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校註婦人良方》~ 卷二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2)

1. 附方藥

清胃散,治醇酒厚味,唇齒作痛,或齒齦潰爛,或連頭面,頸項作痛。

黃連(炒,一錢五分),當歸,生地黃,牡丹皮(各一錢),升麻(二錢)

上水煎服。實熱便秘加大黃。

加味清胃散,即前方加犀角、連翹、甘草。

白話文:

清胃散,用於治療經常食用肥膩厚味食物、酒類所造成的口腔潰爛、牙齦疼痛,甚至疼痛蔓延到頭面、頸項的症狀。配方為:黃連(炒,一錢五分)、當歸、生地黃、牡丹皮(各一錢)、升麻(二錢),水煎服。若有實熱便秘,可加用大黃。加味清胃散則在此方基礎上添加犀角、連翹、甘草。

涼膈散,治積熱煩渴,面赤內熱,頭昏咽痛,便溺赤澀,狂言譫妄,睡臥不安。

大黃,朴硝,甘草(各一錢),連翹(二錢),梔子,黃芩,薄荷(各一錢)

上水煎服。

補黃散,治脾胃虛熱,口舌生瘡,畏冷飲食。

人參,白朮(炒,各一錢),白芍藥(炒黃),陳皮,甘草(炒,各五分)

白話文:

涼膈散主要用於治療積熱引起的煩渴、面紅、內熱、頭暈、咽喉疼痛、小便赤澀、胡言亂語、失眠不安等症狀。方劑包括大黃、朴硝、甘草、連翹、梔子、黃芩、薄荷。

補黃散則是用來治療脾胃虛熱所引起的口舌生瘡、怕冷、飲食不佳等問題。方劑包含人參、白朮、白芍、陳皮、甘草。

上薑棗水煎服。

四順清涼飲(加山梔、牛蒡子,名加味清涼飲)

治臟腑實熱秘結,口舌生瘡。

當歸,赤芍藥,甘草,大黃(各一錢)

上水煎服

人參安胃散,治服峻劑損脾胃,口舌生瘡。

人參(一錢),黃耆(炒,二錢),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藥(七分),白茯苓(一錢),黃連(炒,五分)

白話文:

將生薑和紅棗加水煎煮服用。

四順清涼飲(加入山梔和牛蒡子,稱為加味清涼飲)可治療臟腑實熱便秘、口舌生瘡。

藥方:當歸、赤芍、甘草、大黃(各一錢),加水煎煮服用。

人參安胃散可治療服用峻劑損傷脾胃、口舌生瘡。

藥方:人參(一錢)、黃耆(炒,二錢)、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藥(七分)、白茯苓(一錢)、黃連(炒,五分)。

上水煎服。

溫中丸(一名人參理中丸),治中氣虛熱,口舌生瘡,不喜飲冷,肢體倦怠,飲食少思。

人參,甘草(炒),白朮(炒,各等分)

上為末,薑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柳華散,治熱毒口瘡。

黃柏(炒),蒲黃,青黛(真正者),人中白(煅,等分)

上為末敷之。

四物湯,治血熱口舌生瘡,或牙齦腫潰,或日晡發熱,煩躁不安。(方見本卷第六論)

白話文:

用上水煎煮服用。

溫中丸(又名參理中丸),可以治療中氣虛弱、體內有熱、嘴巴和舌頭長瘡、不喜歡喝冷的東西、四肢疲倦、食慾不振、思慮減少。

用人參、甘草(炒)、白朮(炒),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湯送服。

柳華散,可以治療熱毒導致的口瘡。

黃柏(炒)、蒲黃、青黛(真品)、人中白(煅燒),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

四物湯,可以治療血熱導致的嘴巴和舌頭長瘡,或牙齦腫脹潰爛,或下午發燒、煩躁不安。(方劑見本卷第六論)

加味四物湯,(即四物湯加丹皮、柴胡、山梔)

當歸補血湯,治氣血俱虛,口舌生瘡,熱渴引飲,目赤面紅,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方見本卷第十一論)

四物二連湯,治血熱口舌生瘡,或夜發寒熱。

當歸,熟地黃,白芍藥,川芎,黃連(炒),胡黃連(各一錢)

上水煎服。

清咽利膈湯,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煩躁飲冷,大便秘結。

白話文:

加味四物湯,就是四物湯裡再加入丹皮、柴胡、山梔。

當歸補血湯,用來治療氣血兩虛,嘴巴和舌頭長瘡,口渴想喝水,眼睛紅,臉紅,脈搏又快又虛,重按下去完全沒有脈搏的症狀。(詳細的處方可以在本書的第十一論中找到)

四物二連湯,用來治療血熱導致嘴巴和舌頭長瘡,或晚上發冷發熱。

當歸、熟地黃、白芍藥、川芎、黃連(炒)、胡黃連(各一錢)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服用。

清咽利膈湯,用來治療積熱引起的咽喉腫痛,痰多,心煩躁,喜歡喝冷飲,大便祕結。

金銀花,防風,荊芥,薄荷,桔梗(炒),黃芩(炒),黃連,山梔(炒),連翹(各一錢),玄參,大黃(煨),朴硝,牛蒡子(研),甘草(各七分)

上水煎服。

龍麝聚聖丹,治心脾客熱,咽喉腫痛,或成癰不消,或舌本腫脹,口舌生瘡,或諸物骨鯁。

川芎(一兩),生地黃,犀角(鎊),羚羊角(鎊),琥珀,玄參,連翹(各五錢),人參,赤茯苓,馬牙硝,片腦,麝香(各二錢),桔梗,升麻,鉛白霜(各五錢),硃砂,牛黃(各一錢),南硼砂(一兩),金箔(五十片)

白話文:

金銀花、防風、荊芥、薄荷、桔梗(炒)、黃芩(炒)、黃連、山梔(炒)、連翹(各一錢)、玄參、大黃(煨)、朴硝、牛蒡子(研)、甘草(各七分),用水煎服。

龍麝聚聖丹,治心脾客熱,咽喉腫痛,或成癰不消,或舌本腫脹,口舌生瘡,或諸物骨鯁。

川芎(一兩)、生地黃、犀角(鎊)、羚羊角(鎊)、琥珀、玄參、連翹(各五錢)、人參、赤茯苓、馬牙硝、片腦、麝香(各二錢)、桔梗、升麻、鉛白霜(各五錢)、硃砂、牛黃(各一錢)、南硼砂(一兩)、金箔(五十片)。

上各另為末,和勻蜜丸龍眼大,金箔為衣。薄荷湯化下,或噙咽之。

《拔萃》桔梗湯,治熱腫喉痹。

桔梗(炒),甘草,連翹,山梔(炒),薄荷,黃芩(各一錢)

上竹葉水煎服。

甘桔湯,治咽喉腫痛。

甘草(六錢),桔梗(三錢)

上水煎服。

解毒雄黃丸,治纏喉風腫閉,或卒倒死,牙關緊急。

雄黃(一錢),鬱金(一錢),巴豆(十四粒,去油殼)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再用蜂蜜調和成龍眼大小的藥丸,以金箔包覆。用薄荷湯送服,或含在口中慢慢咽下。《拔萃》記載的桔梗湯,可治療熱腫喉痹。配方為:桔梗(炒)、甘草、連翹、山梔(炒)、薄荷、黃芩(各一錢),以竹葉水煎服。甘桔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配方為:甘草(六錢)、桔梗(三錢),水煎服。解毒雄黃丸,適用於治療纏喉風腫閉、突然昏倒或牙關緊閉等症狀,配方為:雄黃(一錢)、鬱金(一錢)、巴豆(十四粒,去油殼)。

上為末,醋糊丸綠豆大。用熱茶送下七丸,吐頑痰立蘇。

奪命丹,治喉閉,或疔毒,或麻木,或嘔吐,重者昏憒。若疔毒牙關緊急,用三五丸為末,水調灌下,誠有奪命之功。

蟾酥(乾者,酒化),輕粉(各五分),枯白礬,寒水石(煅),銅綠,乳香,沒藥,麝香(各一錢),硃砂(三錢),蝸牛(二十個,另研,如無亦效。)

白話文:

取藥末,用醋糊成丸子,大小如綠豆般。用熱茶送服七丸,可立馬吐出頑痰,迅速恢復。此丹可治喉嚨閉塞、疔毒、麻木、嘔吐等症,重症昏迷者亦可服用。若疔毒嚴重,牙關緊閉,可取三至五丸研成粉末,用水調服,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取蟾酥(乾燥者,用酒泡軟)、輕粉(各五分)、枯礬、寒水石(煅燒)、銅綠、乳香、沒藥、麝香(各一錢)、硃砂(三錢)、蝸牛(二十個,另研磨,若無亦可)。

上為末,用蝸牛或酒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二丸,溫酒或蔥湯下。

換肌消毒散,治時瘡,不拘初起潰爛。(一名萆薢湯)

土茯苓(五錢),當歸,白芷,皂角刺(炒),薏苡仁(各一錢半),白鮮皮,木瓜(不犯鐵器),木通,金銀花(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將蝸牛或酒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溫酒或蔥湯送服。這方叫做換肌消毒散,專治時瘡,無論是初起還是潰爛都可以服用。它也叫萆薢湯。

藥方:土茯苓五錢,當歸、白芷、皂角刺(炒)、薏苡仁各一錢半,白鮮皮、木瓜(不犯鐵器)、木通、金銀花各一錢,甘草五分。將所有藥材用水煎服。

七味白朮散(一名錢氏白朮散),治中氣虛熱,口舌生瘡,不喜飲冷,或吐瀉口乾。(方見二十卷第二論)

四君子湯,治脾胃虛熱,唇口生瘡,食少作嘔,大便不實。若肝木乘脾土所致,加柴胡、芍藥。(方見本卷第六論)

六君子湯(方見本卷第六論)

二陳湯(方見本卷第五論)

越鞠丸(方見六卷第七論)

補中益氣湯(方見本卷第十論)

白話文:

七味白朮散,又稱錢氏白朮散,主治中氣虛熱,口舌生瘡,不喜飲冷,或吐瀉口乾。四君子湯,主治脾胃虛熱,唇口生瘡,食少作嘔,大便不實。若因肝木乘脾土所致,可加柴胡、芍藥。六君子湯、二陳湯、越鞠丸、補中益氣湯,用法可參考相關論述。

清熱消毒散(方見本卷第五論)

犀角地黃湯(方見本卷第二論)

便秘(方見十九卷第六論)

逍遙散

八珍湯

歸脾湯

十全大補湯(四方見本卷第四論)

小柴胡湯(方見本卷第二論)

白話文:

清熱消毒散(這個方子在本書第五卷論述中可以看到)

犀角地黃湯(這個方子在本書第二卷論述中可以看到)

便秘(這個方子在本書第十九卷第六論述中可以看到)

逍遙散

八珍湯

歸脾湯

十全大補湯(這四個方子在本書第四卷論述中可以看到)

小柴胡湯(這個方子在本書第二卷論述中可以看到)