吐痰涎,這是脾氣虛弱,無法將痰液運回經絡的緣故,醫生開了六君子湯二十多劑,才恢復正常。
另一位婦女因為生氣,出現口眼歪斜、痰液上涌、嘴巴緊閉抽搐的症狀,這是脾肺氣虛而肝木旺盛導致,醫生開了六君子湯加木香、鉤藤、柴胡治療,逐漸好轉。之後又用加味歸脾湯調理,身體才恢復健康。
一位產婦因為勞累過度,突然倒地,牙關緊閉、痰多喘息、四肢麻痺,這是氣血虛弱導致的痙攣。醫生早上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治療,晚上用八珍湯加半夏,各服用三十多劑,病情沒有好轉。這是因為氣血尚未恢復,藥物效果還未發揮。醫生繼續用之前的兩種湯劑,又服用五十多劑才痊癒。
一婦素有內熱,月經不調,經行後四肢不能伸,臥床半載,或用風濕痰火之劑,不效。其脈浮緩,按之則澀,名曰瘈症,屬風寒所乘。用加味逍遙散加肉桂、防風,四劑頓愈,更以八珍湯調理兩月餘而瘥。
一婦人素經行後期,因勞怒四肢不能屈,名曰瘲症,此血虛而風熱所乘。先用八珍湯加鉤藤、柴胡漸愈,更佐以加味逍遙散,調理而痊。
一婦人四肢攣屈,煩痛自汗,小便短少,畏見風寒,脈浮弦緩,此氣血虛而風寒濕熱相搏。先用東垣清燥湯漸愈,再用加味逍遙散及八珍湯加牡丹皮而痊。
白話文:
一位婦女平時體內有熱,月經不正常,月經來完後四肢無法伸直,臥床半年,曾經使用治療風濕痰火的中藥,但都沒有效果。她的脈搏浮而緩慢,按下去感覺粗糙,稱為瘈症,屬於風寒入侵。使用加味逍遙散加上肉桂、防風,四劑藥就痊癒了,接著再用八珍湯調養兩個多月,身體就完全恢復健康。
一位婦人平時月經週期較長,因為勞累和生氣導致四肢無法彎曲,稱為瘲症,這是因為氣血虛弱,又被風熱侵襲。先用八珍湯加上鉤藤、柴胡,病情逐漸好轉,接著再用加味逍遙散調理,就痊癒了。
一位婦人四肢僵硬彎曲,感到煩躁疼痛,並且自汗,小便量少,怕冷,脈搏浮而弦,這是因為氣血虛弱,風寒濕熱互相交纏。先用東垣清燥湯,病情逐漸好轉,再用加味逍遙散和八珍湯加上牡丹皮,就痊癒了。
一婦人素有火,忽然昏瞶,瘈瘲抽搐,善伸數欠,四肢筋攣,痰涎上升,此肺金燥甚,血液衰少而然也。用清燥湯、六味丸兼服,尋愈。
一婦人肢節作痛,不能轉側,惡見風寒,自汗盜汗,小便短少,雖夏亦不去衣,其脈浮緊,此風寒客於太陽經。用甘草附子湯,一劑而瘥。
一婦人因怒發搐,嘔吐痰涎,口噤昏憒,氣口脈大於人迎,此氣滯而食厥。用平胃散加茯苓、半夏、木香治之而蘇,更以六君子加木香漸愈。乃去木香,又二十餘劑而痊。
一婦人元氣素虛,勞則體麻發熱,痰氣上攻,或用烏藥順氣散、祛風化痰丸之類,肢體痿軟,痰涎自出,面色萎黃,形體倦怠,而脾肺二脈虛甚,此氣虛而類風。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十全大補湯漸愈。又用加味歸脾湯調理,尋愈。
白話文:
一位婦女平常就容易上火,突然昏迷,四肢抽搐,喜歡伸懶腰打哈欠,四肢筋骨緊縮,痰液向上涌,這是因為肺部乾燥嚴重,血液不足所致。服用清燥湯和六味丸,很快就痊癒了。
一位婦女四肢關節疼痛,不能翻身,怕冷風,容易出汗,盜汗,小便量少,即使在夏天也不肯脫衣服,脈象浮緊,這是風寒侵入太陽經所致。服用甘草附子湯,一劑就痊癒了。
一位婦女因生氣而抽搐,嘔吐痰液,嘴巴緊閉,昏迷不醒,氣口脈象比人迎脈象大,這是氣滯導致食厥。服用平胃散加入茯苓、半夏、木香治療,很快甦醒,再服用六君子湯加木香逐漸恢復。之後停掉木香,又服用了二十多劑才完全康復。
一位婦女原本元氣虛弱,勞累就會四肢麻木發熱,痰氣上涌,曾經服用烏藥順氣散、祛風化痰丸等藥物,但是四肢仍然軟弱无力,痰液自流,面色發黃,身體疲倦,脾肺兩脈虛弱,這是氣虛導致類似風寒的症狀。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十全大補湯,逐漸恢復。之後又服用加味歸脾湯調理,很快痊癒。
一婦人體肥胖,頭目眩暈,肢體麻木,腿足痿軟,自汗身重,其脈滑數,按之沉緩。此濕熱乘虛也,用清燥、羌活二湯漸愈,更佐以加味逍遙散全愈。
一婦人口眼歪斜,四肢拘急,痰涎不利而惡風寒,其脈浮緊。此風寒客於手足陽明二經,先用省風湯二劑,後用秦艽升麻湯而愈。
一婦人素性急,患肝風之症,常服搜風順氣丸、秦艽湯之類。後大怒吐血,唇口牽緊,小便頻數,或時自遺。余以為肝火旺而血妄行,遂用小柴胡湯加山梔、牡丹皮,漸愈。五年之後,又大怒吐血,誤服降火祛風化痰之劑,大便頻數,胸滿少食。用清氣化痰之劑,嘔而不食,頭暈口乾,不時吐痰。
白話文:
一位婦女體型肥胖,經常感到頭昏眼花,四肢麻木,腿腳無力,容易出汗,身體沉重,脈搏滑數,按壓時沉而緩慢。這是由於濕熱之邪乘虛而入造成的。可以使用清燥、羌活二湯逐漸治療,再輔以加味逍遙散可以徹底痊癒。
一位婦人嘴巴和眼睛歪斜,四肢僵硬,痰液不易排出且怕冷,脈搏浮緊。這是風寒之邪侵入手足陽明二經導致的。先服用省風湯兩劑,再服用秦艽升麻湯即可痊癒。
一位婦人天生性子急躁,患有肝風症,經常服用搜風順氣丸、秦艽湯等藥物。後來她大怒吐血,嘴唇緊閉,小便頻繁,甚至出現尿失禁。我認為是肝火旺盛導致血氣妄行,於是使用小柴胡湯加山梔、牡丹皮,病情逐漸好轉。五年後,她再次因大怒而吐血,錯誤地服用了降火祛風化痰的藥物,導致大便頻繁,胸悶食慾不振。使用清氣化痰的藥物後,她出現嘔吐、不思飲食、頭暈口乾、不停吐痰的症狀。
用導痰降火之類,痰出如湧,四肢常冷。余曰:嘔而不食,胃氣虛弱也。頭暈口乾,中氣不能上升也。痰出如湧,脾氣不能攝涎也。四肢逆冷,脾氣不能運行也。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治之,諸症漸愈。又用加味歸脾湯,兼服而安。
鴻臚王繼之室人,素有癇症,遇勞役怒氣則發,良久自省。一日因飲食勞役失宜,發而半日方省,不能言語。或以為風中於臟,用祛風化痰順氣之劑,及補氣,病益甚,六脈浮大,兩寸虛而不及本部,且進飲食。余曰:此脾胃之氣傷也,若風中於臟,禍在反掌。彼不信,仍用風藥,後果卒。
婦人吐痰頭暈,肢體麻木(見第四卷)
白話文:
患者原本使用導痰降火的方法,導致痰液大量排出,四肢一直冰冷。醫生診斷認為,患者嘔吐不思飲食,是胃氣虛弱;頭暈口乾,是中氣無法上升;痰液大量排出,是脾氣無法收攝津液;四肢冰冷,是脾氣無法正常運作。於是醫生開了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的藥方,患者的症状逐漸好轉。之後又用加味歸脾湯輔助治療,最終病情痊癒。
鴻臚王繼之的妻子,平時就有癲癇病史,勞累或生氣就會發作,一段時間後自行恢復。有一天,她因為飲食和勞作不當,發病後過了半天才恢復意識,無法說話。有人認為是風邪入侵臟腑,便使用祛風化痰順氣的藥物,以及補氣的藥物,結果病情加重,六脈浮大,寸關脈虛浮無力,而且仍然進食。醫生診斷認為,這是脾胃之氣受損,如果真的是風邪入侵臟腑,後果不堪設想。但對方不相信,繼續使用風藥,最終不幸去世。
一位婦女出現吐痰、頭暈、肢體麻木的症状。
娠婦發搐似中風(見第十四卷)
產後發痙似中風(見第十九卷)
男子諸症(見《內科摘要》)
排風湯,治風邪入臟,狂言妄語。
白鮮皮,白朮,白芍藥(炒),桂心,川芎,當歸,防風,杏仁(去皮尖,炒),甘草(各二兩),白茯苓,麻黃(去節),獨活(各二兩)
三生飲,治卒中不省,口眼喎斜,痰壅喉響,無問外感內傷,痰涎食厥,氣虛眩暈,但六脈沉,悉有神效。
白話文:
懷孕婦女抽搐,症狀像中風,可參考第十四卷。生產完後出現痙攣,也像中風,可參考第十九卷。男性各種疾病,可參考《內科摘要》。排風湯用來治療風邪入侵臟腑,導致神志不清,胡言亂語。
排風湯的藥方:白鮮皮、白朮、白芍(炒)、桂心、川芎、當歸、防風、杏仁(去皮尖,炒)、甘草(各二兩)、白茯苓、麻黃(去節)、獨活(各二兩)。
三生飲用來治療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痰阻喉嚨發出響聲,無論是外感或內傷,痰涎阻滯,氣虛頭昏眼花,只要六脈沉,都有奇效。
生南星,生烏頭(去皮尖),生附子(各半兩,去皮),木香(一錢)
上每服半兩,姜水煎。不省人事,以細辛、皂角末少許吹鼻中,得嚏進藥。氣盛只用南星五錢,生薑十四片,煎飲之,名星姜飲。
愚按:三生飲乃行經絡治寒痰之良藥,斬關奪旗之神劑。每服必用人參兩許,驅其外邪,而補其真氣。否則不惟無益,適以取敗。觀先哲用耆附、朮附等湯,其義可見。
加減小續命湯,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手足戰掉,語言舂澀,神思昏亂,筋攣骨痛,或腳氣緩弱,陰晦復作。
白話文:
生南星、生烏頭(去皮尖)、生附子(各半兩,去皮)、木香(一錢),每服半兩,用薑水煎煮。若病人昏迷不醒,可用細辛、皂角末少許吹入鼻中,引發打噴嚏後再服用藥物。若體內熱氣過盛,只需用南星五錢、生薑十四片煎煮服用,稱為星薑飲。
古人認為三生飲是治療經絡不通、寒痰阻滯的良藥,藥效強勁。服用時必須加入適量人參,以驅散外邪,補益真氣,否則不僅無效,反而可能適得其反。從古人使用耆附、朮附等藥物的經驗來看,此道理可見一斑。
加減小續命湯用於治療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麻木顫抖、言語不清、神志昏亂、筋骨疼痛、或腳氣虛弱等症狀。
麻黃(去節根),防己,人參,黃芩(炒),桂心,甘草(炒),白芍藥,川芎,杏仁(各一兩),附子(炮,半兩),防風(一兩半)
上每服五錢,薑棗水煎。精神恍惚,加茯苓、遠志。有熱,去附子,加芍藥。心煩,加犀角半兩。骨冷痛,加桂附。嘔逆腹脹,加人參、半夏一兩。躁悶便澀,去附子,加芍藥一兩,竹瀝一合。臟寒下利,去防己、黃芩,加附子、白朮一兩。自汗,去麻黃、杏仁,加白朮一兩。
白話文:
麻黃、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甘草、白芍藥、川芎、杏仁各一兩,附子半兩,防風一兩半,每服五錢,用薑棗水煎服。若精神恍惚,可加茯苓、遠志;若有發熱,則去附子,加芍藥;若心煩,可加犀角半兩;若骨頭冰冷疼痛,可加桂附;若嘔吐腹脹,可加人參、半夏各一兩;若躁悶便祕,則去附子,加芍藥一兩,竹瀝一合;若內臟寒冷腹瀉,則去防己、黃芩,加附子、白朮各一兩;若容易出汗,則去麻黃、杏仁,加白朮一兩。
腳弱,加牛膝、石斛一兩。身痛,加秦艽一兩。腰痛,加桃仁、杜仲半兩。失音,加杏仁一兩。
小引風湯
防風,獨活,細辛,川芎,五味子(杵,炒),白茯苓,人參,白芍藥(炒),白朮(炒),甘草(等分)
上每服五錢,姜三片,杏仁五個,水煎服。加麻黃、蓯蓉、附子、當歸、羚羊角等分,即大引風湯也。
《必效》竹瀝湯,治中風痰涎壅盛,言語謇滯,四肢緩縱。
白話文:
腳無力,加入牛膝、石斛各一兩。全身疼痛,加入秦艽一兩。腰部疼痛,加入桃仁、杜仲各半兩。失聲,加入杏仁一兩。
小引風湯:
防風、獨活、細辛、川芎、五味子(搗碎,炒)、白茯苓、人參、白芍藥(炒)、白朮(炒)、甘草等份。
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三片、杏仁五個,水煎服。若加入麻黃、蓯蓉、附子、當歸、羚羊角等份,則為大引風湯。
《必效》竹瀝湯,治療中風痰涎阻塞,言語不清,四肢無力。
秦艽,防風,獨活,附子(炮,各一錢)
上以水二盞,煎半盞,入生地汁、淡竹瀝各半盞,再煎四五沸,作四服。病既去,以他藥調治。未愈再服。最效。
星香湯,治中風痰盛,服熱藥不得者。
南星,木香(等分)
上每服四錢,姜十片,水煎。
星附湯,治中風痰涎上攻,六脈沉伏,不知人事。
附子(生用),南星(生用,各一兩),木香(半兩)
上每服四錢,姜水煎。寒甚,加天雄、川烏,多灸關元、丹田二穴。
白話文:
秦艽、防風、獨活、附子各一錢,以水煎成半盞,加入生地汁和淡竹瀝各半盞,再煎煮四五沸,分四服。病症消失後,可以用其他藥物調理。若未痊癒,可繼續服用此方。效果最佳。
星香湯可用於治療中風痰盛,服熱藥不得者。南星、木香等分,每服四錢,加薑片,水煎服。
星附湯可用於治療中風痰涎上攻,六脈沉伏,不知人事者。附子、南星各一兩,木香半兩,每服四錢,姜水煎服。若寒氣甚重,可加天雄、川烏,並多灸關元、丹田兩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