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二十 (4)
卷二十 (4)
1. 產後寒疝腹痛方論第九
產後臍腹作痛,乃冷氣乘虛也,用當歸建中湯治之。陳無擇云:若產當寒月,人門臍下脹痛,手不可近者,用羊肉湯治之。
愚按:前症若脾胃虛弱,寒邪所侵,用蟠蔥散。若肝經濕熱,小便不利,用龍膽瀉肝湯。仍參前論,恐有瘀血為患。
白話文:
產後如果感到肚臍周圍疼痛,這通常是因為身體虛弱時受到寒氣的影響,可以使用當歸建中湯來治療。陳無擇提到:如果產婦在寒冷的月份生產,肚臘下方會有劇烈的脹痛,甚至手都不敢觸碰,這種情況可以用羊肉湯來治療。
我想補充的是,對於前面提到的症狀,如果是由於脾胃虛弱,並且受到寒邪的侵害,應該使用蟠蔥散。若是肝臟系統有濕熱的情況,並且伴隨小便不暢,則應使用龍膽瀉肝湯。同時,參考之前的討論,我們還需要考慮到可能存在的瘀血問題,這也可能造成病患的痛苦。
2. 附治驗
一產婦小腹作痛,小便不利,內熱晡熱,形體倦怠。余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火、生肝血;用補中益氣湯,補脾胃、升陽氣而痊。
羊肉湯,治產婦脾虛寒邪所乘,以致腹痛,或頭眩脅臍急痛。
精羊肉(四兩),當歸,川芎(各半兩),生薑(一兩)
上以水十盞,煎至四盞,分四次空心服。
蟠蔥散
龍膽瀉肝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
加味逍遙散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白話文:
[治療經驗分享]
有個產婦感到小腹疼痛,且小便不順,身體內部有發熱感,尤其到了傍晚時熱度更甚,整個人感到疲倦乏力。我使用了加味逍遙散,這種藥能清肝火、促進肝臟造血功能;再配合補中益氣湯,這種藥可以補充脾胃的功能、提升人體的陽氣,最終她恢復了健康。
有一種名為「羊肉湯」的食療方法,專門用來治療產婦因脾虛和寒邪侵襲導致的腹部疼痛,或是頭暈目眩、脅部及肚臍周圍的緊急疼痛。
具體材料是:精選羊肉四兩,當歸和川芎各半兩,生薑一兩。將這些材料放入十碗水中煮沸,直至剩餘四碗,分四次在空腹時服用。
另外還有「蟠蔥散」、「龍膽瀉肝湯」以及「加味逍遙散」和「補中益氣湯」這幾種治療方式,詳細內容可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八篇和第四篇的論述。
3. 產後兩脅脹痛方論第十
產後兩脅脹痛,因惡露不盡,或肝經血虛,或肝經氣滯,當分而治之。
愚按:前症若肝經血瘀,用玄胡索散。若肝經氣滯,用四君、青皮、柴胡。若肝經血虛,用四物、參、朮、柴胡。氣血俱虛,用八珍、柴胡。若腎水不足,不能生肝,用六味丸。若肺金勢盛,剋制肝木,用瀉白散。仍參照前各論主之。
白話文:
在產後如果出現兩側脅部脹痛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惡露未能完全排出,或是肝臟循行路線的血液不足,或是肝臟循行路線的氣流運行不暢,這些情況應分別對待進行治療。
我認為,如果是由於肝臟循行路線的血液瘀滯導致的,可以使用玄胡索散來治療。如果是由於肝臟循行路線的氣流運行不暢,則可用四君子湯加上青皮和柴胡。如果是由於肝臟循行路線的血液不足,則可使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和柴胡。如果氣血兩方面都虛弱,則可使用八珍湯加上柴胡。如果腎臟的水分不足,無法滋養肝臟,則可使用六味地黃丸。如果肺部的金屬性氣勢過盛,抑制了肝臟的木性,則可使用瀉白散。在治療過程中,應參考上述各種情況來決定具體的治療方法。
4. 附治驗
一產婦因怒,兩脅脹痛,吐血甚多,發熱惡寒,胸腹脹痛。余以為氣血俱虛,用八珍加柴胡、丹皮、炮姜而血頓止,又用十全大補湯而寒熱漸退。此症苟非用薑、桂辛溫助脾肺以行藥勢,不惟無以施其功,而反助其脹耳。
經效方,治產後肝經氣滯不平,脅肋腹痛,或寒熱往來,內熱晡熱。
當歸(一錢五分),芍藥(炒),苦梗(炒),檳榔,枳殼(麩炒,各八分),桂心,青木香,柴胡(各六分)
上水煎服。
當歸散,治產後陰血虛弱,或氣滯血凝,以致發熱腹痛,或腹脅脹滿,以當歸、乾薑等分,每服三錢,水煎。
抵聖湯,治血滯腹痛,或腹悶滿,嘔吐不食。(方見後卷第八論)
四君子湯
四物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珍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瀉白散(方見五卷第一論)
玄胡索散(方見前)
白話文:
[治療經驗分享]
有位產婦因為生氣,導致兩側脅部脹痛,大量吐血,並伴有發燒和畏寒,胸部與腹部也感到脹痛。我認為這是氣血雙虛的症狀,所以使用了八珍湯加上柴胡、丹皮、炮姜,結果血立刻止住了,再接著使用十全大補湯,她的寒熱症狀逐漸減輕。這個病症若不是使用薑、桂這種辛溫之藥來幫助脾肺運轉藥力,不僅無法發揮藥效,反而可能加重脹痛的情況。
經效方,用於治療產後肝經氣滯,導致脅肋及腹部疼痛,或有寒熱交替、內部發熱的症狀。
當歸(約5公克),炒過的芍藥,炒過的苦梗,檳榔,炒過的枳殼(以上各約3公克),桂心,青木香,柴胡(以上各約2公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當歸散,用於治療產後陰血虛弱,或氣滯血凝,導致發燒腹痛,或腹部脹滿。以當歸、乾薑各半,每次服用約9公克,用水煎煮。
抵聖湯,用於治療血滯引起的腹痛,或腹部悶脹,嘔吐不食。(詳細配方請見後續卷八第八論)
以下是幾種常用的中藥配方:
四君子湯 四物湯(這兩個配方可參閱第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珍湯(配方詳見第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味丸(配方詳見第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瀉白散(配方詳見第五卷第一論) 玄胡索散(配方詳見前述部分)
5. 產後積聚癥塊方論第十一
夫積者,陰氣也,五臟所生;聚者,陽氣也,六腑所成。然積為陰,陰性沉伏,故痛不離其部;聚為陽,陽性浮動,故痛無常處。皆由飲食不節,起居失宜,產後血氣虛弱,風冷所乘,搏於臟腑耳。
愚按:前症乃真氣虧損,邪氣乘之,況產後得之,尤當固元氣為主。若求旦夕之效,而攻其邪,則速其危矣。當參前六七論,及七卷痃癖諸論治之。
白話文:
所謂「積」,是因體內陰氣過剩所致,通常源自五臟的問題;而「聚」則是由於體內陽氣過剩,多半是由六腑的問題所導致。積屬於陰性,陰性的特徵是沉著且不易移動,所以疼痛感會固定在某一部位;聚則屬陽性,陽性具有浮動的特性,所以疼痛的位置會變來變去。這些情況多是因為飲食沒有節制、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產後身體血氣虛弱,易受風寒侵襲,進而影響臟腑運作。
個人認為:上述症狀是因為體內正氣不足,讓邪氣有機可趁,尤其是產後出現此症狀,更應注重固本培元。如果只求短時間內見效,一味地去攻擊邪氣,反而可能加速病情惡化。治療上,應該參考之前討論的六、七篇論述,以及第七卷關於痃癖(一種腹部腫塊)的各項治療方法。
6. 附治驗方藥
一產婦腹中似有一塊,或時作痛而轉動,按之不痛,面色萎黃,痛則皎白,脈浮而澀。余謂此肝氣虛而血弱也。不信,乃行破血行氣,痛益甚,轉動無常。又認以為血鱉,專用破血祛逐之藥,痛攻兩脅,肚腹尤甚。益信為鱉確。服下蟲等藥,去血甚多,形氣愈虛。肢節間各結小核,隱於肉裡,以為鱉子畏藥,而走於外。
余云:肝藏血而養諸筋,此因肝血復損,筋涸而攣結耳。蓋肢節胸項,皆屬肝膽部分,養其脾土,補金水,以滋肝血,則筋自舒。遂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加減調治而愈。
一婦月經不調,兩拗腫脹,小便澀滯,腹中一塊作痛,或上攻脅腹,或下攻小腹,發熱晡熱,惡寒,肌膚消瘦,飲食無味,殊類瘵症,久而不愈。余謂肝脾血氣虧損,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隨症互服而愈。
逍遙散
八珍湯
歸脾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白話文:
[附治驗方藥]
有一位產婦感覺腹部內有硬塊,時不時會移動並引起疼痛,但按壓腹部卻不會感到痛楚。她的臉色呈現出一種萎黃,每當疼痛時,臉色會變得更蒼白,脈搏呈現浮澀的狀態。我認為這是因為肝氣虛弱和血液不足所導致的。但她不相信,於是使用了一些破血和行氣的藥物,結果疼痛反而加重,腹部硬塊的移動也變得更加頻繁。後來她又認為那是血癥,專門使用破血和驅除的藥物,疼痛感擴散到兩側肋骨,腹部的疼痛更甚。她因此更確信那是血癥。她服用了一些打蟲的藥物,流失了很多血液,身體變得更虛弱。四肢關節處開始出現許多小硬塊,隱藏在肌肉之下,她以為是血癥畏懼藥物,轉移到了身體外部。
我說,肝臟負責儲存血液,滋養全身的筋腱,這情況是因為肝血再度受損,筋腱乾燥而產生攣縮結塊。要知道,四肢關節、胸部和頸部都屬於肝膽的範疇,只要養好脾胃,補充肺和腎的精華,以滋潤肝血,筋腱自然就會放鬆。於是,我使用了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等藥物,根據病情進行加減調配,最終治好了她的病。
另有一位婦女月經不調,兩腿腫脹,小便困難,腹部有一硬塊,時不時會疼痛,有時會向上攻至脅腹,有時則向下攻至小腹,伴有發熱、下午潮熱、惡寒、身體消瘦、食慾不振等症狀,非常像消耗性疾病,長久未能痊癒。我認為這是肝脾的血氣損失,使用了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根據症狀交替服用,最終治好了她的病。
逍遙散、八珍湯、歸脾湯(以上三種藥方詳見第二十四卷第四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