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校註婦人良方》~ 卷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

1. 婦人吐血方論第六

婦人吐血者,因臟腑傷損所致,夫氣血外行於經絡,內榮於臟腑,若六淫七情,飲食起居,有所損傷,行失常道,逆則吐血也。

愚按:前症若脾經鬱熱,用犀角地黃湯。脾胃伏暑,用黃連香薷飲。心脾鬱熱,用生地黃湯。心氣耗損,用茯苓補心湯。脾氣勞傷,用雞蘇散。思慮傷脾,用歸脾湯。暴怒肝火,用加味小柴胡湯。久怒肝傷,六味地黃丸。脾肺虛熱,用麥門冬飲。肝腎虛熱,用六味地黃丸。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

經云:肺朝百脈之氣,肝統諸經之血。必用甘溫之劑,補其陽氣,使血各歸其經。如大吐血病,毋論其脈,急用獨參湯救之。若潮熱咳嗽而脈數者,元氣虛而假熱之脈也,皆由脾胃先損,須用人參之類。本草云:人參治脾胃不足,補中溫中,瀉脾肺中火。東垣先生云:脾胃虛者,心血亢甚而乘土位。

肺氣受邪,須用黃耆最多,人參、甘草次之。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耆以益皮毛而閉腠理。當治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最善。若用寒涼止血,胃氣反傷,無不致禍。

白話文:

[婦女吐血病症討論第六]

婦女出現吐血的情況,通常是因為內臟或器官受損所導致的。氣和血在經絡中運行,在臟腑內滋養,如果受到六種外感(風、寒、濕、暑、燥、火)或七種情緒(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影響,或是飲食作息不正常,造成身體損傷,運行失去了正常的軌道,就會產生逆向的吐血現象。

對於這種病症,如果是由於脾經鬱熱造成的,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如果是脾胃受暑熱困擾,可以使用黃連香薷飲。若是心脾鬱熱,可使用生地黃湯。心氣耗損的,可以使用茯苓補心湯。脾氣勞損的,可使用雞蘇散。思慮過度傷脾的,可使用歸脾湯。因暴怒引起肝火的,可以使用加味小柴胡湯。長期怒氣傷肝的,可用六味地黃丸。脾肺虛熱的,可使用麥門冬飲。肝腎虛熱的,也可使用六味地黃丸。氣血兩虛的,則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

根據古籍記載,肺是百脈氣息的匯聚處,肝負責管理全身血液的運行。必須使用甘甜溫和的藥物,來補充陽氣,讓血液回歸各自的通道。對於大量吐血的患者,無論脈象如何,應立即使用獨參湯進行救治。如果伴有潮熱咳嗽且脈搏加速,這是元氣虛弱且出現虛熱的脈象,通常是由脾胃先受損引起的,必須使用人參這類的藥物。根據《本草綱目》記載,人參能治療脾胃功能不足,有補中、溫中、清脾肺之火的功效。東垣先生曾說,脾胃虛弱的人,心臟的血氣會過度旺盛,壓制住脾胃的功能。

肺氣受損,需大量使用黃耆,人參、甘草則次之。脾胃一旦虛弱,肺氣也會隨之衰竭,因此使用黃耆來增強皮膚與肌肉的功能,封閉汗孔。在治療氣血虛弱時,十全大補湯是最適合的選擇。如果使用寒涼藥物來止血,反而會傷害胃氣,無不導致更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