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附方

六味丸

八味丸

十補丸(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四物湯

(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加味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白話文:

[附方]

六味丸:這是一個包含六種藥材的藥丸。

八味丸:這個藥方由八種藥材組成。

十補丸:此藥方由十種藥材組成,用於補身。(以上三個藥方可在第二十四卷第十一章找到詳細資訊)

小柴胡湯:一種湯劑,主要成分為柴胡。(此藥方詳情可參考第二十四卷第二章)

四物湯:這是常見的女性調理藥方。(詳細內容可參閱第二十四卷第六章)

加味逍遙散:此藥方為逍遙散的增強版,添加了額外的藥材。

加味歸脾湯:這是歸脾湯的改良版,添加了額外的藥材。(最後兩個藥方的詳細內容可在第二十四卷第四章找到)

2. 《產寶》方序論第三

大率治病,先論其所主。男子調其氣,女子調其血。氣血者,人之神也。然婦人以血為基本,苟能謹於調護,則血氣宣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血凝成孕。若脾胃虛弱,不能飲食,榮衛不足,月經不行,肌膚黃燥,面無光澤,寒熱腹痛,難於子息,或帶下崩漏,血不流行,則成瘕症。

愚按:前症若婦人脾胃久虛,以致氣血俱衰,遂而月經不行,宜補其胃氣,滋其化源;或患中消胃熱,津液不生,而致血海乾涸,宜清胃補脾,其經自行矣。經曰:胃者衛之源,脾者榮之本。《針經》曰:榮出中焦,衛出上焦,衛不足,益之必以辛;榮不足,補之必以甘,甘辛相合,脾冒健而榮衛生,是以氣血俱旺也。或因勞心,虛火妄動,月經錯行,宜安心補血瀉火。

此東垣先生治法也。

白話文:

大體上治療疾病,首先應討論病症的主要問題。對男性來說,主要調整的是他們的氣,而女性則是調節她們的血。氣和血,可以說是人的生命力所在。然而,對於婦女來說,血是身體運作的基礎。如果能小心地調理保護,那麼血液和氣就能順利流動,人的精神自然就會清新,月經也會按時來臨,血液凝聚就能形成胎兒。

但如果脾胃功能虛弱,影響了正常的飲食,導致營養供應不足,月經可能就不會來,皮膚也可能變得黃且乾燥,臉色沒有光澤,甚至還可能出現寒熱交替、腹部疼痛,生育困難,或者有白帶過多、出血不止的情況,血液無法正常流動,就可能形成腫瘤。

我認為:如果婦女長期脾胃虛弱,導致氣血都衰退,月經就不會來,應該補充胃氣,滋養身體的營養來源;如果中消胃熱,導致津液無法生成,使得血海乾涸,應該清胃補脾,月經自然就會恢復。古人說:胃是防禦力的來源,脾是營養的根本。根據針灸經典所言:營養出自中焦,防禦力出自上焦,防禦力不足,必須用辛辣的食物來增強;營養不足,必須用甘甜的食物來補充,甘甜和辛辣相輔相成,脾臟健康,營養和防禦力就會產生,這樣氣血都會旺盛。如果因為勞累,虛火亂竄,月經出現異常,應該安撫心情,補血降火。

這就是東垣先生的治療方法。

3. 王子亨方論第四

論曰:經者常候也,謂候其一身之陰陽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過不及,皆為不調。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陰陽衰盛所致。

愚按:經云:脾統血,肝藏血。此症多因恚怒傷肝,鬱結傷脾所致,當從二經為主,而參以前論治之。

白話文:

在這段討論中,所謂的「經」是指女性月經,是用來觀察身體陰陽平衡的指標,藉此可以瞭解身體健康狀況。正常情況下,月經每個月會定期來臨一次,但如果來得太多或太少,都表示身體出現了失調。如果體內的陽氣太盛,月經可能會提前來;若是陰氣不足,則可能延遲。而那些月經量忽多忽少、完全停止、或是出血不止的情況,都是由於陰陽失衡所導致的。

個人認為,根據醫學理論,脾臟負責控制血液,肝臟負責儲存血液。這些月經問題多是由於生氣導致肝臟受損,以及情緒鬱悶影響脾臟功能所引起,因此,在治療上應以調整肝脾兩臟為主要方向,並結合先前討論的療法進行治療。

4. 月水不調方論第五

婦人月水不調,由風邪乘虛,客於胞中,而傷衝任之脈,損手太陽少陰之經。蓋衝任之脈,皆起於胞中,為經絡之海,與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經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然月水乃經絡之餘,苟能調攝得宜,則經應以時矣。

愚按:經曰: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東垣先生所謂脾為生化之源,心統諸經之血。誠哉是言也。竊謂心脾平和,則經候如常。苟或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失宜,脾冒虛損,心火妄動,則月經不調矣。

又丹溪先生云:先期而至者,血熱也。後期而至者,血虛也。愚所謂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燥,有因脾經鬱火,有因肝經怒火,有因血分有熱,有因勞役火動。過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虛,有因肝經血少,有因氣虛血弱。

主治之法,脾經血燥者,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火者,歸脾湯;肝經怒火者,加味小柴胡湯;血分有熱者,加味四物湯;勞役火動者,補中益氣湯;脾經血虛者,人參養榮湯;肝經血少者,六味地黃丸;氣虛血弱者,八珍湯。蓋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統血。凡血病當用苦甘之劑,以助陽氣而生陰血也。

白話文:

女性月經不規律,多是由風邪乘虛而入,影響子宮,傷害了衝脈和任脈,以及手太陽經和手少陰經。衝脈和任脈都起源於子宮,是人體經絡的重要部分,與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相互關聯,其功能可以上升為乳汁,下降為月經。月經本是經絡運行的副產品,如果能適當調整生活作息,那麼月經就能按時來臨。

根據古籍記載,食物進入胃部後,會產生精氣,然後由脾臟上輸送至肺部,肺部再調節水分,將其下傳到膀胱,水分在全身四處分佈,使五臟六腑正常運作。正如東垣先生所說,脾臟是生成和轉化的源頭,心臟統領著所有經絡中的血液。這話非常正確。我認為,心臟和脾臟保持平衡,則月經就會正常。但如果受到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內傷,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的外侵,飲食不節制,生活作息不規律,脾臟虛弱,心臟火氣亂竄,那麼月經就會失調。

另外,丹溪先生提到,月經提前來臨,多是因為血熱;月經延遲來臨,多是因為血虛。我認為月經提前來臨的原因,可能有脾經血燥,脾經鬱火,肝經怒火,血分有熱,勞役火動等。月經延遲來臨的原因,可能有脾經血虛,肝經血少,氣虛血弱等。

對於這些情況,治療的方法如下:脾經血燥者,用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火者,用歸脾湯;肝經怒火者,用加味小柴胡湯;血分有熱者,用加味四物湯;勞役火動者,用補中益氣湯;脾經血虛者,用人參養榮湯;肝經血少者,用六味地黃丸;氣虛血弱者,用八珍湯。血液由脾臟生成,所以說脾臟統管血液。對於血液的疾病,應使用苦甘之藥,以助陽氣,滋養陰血。

5. 附治驗

一婦人發熱口乾,月經不調,兩腿無力,或用祛風滲濕之劑,腿痛體倦,二膝浮腫,經事不通。余作足三陰經血虛火燥,名鶴膝風,用六味、八味二丸,兼服兩月,形體漸健,飲食漸進,膝腫漸消,半載而痊。

一婦人月事未期而至,發熱自汗,或用清熱止汗之劑,作渴頭眩,手掉身麻。余曰:此肝經血虛火動,火為陽,陽盛則生風。用柴胡、炒芩、連、山梔、歸、芍、生地、丹皮各一錢,參、耆、苓、術各一錢五分,川芎七分,甘草五分,二劑汗止,用補中益氣湯而愈。

一婦人經行勞役,忽然昏憒,面赤吐痰。余曰:此乃去血過多,陽無所附故耳。急飲童便碗許,神思漸爽。更用參、耆各五錢,芎、歸各三錢,玄參、柴胡、山梔、炙草各一錢,一劑;又用逍遙散加五味、麥門,二劑,如此月餘漸愈。但體倦面黃,又以十全大補加五味、麥門治之而愈。

一婦人性善怒,產後唇腫內熱,或用清熱敗毒散,唇口腫脹,日晡熱甚,月水不調。再用降火化痰,遂令食少作嘔,大便不實,唇出血水。又用理氣消導,胸膈痞滿,頭目不清,唇腫經閉。又用清胃行血,肢體倦怠,發熱煩躁,涎水湧出。又欲用通經之劑。余曰:病本七情,肝脾虧損,又數行攻伐,故元氣之益虛耳,法當補陰益陽。

遂以濟生歸脾湯、加味逍遙散、補中益氣湯調治,元氣漸復,諸症悉愈。

薑黃散,治瘀血凝滯,肚腹刺痛,或腹脹發熱,口乾等症。

薑黃,當歸(酒拌,各二錢),蓬朮(醋炒),紅花桂心,川芎,玄胡索(炒),牡丹皮(各五分)

上水酒各一半煎服。

醋附丸,治元臟虛冷,月候不調,頭眩少食,渾身寒熱,腹中急痛,赤白帶下,心忡氣悶,血中虛寒,胎氣不固。用醋煮香附半斤,焙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

愚按:前症若元臟虛寒,手足厥冷,用八味丸;手足發熱,用六味丸;氣血不足,用八珍湯;中氣不足,用補中益氣湯;脾氣不足,用六君子湯;脾氣鬱結,用歸脾湯。若例用香散之劑,恐陽氣燥而陰血漸衰也。

白話文:

[治療經驗分享]

有位婦女出現發燒與口乾,月經不順,雙腿乏力的症狀,曾經試圖使用袪風除濕的藥物,結果反而導致腿痛疲倦,雙膝浮腫,月經停滯。我判斷這是因腳部三條陰脈血虛火旺,俗稱鶴膝風,於是開立六味與八味兩種藥丸,持續服用兩個月後,她的身體逐漸康復,食慾增加,膝部腫脹逐漸消退,半年後完全康復。

另一位婦女在月經尚未來臨時就開始發燒並自汗,使用過清熱止汗的藥物,卻感到口渴頭暈,手腳無力。我認為這是肝經血虛火旺,火屬陽,陽氣旺盛易生風。使用柴胡、炒黃芩、黃連、山梔、當歸、白芍、生地、牡丹皮各一錢,人參、黃耆、茯苓、白朮各一錢五分,川芎七分,甘草五分,服用兩次後汗止,再用補中益氣湯,病情得以改善。

有位婦女在月經期間過度勞累,突然昏倒,臉色紅潤,不停吐痰。我分析是因為失血過多,陽氣無依附所致。立即讓她飲用一大碗的童便,精神逐漸恢復。後續使用人參、黃耆各五錢,川芎、當歸各三錢,玄參、柴胡、山梔、炙草各一錢,服用一次;再使用逍遙散加上五味子、麥門冬,服用兩次,一個多月後逐漸康復。但她仍感疲倦,臉色蒼黃,於是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五味子、麥門冬,病情得以改善。

有位婦女性格易怒,產後出現嘴脣腫脹和內熱,使用過清熱敗毒散,結果嘴脣更加腫脹,下午時熱度更嚴重,月經不調。再使用降火化痰的藥物,導致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大便不成形,嘴脣滲出血水。再使用理氣消導的藥物,胸悶不適,頭腦不清,嘴脣腫脹,月經停滯。再使用清胃行血的藥物,全身疲倦,發熱煩躁,口水不斷湧出。打算再使用通經的藥物。我認為病因是情緒波動,肝脾功能受損,頻繁的攻擊性治療使元氣更虛弱,應當補陰益陽。

於是使用濟生歸脾湯、加味逍遙散、補中益氣湯進行調理,元氣逐漸恢復,所有症狀全部消失。

薑黃散能治療瘀血凝滯,腹部刺痛,或腹部脹痛伴隨發燒,口乾等症狀。

薑黃、當歸(酒拌,各二錢),蓬朮(醋炒),紅花桂心,川芎,玄胡索(炒),牡丹皮(各五分),用水和酒各半煎煮服用。

醋附丸能治療元臟虛冷,月經不調,頭暈食慾不佳,全身寒熱交錯,腹部緊繃疼痛,白帶異常,心悸氣悶,血中虛寒,胎氣不穩。使用醋煮香附半斤,烘烤成粉末,用醋糊製成桐子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粒,用米湯送下。

按:上述症狀若是元臟虛寒,手腳冰冷,可使用八味丸;手腳發熱,可使用六味丸;氣血不足,可使用八珍湯;中氣不足,可使用補中益氣湯;脾氣不足,可使用六君子湯;脾氣鬱結,可使用歸脾湯。若一味使用芳香散發的藥物,可能導致陽氣燥熱,陰血逐漸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