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校註婦人良方》~ 卷二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1)

1. 產後口鼻黑鼻衄方論第五

產後口鼻起黑氣及鼻衄者,蓋陽明經脈之海,起於鼻,交頞中,還出頰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此產後氣虛,榮血散亂,胃絕肺敗之症也。急取緋線一條,併產婦頂心發兩條,緊繫中指節,更無藥可療。

愚按:胃脈頰口繞承漿,蓋鼻準屬脾土,鼻孔屬肺金,誠胃虛肺損,氣脫血死之症。急用二味參蘇飲加附子五錢,亦有得生者。(方見前)

白話文:

產後如果出現口鼻周圍變黑以及鼻出血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為產後身體氣虛,導致血液循環紊亂,影響到胃和肺功能的一種症狀。根據中醫理論,陽明經絡起始於鼻子,經過額部,再回到臉頰和口部,並在人中處左右交錯。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取一條紅色的線,加上產婦頭頂的兩縷頭髮,緊緊纏繞在中指上,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藥物可以立即治療。

進一步來說,根據胃脈的循行路徑,它會繞過頰部和口部,而鼻樑與脾臟相關,鼻孔則與肺部相連。因此,這確實是胃氣虛弱、肺部受損,氣血瀕臨衰竭的病徵。應立即使用二味參蘇飲,再加入五錢的附子進行調理,這樣也有機會使病情好轉。(該處方詳情請參考先前的說明)

2. 產後咳噫方論第六

夫肺主於氣而稟於胃,蓋產後脾胃傷損,風冷所搏,故咳噫也。急灸期門三壯,必愈。此穴乃胃之大絡。(穴見六卷第十五論)

愚按:前症屬胃氣虛寒之惡候,如用後方未應,急投參附湯,亦有復生者。(方見十八卷第六論)

丁香散,治心煩咳噫。

丁香,白豆蔻(各半兩),伏龍肝(一兩)

上為末,煎桃仁吳茱萸湯,每服一錢調下。

羌活散,治咳逆。

羌活,附子(炮),茴香(炒,各半錢),木香,白姜(炮,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鹽一捻,煎服。

一方,用桂心五錢,薑汁三合,水煎服。

白話文:

[產後咳嗽處理方法討論第六]

肺臟主管氣血,且與胃相連。產後由於脾胃受損,遭受風寒侵襲,因此會出現咳嗽的症狀。緊急情況下,可對期門穴進行三次強烈的艾灸,通常可以痊癒。這個穴位是胃部的主要經絡。(具體穴位位置可參考第六卷第十五篇討論)

我認為,前面描述的症狀是因為胃氣虛弱和寒冷造成的不良反應。如果使用後面的藥方無效,應立即服用參附湯,也有機會讓患者康復。(該藥方詳情可見第十八卷第六篇討論)

丁香散,治療心煩及咳嗽。

所需材料:丁香、白豆蔻(各半兩),伏龍肝(一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用煎好的桃仁吳茱萸湯調服,每次一錢。

羌活散,治療咳嗽。

所需材料:羌活、炮製過的附子、炒過的茴香(各半錢),木香、炮製過的白薑(各一錢)。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盞水和少量鹽,煎煮後服用。

另外一個方法,用五錢的桂心,加上三合的薑汁,用水煎煮後服用。

3. 產後血崩方論第七

產後血崩,因經脈未復而勞傷,或食酸鹹之味。若小腹滿痛,肝經已傷,最為難治,急服固經丸主之。

愚按:前症若血滯小腹脹滿,用失笑散。血少小腹虛痞,芎藭湯。肝火血妄行,加味逍遙散。脾郁不統血,加味歸脾湯。脾氣虛不攝血,補中益氣湯。厚味積熱傷血,清胃散加槐花。風熱相搏傷血,四君子、防風、枳殼。

白話文:

在產後出現大量出血的情況,通常是因為生產後身體的經脈尚未恢復,或是過度勞累,亦或是食用了過多酸鹹的食物所導致。如果伴有小腹部位的飽脹與疼痛,這表示肝臟系統已經受到傷害,治療上會較為困難,這種情況下應立即服用固經丸來進行治療。

進一步來說,如果產後出血是由於血液淤滯在小腹,造成脹痛感,可使用失笑散來改善。如果血液量少,且小腹有虛弱的感覺,則可用芎藭湯。當肝火旺盛,導致血液運行失常時,適合使用加味逍遙散。若是脾臟功能受抑,無法正常統管血液,則需服用加味歸脾湯。脾氣虛弱,無法控制血液時,可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因為食用重口味食物導致體內熱氣過盛,進而傷害到血液,則需使用清胃散加上槐花來調理。最後,若風熱相互作用導致出血,則可使用四君子湯,再搭配防風和枳殼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